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所谓之肾,有肾阴、肾阳两方面功能,而肾病则为肾之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一般肾病为虚证,即肾之寒为阳虚之变,肾之热为阴虚内热。所以,治疗上应以补为先,或补其阴,或补其阳,或阴阳双补,临床上治疗肾病对,只要认证准确,滋补得法,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就几种病症应用补肾疗法治疗谈谈体会。一、补肾治疗产后大便难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是津亏血少所致。常用滋阴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3 d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辨证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实证组包括热盛津亏证、痰湿内阻证、血瘀脉络证,虚证组包括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观察患者血糖均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虚证组与实证组 M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各证型间 MAG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阴阳两虚证MAGE高于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平均血糖无关,而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虚证类证候血糖波动性较大,阴阳两虚证血糖波动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张威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19-120
失眠乃为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也称为"不寐",为心神失养、神无所主而致,病位涉及主要在心,其次在肝、胆、脾、胃、肾,有虚实之别。病因病机:古今多认为与体虚、七情、六淫、饮食劳倦、内伤、久病及外伤等有关,实证多有火、热、郁、瘀、痰、食、湿等,虚证多见气血阴阳不足,可见忧思太过伤及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阴虚火旺,火扰心神;阴阳不交,心肾不交等。中医通过中药、针灸、耳穴贴压等疗法调整全身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协调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交通心肾,增强机体正气、镇静安神,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无毒副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和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医院随访1年以上且经病理学诊断的DN患者,按照Tervaet提出的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353例,病理分期情况,Ⅰ期52例,Ⅱa期90例,Ⅱb期29例,Ⅲ期141例,Ⅳ期41例;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本虚证中,阴虚燥热证13例,气阴两虚证151例,脾肾气虚证140例,阴阳两虚证49例;标实证中,寒湿证19例,湿热证68例,瘀证212例,痰瘀证54例;中医证型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肾脏生存率方面,本虚证中,阴虚燥热证生存率最高,阴阳两虚证生存率最低;在标证中,痰瘀证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分型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有规律可循,气阴两虚证、瘀血证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病理分期中的具体指标和不同的中医分型具有相关性;中医分型和糖尿病肾病的生存率相关,阴阳两虚证、痰瘀证患者生存率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宋代医家钱乙以幼儿肾气未充为据,倡“肾主虚,无实也”之论。制六味地黄丸作为儿科补肾要剂。此方经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薛已等医家化裁承用后,赵养葵等温补辈又推波助澜,遂为直补真阴之圣药。钱乙所倡幼儿肾气虚而不实之说也被套用到成人肾的病理方面,作为肾病的普遍规律。从此,肾病有虚证无实证之风大倡。钱乙也被奉为肾无实证说之鼻祖。近年来,虽有论述肾实证之文问世,但均回避钱乙此论。笔者披阅《小儿药证直诀》,认为把肾无实证说溯源钱乙是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尿石症的病因病机局限于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疗原则为初期以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或血.本文从每一种事物都有其阴阳属性上分析肾既有虚证也有实证,认为尿石症亦有可能是由肾实证引起,并从肾实证阐述尿石症的病机特点及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糖尿病肾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方面入手综述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进而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等因素引起,治疗以控制血压、血脂及抗炎为主;中医特色理论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肾劳""水肿"范畴,糖尿病肾病开始于气阴两虚,引起脾肾两虚,因此该病以虚证为本,气滞、瘀血、湿毒、痰湿为标。虚实寒热、阴阳俱损,气血双亏多种病理机制交织,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与针刺、灌肠、埋线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脏超声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将1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4组,分别测定每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肾体积、肾段间叶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并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阴虚燥热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肾体积、VS、RI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VS、RI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患者RI与脾肾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VS相关性良好(r=-0.613,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脏超声中VS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彩色超声(B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本虚标实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两组,统计不同中医证型频数;然后从两组中筛选出仅本虚证和仅标实证与B超显示平均肾脏长度、平均肾脏体积及回声像强度的关系。结果:本虚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其中仅标实证者25例,仅本虚证者41例。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长度长于仅本虚证(t=-24.978,P0.01),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体积大于仅本虚证(t=-20.450,P0.01)。仅本虚证以强回声型为主,与仅标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3,P0.05);仅标实证以等回声型为主,与仅本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2,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多虚实夹杂;仅标实证者以等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增大;仅本虚证者以彩色超声强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减小,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彩色超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肾实证是指肾病邪气盛实出现的证候 ,多由寒热、水湿、瘀血等邪留阻肾脏、经络 ,或壅闭其窍道所致。故立足于中医基本理论 ,详细探讨其理论基础 ,认为肾实证客观存在 ,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 ,阴阳藏象学说为依据 ,虚实辨证为纲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血液透析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8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正虚证和标实证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肾组)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患者(非糖肾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观察透析后1周、1个月、2个月时各时点的肌酐、尿素氮、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糖肾组患者正虚证候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其次为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最少,邪实以瘀血、水气、湿热多见。透析前,糖肾组患者肌酐、尿素氮均明显低于非糖肾组(P<0.05);血液透析后1周及1个月时,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在透析后1周均较透析前有所下降,其中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5);透析后1个月与透析后1周相比,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以阴虚证及湿热证较突出,糖尿病肾病较其他肾脏病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时机较早,透析2个月时,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浅论肾实证     
对肾实证,中医教材很少论及。盖因“肾主封藏,肾精不可泄,肾火不可伐。”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少肾病患者用泻法却有效,如命门相火过旺之遗精,用泻法效果明显。从而启导肾的病变并非只有虚证,肾实证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论肾实     
五脏皆有阴阳虚实之分,肾脏亦不例外。自宋·钱乙首倡“肾主虚,无实”之说以后,不少后世医家则奉为圭臬。对肾脏之疾,论肾虚证则甚多,大都从虚论治,从补着手,而肾实证却始终未形成专论。见今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对肾病的辨证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与老年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参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对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和120例老年非糖尿病组肾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观察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血清磷的变化。结果 2组组内不同透析年限的本虚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透析前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老年糖尿病肾病组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增多,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透析1年仍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后气阴两虚证增多。2组组间不同透析年限的本虚证分布比较显示,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3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肾病组不同透析年限的标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透析前均以湿浊证居多,且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湿热证、瘀血证和风动证增多。2组组间不同透析年限的标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2组在透析1年、3年、5年时PTH均降低(P0.05),血清钙均升高(P0.05);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磷在透析1年时下降(P0.05),在透析3年时有升高趋势,而老年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磷水平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而有逐渐下降趋势。2组组间比较显示,透析前及透析3年时老年非糖尿病肾病组PTH及血清磷水平均高于老年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与老年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不同年限的中医证候既有相似处,又有各自特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中医证候的变化特点有许多共同点,可互为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从而确定其中医证候分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填写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症状及舌脉情况,确定各辨证要素及中医证候诊断,最终得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中医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病性证素虚证以气虚、阳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湿浊为主;病性分布以虚实夹杂为主;病位证素主要是肾,其次是脾,再次是肝;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从原发病看,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为主,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高血压肾损害为主;标实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采用横断面、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根据PSQI评分是否大于7分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比较2组患者在五脏虚证、气血阴阳虚证及实证情况的差异。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睡眠障碍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睡眠障碍组肝虚证发生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一定相关性,睡眠障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气阴亏虚证、心虚证、肝虚证和血瘀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文献进行研究,以文献为依据总结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优化与制定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KN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至2015年关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证候研究文献,统计文献中证候的种类及频次。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共收集证候47种,共调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592例。经过合并和归类后,共收集早期糖尿病肾病证型21种,最常见的正虚证候为气阴两虚(80.9%)、阴虚内热(71.4%)、阴阳两虚(57.1%),最常见的邪实证候为血瘀证(38.1%);主要证素为阴虚证(60.1%)、气虚证(42.7%)、血瘀证(17.1%);主要病位在肾(72.2%)、脾(38.9%)。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病位主要在肾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方法:对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45例属于肝肾气阴两虚证,占34.6%,77例属于脾肾气阳两虚证,占59.2%,8例属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占6.2%。结论:脾肾气阳两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和病机特征,气血阴阳俱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诊病的客观指征,是指疾病反映出来的现象(包括症状和体征),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搜集、辨识、归纳而成的基本定型的证候群。这些证侯群便是中医诊病的客观指征。中医适用四诊八纲的方法可以归纳出不同的证候群,这便是辨证。如以八纲辨证的阴阳两纲来言,可辨别疾病的属阴属阳,而阴阳分别又有虚证和实证。就虚证而言又有阴虚阳虚之辨。阳虚则失于温煦而寒生,故以面色无华,自汗肢冷,脉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