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三叉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下颌支离断-硅胶管桥接模型,局部给予NGF或生理盐水。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研究伤后三叉神经感觉核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改变;采用电生理方法观察修复过程中感觉神经元电生理的变化。结果:外源性NGF可减少损伤后三叉神经感觉核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同时对三叉神经下颌支损伤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外源性NGF在损伤局部应用,能够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对神经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和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人体成分相关参数(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及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电生理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等),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体脂肪率与尺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及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呈负相关,与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呈负相关.肌肉率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及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呈正相关,与尺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体内水分比率与尺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腰围与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及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呈负相关.结论 体质量指数、腰围、体脂肪率、肌肉率和体内水分比率等可能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131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值对比。结果:131侧正中神经中6侧运动神经动作电位、7侧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消失;95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腕部潜伏期(DML)延长;114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47块拇短展肌见有失神经电位。其中,拇指至腕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指标。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钢 《当代医学》2010,16(28):72-7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腕管综合征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另选32人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波幅(M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SNAP);比较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感觉动作电位(SNAP)、感觉传导速度(SNCV)、肌电图(EMG)。结果观察组与正常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波幅(M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SNAP)方面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病变神经在正中神经、尺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感觉动作电位(SNAP)、感觉传导速度(SNCV)、肌电图(EMG)的异常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正中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炜  陈继川  姬长友  王冰 《重庆医学》2007,36(3):207-208,210
目的 探索面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探讨局部应用NGF在面神经损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均给予面神经颊支切断,试验组分为离断吻合组和NGF治疗组,均行显微吻合,其中NGF治疗组每隔一日于局部注入8μgNGF生理盐水.并于术后2、4、8周切开观察两侧面神经颊支情况并行电生理检查.结果 局部应用NGF相对于单纯的显微吻合并不能显著提高动作电位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但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高,神经干吻合处增粗膨大,生长良好.结论 局部应用NGF对于受损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证明了在治疗面神经损伤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paraneoplas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PN) 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例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上下肢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特点.测定指标包括: (1)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末端运动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2)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3) 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结果 (1)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上下肢感觉运动神经均受损, 波幅总异常率高于神经传导速度总异常率 (P<0.05) ,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 (P<0.05)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 神经传导检测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P<0.05) ; (3) F波异常率低于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 (P<0.05) .结论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病多见, 远端损害重, 下肢比上肢损害明显, 以感觉神经轴突损害为主, 运动和感觉神经脱髓鞘程度相似.分析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能为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131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值对比。结果:131侧正中神经中6侧运动神经动作电位、7侧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消失;95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腕部潜伏期(DML)延长;114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47块拇短展肌见有失神经电位。其中,拇指~腕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指标。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131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值对比。结果:131侧正中神经中6侧运动神经动作电位、7侧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消失;95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腕部潜伏期(DML)延长;114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47块拇短展肌见有失神经电位。其中,拇指至腕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指标。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Kennedy病患者感觉神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Kennedy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和病理研究,了解其感觉神经功能及结构状况.方法 对14例Kennedy病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三叉神经-颈反射(TCR)、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检测及腓肠神经活检.对照组进行相应研究.结果 Kennedy病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减慢者占7.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为(0.65~2.85)μV;三叉神经-颈反射潜伏期延长[初始峰潜伏期为(38.9±7.0)ms]、波形双侧不对称;痛觉诱发电位表现为CHEP潜伏期延长[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和C7部位刺激时,CHEP初始峰潜伏期分别为(613±57)ms、(595±32)ms、(489±37)ms]或波形消失;腓肠神经活检示大的有髓鞘纤维减少.结论 Kennedy病累及感觉系统,大、小感觉神经纤维均可受累.  相似文献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感觉神经电生理和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感觉神经即腓肠神经的临床电生理与病理改变特点,以明确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否伴有感觉神经的损害.方法选择确诊或拟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0例,行腓肠神经神经电生理及活检,观察神经传导速度及病理改变的特点.结果①电生理肌电图检查证实存在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部分患者可见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延长,正中神经为(3.21±0.76)ms,尺神经为(3.64士0.76)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为(8.62±7.20)mV,尺神经为(8.39±7.33)mV;CMAP波幅面积降低,正中神经为(18.12±10.21)ms×mV,尺神经为(17.22±16.91)ms×mV;所有患者感觉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正常.②周围神经活检病理检查感觉神经完全正常,或存在轻度轴索变性、有髓神经纤维脱失的病理改变.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正常,但病理检查可证实部分病例存在感觉神经轴索变性以及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r growth 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5只,制备坐骨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的NGF和等渗不共14天,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NGF治疗组大鼠的趾间距及诱发电位在2~3周就已人武部恢复正常,而员伤组和盐水治疗组则到术后4周才恢复正常。结论 外源性NGF能明显改善损伤坐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形态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jE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fCCI)模型,存术后3、7、14d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6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光镜下苏术素伊红染色对大鼠腰4—6脊髓背角两侧感觉神经元计数。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光镜下损伤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数量较健侧昆著减少(P〈O.05),两周时细胞死亡率为23%;电镜下CCI7d和14d绀腰4~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出现多种形态变化,以细胞凋亡为主?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腰4—6节段脊髓背角神经元tP,现丢失,超微形态上呈现多样性,以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动眼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均分3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20只分为两组,均在海绵窦区将动眼神经切断后给予缝合,第一组大鼠每天大剂量靶器官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第二组不给NGF作为损伤对照,术后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 注射NGF的大鼠动眼神经新生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1),对上直肌特异性支配作用优异,眼外肌功能恢复满意,但中脑运动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晨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16-2718
目的:研究神经损伤后,大鼠的痛觉行为改变及初级感觉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方法:用大鼠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m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的痛觉实验模型,正常大鼠为对照,观察大鼠的热痛敏行为;以胞内电生理记录法检测损伤神经元及正常神经元的膜电位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损伤侧肢体的缩腿反应潜伏期较对照侧明显缩短;损伤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移向去极化方向且激发动作电位所需阈强度减小。结论:神经损伤可引起大鼠的热痛敏行为,损伤神经元有异位自发放电产生,其兴奋性增加是行为异常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GF组、GM1组和NGF + GM1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神经两断端相距5?mm,硅胶管桥接,用不同的药物处理后,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背根神经节进行研究。结果:4周时神经元数和神经传导速度,NGF+GM1组多于或快于其它各组(P<0.01),NGF组和GM1组均多于或快于对照组(P <0.01);8周时,各实验组多于或快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联合应用NGF和GM1对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NGF、GM1,且起效早。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半切致伤方法,按给药剂量将动物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时间为10d。结果:10d治疗组动物的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潜伏时缩短(P〈0.05),运动诱发电位(MEP)治疗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1、P1、N2、P2各波的峰潜时均缩短(P〈0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影响。 方法 雄性普通级健康的prague-Dawley新西兰兔8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40只,治疗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对患肢进行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对80只兔受损腓总神经组织中的NGF和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指标异常只数明显少于治疗前,运动单位电位指标异常只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指标异常只数明显少于模型组,运动单位电位指标异常只数明显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兔受损腓神经组织中NGF和bFGF的灰度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内源性NGF和bFGF能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对再生神经组织结构有重建作用,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nerve growth factor(NGF) examined on the neural repair of adult rabbit sciatic nerve was evalu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rve regeneration chamber was created by suturing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a transected sciatic nerve into a silicone chamber, A gap of 6 mm in chamber was left after removal of a 3mm piece of nerve in the distal ends and insertion of the proximal andl distal stumps into the chamber. Animals were operated on bilateral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was filled with a 1 mg/ml NGF/normal saline(NS) (experimental)and the contralateral side with NS(control). The regenerated nerves from within the silicone chamber were dissected and fixed 1 to 5 weeks following surgery for histological studies at both the light microscopic and ultrastructural levels. The NGF chamber showed a more mature regenerated nerve based on a larger diameter of the regenerated nerve trunk, a great number of axons, and thicker myelin sheaths.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舌下神经核和神经纤维损伤后的修复再生情况,探讨NGF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治疗组(NGF组),两组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7d和14d。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脑干做Nissl染色,取神经干做电镜观察。结果Nissl染色显示治疗组7d、14d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S组,超薄切片观察NGF组神经干形态亦优于NS组。结论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外源性NGF具有保护受损的舌下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