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冠状 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 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 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 冠状 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 ,减少手术并发症 ,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强 《微创医学》2001,20(6):789-79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冠状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冠状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副鼻窦CT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更好的开展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观察中鼻道解剖变异及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以反映病变范围、程度及其邻近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30例,慢性鼻窦炎40例)。结果发现:鼻丘气房、中鼻甲气化和曲线反常、筛泡过度气化、钩突偏曲是最常见的中鼻道解剖变异。鼻窦CT能清晰的显示鼻窦和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及其变异。结论鼻窦CT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前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窦口鼻道复合体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是近年鼻内窥镜检查和手术开展后提出的新名称,此区域是前组鼻窦引流的所在部位,也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重点区域。手术若对该处病变清除不彻底,会影响手术治愈率和复发率;若术前对OMC解剖变异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手术损伤,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影像学检查是评价OMC解剖变异和判定病变位置、范围的主要方法,随着检查手段的日新月异,鼻窦平片已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影像,MRI对鼻窦的正常骨性结构及炎性病变病因的观察价值不大,常规CT扫描中冠状位高分辨率CT是显示OMC结构的最佳技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由于其各自的优越性,在OMC区的临床应用很有潜力,现将OMC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窥镜的鼻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鼻部疾病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成像和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鼻内窥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不同角度、各种切面、多方位地显示了鼻、鼻咽部及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的情况。CT仿真内窥镜显示鼻内正常解剖结构、鼻部病变的位置、范围与鼻内窥镜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窥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提示螺旋CT多平面成像和仿真内窥镜成像是对二维CT的重要补充,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附鼻窦冠状CT对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窥镜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0例慢性附鼻窦炎冠状CT扫描影像与鼻内窥镜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附鼻窦冠状CT扫描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程度,并可做出分型;同时还可显示附鼻窦各种解剖变异,骨质改变及与周围的关系等。结论:对附鼻窦炎的诊断及对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3年至1995年6月行鼻窦CT扫描100例(手术73例),男55例(手术40例),女45例(手术33例)年龄12~75岁.单纯冠扫68例.冠状位+水平位扫描数16例.单纯水平位扫描16例。观察了各组副鼻窦的发育状况、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结合手术所见对鼻窦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鼻窦CT扫描对确定手术方案、选择麻醉万法.指导手术操作及术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炎的CT表现和鼻腔鼻窦CT扫描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有明显症状、临床初诊为鼻腔鼻窦炎的患者100例,先均做普通X线摄影,然后再行CT扫描(其中有65例在我院已行鼻内窥镜手术)。重点观察鼻腔鼻窦炎的CT表现和鼻腔鼻窦的解剖变异。结果 (1)100例鼻腔鼻窦炎患者均能观察到不同CT表现;(2)71例鼻腔鼻窦炎患者出现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结论 鼻腔鼻窦CT扫描对鼻腔鼻窦炎诊断和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鼻窦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对副鼻窦炎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同时,对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X线检查无法满足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要求,副鼻窦螺旋CT扫描能直观准确地发现副鼻窦炎的范围及程度,明确其病因。所以,副鼻窦CT扫描成为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笔者收集2016年1月至3月55例在我院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术前CT影像资料进  相似文献   

11.
王俊芳  黄学勤  程学仕 《吉林医学》2010,31(13):1846-184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对74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74例患者治愈4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9%。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综合性治疗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在CT影像中表现出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情况,分析慢性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给临床医师在手术中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方法 选择近期1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位扫描,观察中鼻道及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结果 162例(324侧)副鼻窦CT影像中,出现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共有219侧.其中主要包括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筛大泡,鼻丘过度气化,钩突肥大和偏移(内移、外移).各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总变异中出现的几率分别为:中鼻甲气化32%,Haller气房6%,筛泡气化变异28%,钩突变异48%,鼻丘过度气化1%.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67.59%.结论 在鼻窦炎的CT扫描中中鼻道和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较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提供部分解剖学基础,并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给鼻内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睫神经痛误诊情况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36例鼻睫神经痛患者误诊病史、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确诊依据、治疗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致的鼻腔检查及鼻窭CT扫描是防止漏诊、误诊的重要手段,鼻内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提高对鼻睫神经痛的认识,明确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详细的鼻腔检查可减少误...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对168例(225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均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中鼻甲部分或完全缺失95例(121侧),上颌窦窦口狭窄阻塞51例(75侧),鼻腔粘连85例(117侧),钩突残留48例(57侧),筛窦骨质增生38例(65侧),鼻中隔偏曲25例。106例(134侧)痊愈,40例(56侧)好转,22例(35侧)无效。结论:病变残留、鼻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钩突残留、筛窦骨质增生、鼻中隔偏曲是实施修正性手术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前鼻窦CT检查、选择好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使用鼻窦内窥镜行鼻息肉摘除、中下鼻甲切除等术。结果 103例在术后均获良好鼻通气,62例患者嗅觉改善,7l例头痛缓解。结论 用鼻窦内窥镜实施手术,视野清楚,对病变切除彻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息肉复发原因,探讨综合治疗复发性鼻息肉的治疗方法,观察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2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再手术,围手术期CT扫描、应用抗生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术中尽量保持上颌自然开口的完整性,术后定期鼻内镜检查、规范用药、严密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27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9%和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检查、术中治疗及术后处理等综合治疗复发性鼻息肉安全、有效、彻底,能够有效预防鼻息肉治疗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王宝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85-186,188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62例无鼻内症状的鼻源性头痛的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实验,并分析其解剖学特点,确定具体解剖变异部位,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结果鼻部CT结合鼻内镜检查发现62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向弯曲、钩突肥大、筛泡过渡气化、鼻腔鼻窦复合体(OMC)狭窄等解剖异常,鼻内镜术后随访6~12月,治愈4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对确诊的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修正鼻腔解剖异常,使病因真正地解除,获得满意疗效,提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1月至 2 0 0 2年6月 4 8例单纯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明确诊断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 ,经鼻内窥镜手术 ,术后随访 6月至 3年 ,全部治愈。结论 :对反复出血或有头昏、头痛等症状而鼻腔及其它无异常者应行鼻窦CT ,如果发现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应及时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可取得根治和微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检查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前鼻窦CT检查结合泪道造影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制定理想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29例(33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泪囊造影及鼻窦CT检查,依据检查结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两种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泪囊大小及周围解剖结构,小泪囊(<5mm)9例(10眼),其中<2mm 1例(1眼);大泪囊(>5mm)20例(23眼)。26例(30眼)患者通过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愈,治愈率90.91%;2例(2眼)好转,好转率6.06%;总有效率96.97%。泪囊小于2mm的小泪囊患者手术无效。结论鼻窦CT及泪道造影是泪囊鼻腔造孔术前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检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重塑鼻腔解剖异常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28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一个或多个解剖结构异常,内镜下实施矫正重塑。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纠正了解剖结构异常,鼻腔通气恢复正常,头痛症状消失。结论 内镜下矫正重塑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治疗由其导致的鼻源性头痛,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