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据各家报导骨肉瘤存活率只有10-20%。本文就骨肉瘤多种形式治疗的活检前及术前照射作了介绍。并就免疫学方面作了粗略的讨论。 1971年5月-1976月1月期间,作者对6例发生在长管骨的骨肉瘤患者采用了活检前、术前照射以及手术与化疗联合方法。其中5例作了活检前的照射,全部病例均接受了术前照射。活检前照射之剂量有4例给1,000拉得,1例1,500拉得;术前照射有3例给了3000拉得,1例3,200拉得,2例4,500拉得。随病理确诊之后,术前照射对于肿瘤均给予宽大的边缘,除病例5之外都没有作全骨照射。大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Sloan-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62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均经病理证实,能接受综合治疗。肿瘤局限在同侧胸腔、纵隔、可伴有同侧或对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但无胸腔积液。1979~1982年3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用预防性脑照射,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据及副作用增加,1985~1989年2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屏除了预防性脑照射,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显著增加,促使作者对预防性脑照射作用的重新评价。预防性脑照射(+)和预防性脑照射(-)两组均用CAV(CTX,ADR和VCR)和C-DDP+VP-16交替诱导化疗四周期。预防性脑照射(+)给予CTX和VCR巩固化疗,两组维持化疗亦用CAV与C-DDP+VP-16交替应用。预防性脑照射(+)加用CCNU,MTX和PCZ化疗。预防性脑放射(-)完成诱导化疗1周后,对CR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纽约MSK癌症中心1979.3-1979.4间收治的44例小细胞肺癌用化疗、全脑予防性照射、原发灶及纵膈高剂量照射综合治疗的结果,并回答了下列问题:①本治疗方案能否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存活率;②能否安全地高剂量照射纵膈;③缩短全脑预防照射过程是否安全有效,价值如何? 材料方法:全部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即往未经治疗并未患过其它恶性病。局部病变者24例,广泛病变者占20例。治疗计划见图示。在初步化疗后2个月开始低剂量化疗及放疗。全脑预防照射用~(60)Co平行对穿野,剂量为500rad×3,休息4天,再给300rad×5,或相当于4000rad之NSD值。原发灶及纵膈用10MV直线加速器多野照射,250rad×18,4次/周,总量5000rad。照射的第1、15天给予CTX及VCR化疗。结果:24例局部病变中化疗后16例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Anderson医院从1949至1976年间的30例鼻咽复发癌病人,施行了再照射治疗。30例中,鳞状上皮癌16例,淋巴上皮癌14例。鳞癌中有9例复发仅限于鼻咽局部,6例复发超出鼻咽,1例资料不详。淋巴上皮癌中5例复发局限鼻咽,9例超出鼻咽。 30例鼻咽癌的第一次照射,用常规X线治疗机-2例,~(60)Co机-6例、高能X线(18~25Mev)22例。对穿侧野、每天200rad,每周5次。野面积一般6×6 cm或用6 cm直径的园野,摄片证明颅底病变者,用8×8 cm野。剂量11例≥6000rad,2例5000rad,7例≤4000rad,治疗后1年内复发的有7例,大部份在3年内复发占73.3%(22例)。10年以上复发者2例。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大学对73名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钿胞肺癌(NSCLC)病人进行了联合研究。这些病人均经病理证实,其中75%为腺癌或大细胞癌,25%为鳞癌。无一例以前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病人先经过阿个周期的化疗(长春花碱和丝裂霉素C),病情没有进展的病人接受预防性脑照射(PCI)和胸部照射,然后再进行两个周期化疗(长春花碱和顺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20例限局性结肠癌术中照射作了分析。术中照射装置14例采用电子回旋加速器,6例采用钴远隔放射疗法。照射部位5例为肿块,7例为残存肿瘤或肿瘤部位,6例为残存肿瘤或肿瘤部位及淋巴结,2例只照射淋巴结。照射剂量按病灶大小选用20~40GY,只2例并用外照射。全部病例均剖腹直接照射。不能切除或只能部分切除之肿瘤5例中2例术中照射后肿块可以切除,3例术中照射后肿块缩小。另外15例于肿瘤切除后行术中照射,其中2例死于远隔转移,其余13例中8例观察2个月~11年,照射部位未见明显再发。局部控制率达  相似文献   

7.
腹部肿瘤以放射抗拒性腺癌居多,且小肠耐受性差,因此用外照射破坏肿瘤有困难,但在主要血管被癌包围的复杂情况下,手术不能彻底切除。另外清除仅细胞水平的病灶,超出了外科的能力,对手术未能切除的残余病灶,如在术中对病灶直接照射能将其破坏,则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术中照射可以在直视下看清并对准病灶直接照射,对正常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就显著减轻,因此腹部肿瘤是最好的适应症。术中照射以电子线为宜,因可变动能量调节电子线的深度,要求病灶最深部分射线剂量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肿块切除后同侧乳房肿瘤复发是预后不良指征的随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乳癌淋巴结阴性者在肿块切除后同侧乳房肿瘤复发(IBTR)是否为提示远处转移与死亡率的独立指征,作者对837例随机分组作了研究。全部病例原发肿瘤≤4cm,切缘净,组织学证实淋巴结(一)。A组416例接受放疗,全乳照射40Gy/16次,继之原发灶处局部增强12.5Gy/5次。B组421例作为对照(不放疗)。均未作全身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A组的生存曲线用Mantel-COX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使骨肉瘤手术安全、局部无复发,作者在术前化疗同时予快中子照射。首先予全身化疗,可行动脉灌注,然后予快中子放疗;视其疗效行切除、截肢或保存患肢的手术,术后再作全身化疗。全部疗程18~24个月。快中子原则上行术前照射,其物理特性是使细胞内电离,生物效应为X线、γ线的3倍;且使乏氧、低氧细胞致死;受射线照射的细  相似文献   

10.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褥疮用常规换药治疗很难愈合。我们并用外敷+照射+按摩 3法治疗褥疮 8例,共 12处,均在短期内痊愈。 治疗方法 先彻底清理疮面,剪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刮勺刮拭疮面,见到疮面红润,有血运为止。再取生理盐水 50毫升、庆大霉素 8万单位反复清洗创面,以纱布吸干,用珍珠粉外敷创面,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敷药 1次,并辅以每日 2次疮面周围皮肤的按摩,以及每日 2次红外线照射,每次 25分钟。 效果观察 褥疮三期者,换药 2次,坏死物和分泌物即见减…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肉瘤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和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对32例病理确诊的骨肉瘤做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然后行手术切除,对以上病例作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的对比观察,并与11例作全身化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较之全身化疗组、动脉内化疗栓塞组的病例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肿瘤组织坏死度明显增高。结论:用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骨肉瘤疗效明显高于全身化疗,是手术治疗前应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腹部脏器肿瘤行术中照射时,照射野内常包括大血管、神经和脊柱,这些组织给予一次大剂量照射后的远期放射损伤问题报道甚少。为此进行动物实验,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了预防胰腺癌术中照射时上述组织晚期放射损伤的治疗原则。动物实验:以狗为对象,模拟胰腺癌的术中照射,射野包括部份脊椎,下腔静脉及左坐骨神经,术中照射(IORT)用6MeV 电子束,配合6MVX 线外照射(EBRT),观察2~5年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①IORT35 Gy 或IORT 27Gy 加EBRT50Gy 可使50%狗的腹腔大动脉发生剥脱性动脉瘤或血栓形成;而<80Gy 的单纯EBRT 组并不出现上述变化,50Gy 的EBRT 相当于3Gy 的IORT。②IORT28.5 Gy 或IORT14.4 Gy 加EBRT50Gy 可使50%狗的椎体骨空隙形成;放射性骨肉瘤常在照射后4~5年发生。IORT47.5Gy以上组的4例中有1例发生骨肉瘤,而IORT25Gy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2例食管癌放疗并用化疗的一次性效果作了分析。单纯外照射者15例,其中10例照射剂量为60Gy以上,外照射十腔内照射7例。一般外照射剂量为10MV X线,2.0~2.5Gy/次,4次/周。并用腔内照射者给予50~55Gy照射后再追加10~20Gy腔内照射。化疗应用Cisplatin(CDDP),Methotrexate(MTX)及Replomycin(PEP),于放疗前、40Gy前后及放疗后分别给药。只服药1次者13例,2次者8例,3次者1例。治疗结束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MGMT蛋白表达及骨肉瘤化疗后肿瘤坏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骨肉瘤组织样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GM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坏死率及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51例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为23.5%(12/51),MGMT蛋白表达阴性率为27.5%(14/5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等无明显关系(P0.05)。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共12例)化疗后肿瘤坏死率为Ⅰ级者0例,Ⅱ级者2例(16.7%),Ⅲ级者3例25.0%(25.0%),Ⅳ级者7例(58.3%),MGMT基因未甲基化的患者(共39例)化疗后肿瘤坏死率为Ⅰ级者23例(59.0%),Ⅱ级者13例(33.3%),Ⅲ级者2例(5.1%),Ⅳ级者1例(2.6%)。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的MGM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甲基化的患者(u=-4.92,P0.001),而化疗后肿瘤坏死率明显低于甲基化的患者(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对判断骨肉瘤患者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导了两组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别用化疗加单次分割全身照射及多分割全身照射加化疗作为骨髓移植前的“准备治疗”的急性毒性及其近期疗效。A 组病人20例,包括急粒5例、急淋8例,慢粒6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平均随访236天。B 组病人20例,其中急粒5例、淋巴白血病9例、慢粒5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平均随访  相似文献   

16.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36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顺铂+甲氨喋呤+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前、后进行常规MBI、DWI.检查采用1.5 T超导型MR仪,测定化疗前、后肿瘤内活性肿瘤组织、坏死区及肿瘤平均ADC值变化.术后病理肿瘤坏死率评估按Huvos标准分级.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化疗反应不同2组病例的各项指标.结果 36例化疗后肿瘤内活性肿瘤组织和坏死区的ADC值分别为(1.06±0.30)×10-3mm2/s和(2.39±0.44)×10-3mm2/s,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活性肿瘤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25例化疗反应良好组肿瘤平均ADC值由化疗前的(1.18±0.19)×10-3mm2/s增加至化疗后(2.27±0.20)×10-3mm/s,11例化疗反应不佳组的平均ADC值从化疗前(1.45±0.11)×10-3mm2/s增加至化疗后(1.83±0.16)×10-3mm/s,两组间化疗前后ADC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1,P<0.01).结论 DWI能够区分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内活性肿瘤组织与坏死组织,进而对骨肉瘤化疗效果的评估有一定价值,结合常规MR检查,对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在评估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及化疗后骨肉瘤多药耐药性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男8例,女4例 年龄8~27岁,平均年龄16.4岁 肿瘤部位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2例,腓骨近端1例)在该院行术前化疗的骨肉瘤患者于化疗前后分别行局部99Tcm-MIBI早期(10min)与延迟(120min)双时相平面显像,计算每例患者肿瘤/本底放射性(T/B)比值及洗脱率(WR).12例患者术前化疗结束后均行保肢手术,术后将肿瘤标本按Huvos分级系统评估肿瘤细胞坏死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肉瘤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间相关分析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 按照Huvos分级,7例患者肿瘤细胞坏死率大于90%,另外5例小于90%.化疗前、后早期相T/B比值之比(R值)在肿瘤细胞坏死率良好组中为0.473±0.21,明显低于肿瘤细胞坏死率不佳患者的0.99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P=0.000) R值与肿瘤细胞坏死率呈明显负相关(rs=-0.87,P=0.000).化疗后骨肉瘤组织P-gp染色阳性8例,阴性4例,WR在P-gp阳性者为(38.36±18.64)%,高于P-gp阴性者的(6.40±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8) 99Tcm-MIBI的WR与P-gp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91,P=0.001).结论 99Tcm-MIBI显像可评价骨肉瘤化疗疗效、检测骨肉瘤细胞P-gp表达及评价骨肉瘤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的发生率在男性居第二位、女性居第三位,1985年美国发现138000例新病人。大肠癌的主要问题在于切除不彻底造成的盆腔复发,最后导致死亡,盆腔复发者的治愈可能性小于5%,单纯照射或与化疗结合仅在75-85%的病人中取得有限的姑息作用。术中残留的亚临床癌细胞可导致局部复发,中等量的照射(45—50Gy)可控制大部分亚临床病灶。作者对于局部复发可能性高的病例均给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利用经支气管镜导入激光照射加全身化疗的方法,治疗晚期肺部恶性肿瘤,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效果的初步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合理防护。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对514例确诊癌症放疗、化疗的病人,随机分研究组(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血疗前后免疫指标、白细胞变化、急、慢性放射性炎症的发生及治疗、癌症疼痛的止痛、生存质量及急性放疗反应与放疗平均剂量关系。结果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有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显著迅速的升高白细胞,防治急、慢性放射性炎症,迅速镇痛及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的功能。结论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的提高,使正常组织的耐受量比常规放疗组的耐受量明显提高,放疗、化疗反应明显减少,未对肿瘤组织起保护作用,对正常组织起了较为合理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