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WS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模型组、低剂量WSC组、中剂量WSC组、高剂量WSC组,每组12只。其中,IRI模型组和各剂量WSC组大鼠用结扎左冠脉前室间支法建立大鼠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而不结扎左冠脉前室间支。假手术组和IRI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低、中、高剂量WSC组分别给予120、180 mg/kg和240 mg/kg,灌胃1次/d,15 d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SIA)法检测血清中起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用酶动力法检测肌酸激酶(CK)和低密度脂蛋白(LDH)水平。在靠近心尖部1/3处平行于房室沟横行切取心肌组织块,固定后石蜡包埋。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清楚,细胞核染色清晰,心肌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紊乱,界限不清,胞质淡染,核有浓缩或溶解,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淤血,心肌纤维横纹消失,心肌组织灶性坏死;WSC干预组肌纤维偶有断裂、融解现象,少量心肌细胞颗粒变性、水肿,偶见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IRI模型组SOD水平明显下降,而CK、LDH、MDA、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IRI模型组比较,低剂量WSC组、中剂量WSC组和高剂量WSC组可显著提高SOD水平,降低CK、LDH、MDA、IL-6和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 WSC逆转心肌IRI,对IR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对抗IRI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方忠林  谢志泉 《心脏杂志》2008,20(5):517-520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心肌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其心肌保护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预适应(IPC)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次后,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②缺血/再灌注(IRI)组:大鼠开胸后,继续观察40 min,然后予以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③假手术组(SO):仅开胸,分离血管,不予缺血与再灌注剌激,只进行同样长时间的观察。3组实验结束取右心房血及心肌组织,批量测定血清TNF-α和IL-8及心肌组织IL-10浓度。结果IRI组血清TNF-α和IL-8含量分别为(1 009±277)和(334±187)ng/L,IPC组血清TNF-α和IL-8含量分别为(778±178)和(229±90)ng/L,较IRI组显著降低(P<0.05);IRI组心肌组织IL-10含量为(6.8±2.6)ng/g,IPC组心肌组织IL-10含量为(9.4±4.1)ng/g,较IRI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不仅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8的产生,还可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提示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再灌注心肌抗炎作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和Tet组(手术与I/R组相同,术前20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3mg/kg)。检测再灌注结束后三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心肌梗死范围(IS/AAR),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Tet组大鼠心肌LDH活性值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升高,心肌梗死范围减小。与I/R组相比,Tet组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形态改变显著减轻,肌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嵴光滑。认为粉防己碱对大鼠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TFB低、中、高剂量组(TFBL组、TFBM组、TFBH组),每组10只。TFB各组分别给予鬼针草总黄酮灌胃,剂量分别为40、80、160 mg/kg,1次/d,连续给药14 d;除SH组外,其他各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ELISA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SOD)活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相比,TFB各组均能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并提高SOD活力,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超微结构;TFBM、TFBH组能有效降低血清中LDH、CK、TNF-α和IL-8的释放量。结论 TFB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可能与其抗炎和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川芎嗪组和川芎嗪+氯尼达明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均建立在体SD大鼠心肌IRI模型,川芎嗪(10 mg/kg)于缺血前5 min静脉注射,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PTP)抑制剂氯尼达明(50 mg/kg)于松开结扎线前10 min经腹腔注射。比较各组间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氧化损伤指标以及心肌线粒体解耦联蛋白3(UCP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组和川芎嗪+氯尼达明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均P <0.05),UC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显著升高(均P <0.05);与川芎嗪组相比,川芎嗪+氯尼达明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CKMB、LDH水平、心肌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AT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05),而两组间UCP3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有效减轻心肌IRI,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和UCP3相关的信号通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洛伐他汀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洛伐他汀在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中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C);Lovastatin组(L),洛伐他汀直接灌胃两周15mg/(kg·d);Lovastatin复合LNAME组(N),洛伐他汀15mg/(kg·d)直接灌胃2周同时腹腔注射LNAME30mg/(kg·d);2周后建立在体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监测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同时观察各组血脂水平及其血浆中MDA、SOD、LDH以及CK的变化情况。结果L组和N组较C组心率显著减慢(P<0.01),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消失和再灌注时-dp/dtmax下降显著改善(P<0.05);各项血脂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洛伐他汀显著减少再灌注时血浆中MDA生成和LDH及CK的释放(P<0.01),并且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P<0.05)。结论Lovastatin对在体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时具有非降脂外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NO合酶途径是其心脏保护作用的诸多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刺五加注射液(CAS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CASI40、80mg/kg对心肌I/R损伤大鼠,可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AST、CK、LDH活性及MDA含量,提高SOD及GSH-Px活性,使血浆TXA2水平明显下降,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结论CASI对大鼠心肌I/R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防治作用。方法用灌胃的方法,给大鼠灌服益气活血复方(2 mg/kg)两周后,皮下注射Iso(5 mg/kg)以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并测定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 ionperoxidase,GSH-PX)活性;心肌组织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 inase,CK)含量。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中,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及GSH-PX活性增加;益气活血复方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显著增加;心肌组织中LDH、CK含量显著升高,血清CK、LDH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增加SOD、GSH-PX活力,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磷酸肌酸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12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磷酸肌酸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磷酸肌酸3 mg/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磷酸肌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DH、CK值降低,心肌组织MDA值减小,SOD值升高.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显著减轻.结论 磷酸肌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洪亮  程齐来  曾靖 《山东医药》2010,50(40):38-39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Gen高剂量组(10 mg/kg)、Gen中剂量组(5 mg/kg)、Gen低剂量组(2.5mg/kg)。持续观察各组标准Ⅱ导联心电图(ECG)T波幅度变化情况,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确定心肌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Bc 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Gen能降低大鼠心肌冠脉结扎后T波幅度抬高,降低LDH、CK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而增强Bc 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Gen对冠脉结扎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损伤,上调Bc l-2蛋白表达,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粉防己碱调控炎症因子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通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影响减轻I/R损伤。方法 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粉防己碱治疗组(Tet),辛伐他汀治疗组(Sim)。I/R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Sham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I/R组;Tet组在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Tet,Sim组结扎手术前予辛伐他汀(2mg/kg)连续灌胃14d,余步骤同I/R组。抽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二维(2D)超声评价心脏功能: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每个指标连续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测定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伊文蓝/氯化四唑(EB/TTC)双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1)各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I/R组、Tet组、Sim组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相比,Tet组和Sim组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与Si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梗死面积/左室面积%、梗死面积/缺血面积%3项指标,Tet组与Sim组显著低于I/R组,而Tet组与Sim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再灌注24h后超声检测心功能比较:以Sham组术前心功能数据为对照,I/R组、Tet组、Sim组FS、EF值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和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I/R组、Tet组、Sim组E/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和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4)各组缺血心肌局部MPO活性比较:I/R组、Tet组、Sim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Tet组与Si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5)各组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I/R组、Tet组、Sim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Tet组与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Tet组与Si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因子参与了I/R损伤。粉防己碱可减轻I/R损伤时心肌酶的释放,保护膜结构,减少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prague Dawley(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R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冠状A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 h,灌注即刻给药。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组)、HSYA治疗组(MI/R+HSYA组,5 mg/kg),每组10只动物。观察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大小、HE染色变化、心电图监测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MI/R+HSYA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MI/R组(P0.05)。HE染色显示MI/R+HSYA组心肌细胞形态更接近于假手术组。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监测显示MI/R+HSYA组心肌舒缩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以及心率(HR)较MI/R组均升高(P0.05)。MI/R+HSYA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较MI/R组有所降低(P0.05);IL-1、IL-6及TNF-α水平也较MI/R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HSYA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钠预处理结合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氧化应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Spragn-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 h,n=15),IPoC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予以3次10 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再持续灌注1 h,n=15),福辛普利钠+IPoC组(福辛普利钠片0.9 mg/kg,连续灌胃14 d,于末次灌胃2 h后,施以IPoC组的干预过程,n=15).后三组大鼠再灌注1 h,所有实验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出心脏组织.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1),血清SOD含量高于I/R组(P<0.01),MDA含量低于I/R组(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分别小于0.05、0.05和0.01).福辛普利钠+IPo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CK-MB含量均低于IPoC组(P均<0.05),血清SOD含量高于IPoC组(P<0.05),血清IL-6和心肌组织TNF-α水平均低于IPoC组(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结论 福辛普利钠预处理可加强IPoC对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探讨前列地尔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前列地尔预处理组(ALP-PreC组)、前列地尔后处理组(ALP-PostC组),每组8只。检测平衡液灌注末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冠脉流出液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生化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平衡末,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再灌注后各组LDH、CK、TNF-α均有显著增加,再灌注后ALP-PreC组和ALP-PostC组各时间点的CK、LDH、TNF-α释放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低于IR组(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34.48%、32.84%比39.29%,P<0.05),ALP-PreC组和ALP-Post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后处理可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8只),再灌注模型组(8只),牛磺酸低、中、高剂量(30mg/kg、100mg/kg、300mg/kg)组(各8只)。再灌注后观察各组血清SOD、LDH、MDA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SOD、LDH、MDA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LDH、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牛磺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LDH、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②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I/R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为(45.6±4.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8.50±1.13)(P〈0.01),牛磺酸低、中、高组分别为(37.03±3.52)、(30.32±8.23)和(25.62±6.12),均明显低于I/R(P〈0.01)。结论牛磺酸可降低再灌注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值,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对照组),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7ml/kg;C、D、E组分别为血必净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血必净注射液1.32g/kg、0.66g/kg和0.33g/kg,均由尾静脉注射,连用4d。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开放建立IRI模型,缺血40min后,再灌注120min,由颈总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取出心脏,测定心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计算梗死区心肌梗死范围百分比,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ET、CK—MB、IL-6、TNF—α、MPO含量:与B组相比,C、D、E组均显著降低;NO含量:与B组相比,C、D、E组均显著升高;心肌梗死范围百分比与B组相比,C、D、E组均显著降低;光镜和超微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大、中、小剂量均能减轻IRI,并随着剂量增加保护作用更强。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IRI心肌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对离体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对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自细胞介素-1(IL-1G)、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复氧(A/R)组、粉防己碱(Tet)组。对照组:不进行A/R处理,正常情况下持续培养26h;A/R组:在高纯度氩气,无糖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培养2h,复氧开始时加入0.9%盐水,再复氧培养24h;Tet组:预先给予终浓度为30μmol/L的Tet孵育60min,再在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缺氧孵育2h,然后继续复氧培养24h;检测各组在复氧24h后的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试验24h后A/R组、Tet组前炎症因子TNF-α[(682.65±32.59)、(388.94±17.22)],IL~1β[189.11±8.29),(109.46±7.62)],IL-6[(78.45±2,74)、(40.91±1.53)]水平(pg/ml)均较对照组的[(211.44±14.20),(59.64±2.43),(23.99±3.24)]显著升高(P〈0.01),Tet组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A/R组的(P〈0.01)。结论:Tet可以抑制IKB—α磷酸化,显著减少前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于转机前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mg/kg。分别于主动脉插管后(T1)、开放主动脉前1-3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后120min(T4),主动脉开放后720min(B)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记录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SOD浓度变化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SOD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SOD浓度逐渐上升,在T4时间点达最高值(P〈0.05),T5时间点下降;组间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在T4时间点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浓度变化比较:对照组MDA浓度随时间点的推进逐步增高,于T4达最高值(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MDA浓度也逐渐升高,在T4时间点达高峰,B时间点下降,两时间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L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比对照组MDA的上升幅度小。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共出现室颤2例,占20%,室速1例,占10%,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出现室颤1例,无室速发生;对照组室速室颤持续时间3min,电击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室颤后36s自动转为窦性心律。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对照组所需时间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临床剂量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使患者血清中的SOD浓度升高,有效降低MDA的浓度,缩短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缩短其时间,提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血细胞因子、心肌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并试图说明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年龄1~9岁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10例)和异丙酚麻醉组(Ⅱ组.10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芬太尼,泮库溴铵。麻醉维持:Ⅰ组,吸入0.25%~2%安氟醚,Ⅱ组,持续输注异丙酚15~20mg/kg·h。两组分别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穿刺完成后稳定10min(T0),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阻断25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停止体外循环2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右房插管和缺血再灌注30min取右房心耳组织标本,观察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两组患儿TNF—α在术中和术后无显著差异,IL-6于术中和术后均升高,且Ⅰ组的明显高于Ⅱ组(P〈0.05)。再灌注30min后Ⅰ组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全身炎症反应被激活,心肌细胞NF—κB和ICAM—1过度表达;异丙酚能减轻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NF-κB和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