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发展,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由于支架内再狭窄、未处理节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既往接受PCI治疗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亦不断增加。既往PCI对CABG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影响仍有争议,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少数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畸形,容易出现影像判断失误及器械选择不当,导致PCI治疗失败。现将我院7例冠状动脉畸形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PCI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4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o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以及术后1年内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影像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别在PCI治疗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浆TBIL浓度。比较分析两组相应的TBIL浓度。结果再狭窄组PCI治疗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的TBIL浓度与非再狭窄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BIL浓度是预测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血浆TBIL浓度与PCI治疗后再狭窄密切相关.是预测PCI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STEMI患者1184例,其中接受PCI的患者为1098例(磺达肝癸钠组527例及依诺肝素组571例),观察接受PCI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情况、院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住院和随访期间(1个月)死亡率。结果接受PCI的磺达肝癸钠组与依诺肝素组比较:两组院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2.3%(12/527)比2.6%(15/571),P=0.708]、出院30 d死亡率[4.0%(21/527)比4.9%(28/571),P=0.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磺达肝癸钠组院内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1.7%(9/527)比3.7%(21/571),P=0.0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磺达肝癸钠组中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血流TIMI分级Ⅲ级获得率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PCI术中未应用替罗非班)[94.5%(206/218)比79.0%(244/309),P〈0.001],但出血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4/218)比1.62%(5/309),P=0.850]。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对STEMI患者行PCI是安全的,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临床预后,并且降低院内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心内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有效治疗CAD的手段日益应用广泛,使得缺血事件大大降低,但出血并发症却不断增加。现对PCI患者出血、贫血和输血等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后晚期再灌注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e YP  Wei M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46-1149
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实现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重要的治疗策略。不论是采用机械性[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还是药物溶栓的方法,均能有效地挽救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进而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目前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作为指导临床实践的指南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如有冠状动脉硬化,可根据血管硬化、狭窄的程度,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PCI现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我国手术量年增长率已达40%,2012年诊疗数量达34万例。而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CABG是半个世纪以来治疗冠心病经典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桥血管的选择和保护、全动脉再血管化等的重视,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适应证不断扩大。本文就近年来CABG和PCI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发展和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CTO)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的影响,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CTO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CTO患者共150例。CCC采用Rentrop评分进行分级,将入选患者分为CCC不良组(Rentrop 0级、1级组),CCC良好组(Rentrop 2级、3级组)。测量各组患者心电图中Tp-e间期、Tp-e/QT比值。另从以上研究对象中按是否成功行PCI治疗分为PCI治疗成功组及PCI治疗失败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心电图中Tp-e间期、Tp-e/QT比值的情况。结果 CCC良好组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低于CCC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成功组与PCI...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加。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病变重要的、安全有效且可接受的治疗措施。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作为全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培训基地,收治了大量的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及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最佳的再灌注策略。但PCI术后出现的冠状动脉无复流常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针对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作以综述,以期找到预防与在临床上解决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宏  黄磊  刁颖  王秋林 《心脏杂志》2018,30(4):439-44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在高龄(>80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脉狭窄程度在70%~90%的NSTE-ACS患者175例,根据是否介入治疗分为,介入组84例(发病后3~7 d接受择期PCI),药物组91例(未行PCI术,单纯优化药物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征、1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介入组与药物组相比,介入组能显著降低心因住院、血运重建、心绞痛复发风险,在全因死亡、脑梗死、严重的出血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龄NSTE-ACS患者接受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与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45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PCI治疗前均接受了多排螺旋CT (MDCT)检查并计算CCS.根据CCS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CCS≤100、CCS=101~400和CCS>400组.记录患者PCI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记录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 CCS>400组患者Syntax积分[(23.5&#177;8.8)比(17.9&#177;8.5),P<0.001]、三支血管病变的比率(75.4%比56.3%,P=0.015)和PCI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1.5%比5.0%,P=0.005)均显著高于CCS≤400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360~2542 d(中位数952 d),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S≤100、CCS=101~400和CCS>400组患者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比78.0%比64.6%,P=0.141).但女性患者中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75.0%比50.0%,Log rank 6.836,P=0.033).结论 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CCS与PCI预后有关,CCS>400提示较高的PCI并发症发生率.女性患者CCS越高PCI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临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CAG及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发展[1],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压迫止血容易出现出血、血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S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单中心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517例,检出SCAD13例,借用冠状动脉夹层分型系统对病变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SCAD的发生率、影像特点及随访临床事件。结果13例SCAD患者中,2例(2/13,15.4%)发生2处夹层,共存在15处夹层。12例(92.3%)发生临床事件,包括心肌梗死10例(76.9%)与心绞痛2例(15.4%)。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夹层9处(9/15,60%),前降支6处(6/15,40%),左回旋支未见夹层。A型病变1处(6.7%),B型2处(13.3%),D型8处(53.3%),E型2处(13.3%),F型1处(6.7%),壁间血肿1处(6.7%)。4例5处保守治疗,9例10处病变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9处病变PCI治疗成功,1处未成功改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D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夹层无明显变化,无心绞痛发作;l例D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仍有心绞痛,给予PCI治疗;1例A型夹层患者PCI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夹层复发,无再狭窄。其余患者电话随访6~12个月无临床事件。结论SCAD可以按照NHLB1分型。A、B、E型及壁间血肿采取PCI治疗相对容易。D型夹层占比例最高。D、F型治疗难度最大。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可以根据病变的类型、长度,选择性地采取PCI治疗,保守治疗是否可以自愈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IABP治疗6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经验。结果在IABP辅助下,有43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1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保守治疗12例。52例好转或痊愈;病死17例,其中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死亡6例。结论IABP可为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如PCI和CABG,赢得有效时机,并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黄翔  黄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2):1231-123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直径狭窄介于50%~70%)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76例,并行FFR测定,其中48例病变血管FFR≥0.75的患者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只给予最佳药物治疗(OMT组),28例病变血管FFR<0.75的患者行PCI并给予最佳药物治疗(PCI+OMT组)。连续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得分。结果OMT组MACE的发生率与PCI+OM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SAQ的5项分数均有提高(P<0.05),两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认识程度方面无明显改善,而治疗满意程度在OMT组优于PCI+OMT组(P<0.05)。结论FF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决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PCI,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肌梗死(MI)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5月2005年12月住院的MI患者246例,其中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者48(男44,女4)例,年龄2974(58±9)岁。随机选择年龄相匹配,PCI后未经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MI者198(男178,女20)例,年龄2570(58±9)岁。采用Judkins方法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全部病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及随访,其中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9%),随访时间130(9.6±6)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48例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 h,局麻下选择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液408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备用。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肘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结果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均无显著差异;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值改善情况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I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MI可以降低支架再狭窄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技术也日趋成熟。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而被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所接受。虽然接受介入术的患者都经过了术前教育,但大多数患者真正来到导管室后,仍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了手术的进程。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来预防和缓解这些不良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明胶海绵栓塞成功治疗冠状动脉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复杂病变也已成为PCI的适应证,而PCI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虽然发生率低,但可导致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本文报道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