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鼻咽部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部淋巴瘤影像表现. 结果 45例均表现为突入鼻咽腔内的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30例可见口咽肿块,10例可见鼻腔内侵犯,3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仅1例见颅底骨质增生硬化. 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表现为鼻咽腔内生长的均匀密度肿块影,很少侵犯周围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CT表现的认识 ,协助临床设计手术方法和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 2 0 0 2年来遇到的 18例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 ,并与临床手术所见对比分析。结果 CT显示大多数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密度高而均匀 ,增强显著 ,边界清楚 ,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较多侵犯的部位为 :鼻咽 (18/ 18) ,翼腭窝 (16/ 18) ,蝶窦 (8/18) ,颞下窝 (12 / 18) ,颊部 (16/ 18) ,诊断准确率 94.4%。结论 CT对于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确定瘤体范围、提供手术径路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0例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咽旁软组织间隙、副鼻窦及乳突改变。结果:鼻咽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增厚,弥漫性向前下突出22例,呈山丘样突出8例,伴有双侧咽鼓管口淋巴组织增生及副鼻窦炎9例,伴中耳乳突炎5例,伴面骨发育障碍牙列不齐,堵塞后鼻孔2例。结论:鼻咽腺样体肥大不累及咽缝,无咽旁间隙侵犯。  相似文献   

4.
鼻咽病变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了提高CT对鼻咽病变鉴别的认识。方法:本文收集63例鼻咽有病变者,其中鼻咽癌46例,恶性肉芽肿4例,纤维血管瘤3例,结核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慢性炎症7例,全部病例作鼻咽轴位CT平扫,3例纤维血管瘤加作增强扫描,详细地分析了其临床和CT表现。结果:鼻咽癌病人头痛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率较高,分别为37.0%和56.5%,且早期即向深层浸润生长;恶性肉芽肿有特征性的恶臭,病变呈中线性生长,愈向鼻咽深层,病变愈轻;纤维血管瘤肿块呈紫红或灰红色,增强检查肿块轮廓清楚,强化明显;结核和慢性炎症虽有顶后壁增厚,但咽缝存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鼻咽部形成大的肿块,腹腔和后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特征,大多数鼻咽病变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平行椎弓CT扫描的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平行于椎弓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与椎弓平行扫描,包括整个椎弓,层厚3—5mm、层距3—5mm,以骨窗观察为主;对照正常CT表现,分析51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51例均显示腰椎峡部透光裂隙,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增生硬化,密度增高,裂隙周围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碎骨块。当有脊椎滑脱时,椎管矢状径被拉长,呈长椭圆型或葫芦型。结论:平行于椎弓CT扫描诊断腰椎峡部裂简便易行,图像直观,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部肌上皮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我院发现的8例鼻咽部肌上皮癌的临床、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肿块原发于鼻咽部;2例位于软硬腭并侵犯一侧鼻咽部。1例位于软腭与咽侧壁交界处;1例位于软腭向上和向下鼻咽部和口咽部;2例位于一侧扁桃体和咽侧壁并侵犯一侧鼻咽部。肿块形态均不规则、其鼻咽腔面呈浅分叶状改变。6例平扫与邻近肌肉组织呈等密度,1例增强病变中心可见较低密度区;1例增强扫描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密度差别。侵犯鼻咽部的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累及上下范围较大,最上达咽顶壁,最下达口咽部,前达上颌窦侧壁和鼻腔。1例上颌窦外侧壁骨质破坏、缺损;1例侵及邻近翼内板致骨质破坏、缺损。2例原发于鼻咽部者致一侧咽旁间隙变窄外移、腭帆提肌受侵犯。结论:CT检查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发展方向、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无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等,对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 2 3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 ,分析影像表现特征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2 3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 ,直径 0 .4~ 1.7cm ,平均 0 .98cm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 78.3 %( 18/2 3 )和 10 0 %( 2 3 /2 3 )。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 ,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腭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腭部肿瘤(良性肿瘤11例,全部为混合瘤;恶性肿瘤8例,鳞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1例为肌上皮癌)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1例良性肿瘤中8例位于硬腭与软腭交界处,3例位于软腭,9例形态规整,密度均匀,边界清楚,2例密度不均,边界部分不清.8例恶性肿瘤中7例位于硬腭,1例位于硬腭与软腭交界处,8例均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6例,密度均匀2例,边界不清或大部分不清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立体清晰地显示病变,对腭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影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22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平片,CT扫描(轴、冠、矢状位)及DSA的结果。结果:病人的临床特征包括鼻塞,鼻衄,部分病人有头痛,耳鸣,视力减退,面部畸形。27.3%(6/22)术后复发。鼻侧位片见上颌窦后壁向前弯曲,CT示鼻咽部等高密度肿物,向鼻腔扩大100%,翼腭窝83.8%,上颌窦50%,筛窦、蝶窦均为58.3%,颞下窝41.7%,眼眶及颅内侵犯16.6%。结论:影像分析结果显示冠状位CT扫描可以取代鼻腔、鼻窦正位X线片,轴位和冠状位结合扫描可以做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动脉期、胰腺期和肝脏期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  2 5例经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行三期增强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 2 0s ,3 8s和 75s ,注射造影剂速率为 3ml 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三期的增强情况。结果 肿瘤 -正常胰腺密度差胰腺期 (67.2± 2 9.5)较另外两期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1) ,肝脏期 (40 .2± 2 5.1)较动脉期 (2 4.5±17.3 )也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5)。结论 联合应用胰腺期和肝脏期的扫描方案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咽侧壁厚度在腺样体肥大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咽侧壁厚度在腺样体肥大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17例临床考虑腺样体肥大患者的CT表现,重点观察腺样体厚度、咽侧壁厚度,对其矢状面图像进行腺样体与鼻咽腔宽度(A/N)比值测定,探讨比值与咽侧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117例患者中,Ⅰ组A/N≥0.70,50例,咽侧壁厚度为(1.26±0.33)cm;Ⅱ组0.60相似文献   

12.
鼻咽和咽旁邻近或远处肿瘤累及该区的CT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提高鼻咽和咽旁邻近或远处肿瘤累及该区的认识水平.方法搜集31例,除1例经病史和同位素扫描诊断外,其余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常规采用轴位CT平扫,18例加作增强,5例加作冠状位扫描.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31例中,来自鼻腔者9例,其中3例内翻乳头状瘤和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边界清楚,其余恶性肿瘤境界不清,有2个以上部位骨破坏;上颌窦齿槽恶性肿瘤13例,膨胀性生长,均破坏上颌窦外后壁侵及颞下窝,有11例上颌窦顶部破坏,其中8例累及翼腭窝;口咽扁桃体癌3例,沿咽侧壁向上蔓延,1例侵犯颞下窝;下颌骨透明细胞癌、转移瘤和造釉细胞瘤各1例,肿块占据颞下窝;颈部血管肉瘤1例,向上经茎突后内侧累及咽旁区;外耳道癌1例,破坏周围骨质,蔓延至咽旁区和鼻咽;蝶骨大翼转移瘤1例,膨胀性生长,直接向颅内和咽旁扩展.结论根据CT表现,多数肿瘤可明确原发部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延迟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82例临床疑冠心病者进行MSCTA,其中A组47例为预扫描组,通过小剂量注射对比剂试验测定扫描延迟时间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B组35例为对照组,未进行预扫描,直接应用A组结果,进行A、B2组图像的评价。结果扫描延迟时间与患者年龄、体重、心功能等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无明显相关;心率≤55次/min与扫描延迟时间有负相关(r=-0.596,P<0.05);心率≤55次/min组与55次以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47~50次/min的延迟29s、28s扫描,心率51~55次/min延迟27s、26s,心率56~75次/min组延迟25s扫描。A、B2组图像评价无显著差异。结论直接扫描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扫描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将所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NavigatorSmooth功能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其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螺旋CT平扫能客观反映出胃壁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及邻近结构受侵情况。其中大网膜、胰腺及肝脏受侵分别为7例、4例及3例,淋巴结转移3例。CTVE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出正常胃壁内部结构,病灶的立体形态、大小及范围。28例中26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基本相符。准确率高达92.8%。结论CTVE成像与螺旋CT平扫相结合,对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方法:用螺旋CT对25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3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入300mgI/ml的造影剂90ml,在注射造影剂25~40s时开始扫描,60s内扫完全肝。结果: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30例肝细胞性肝癌中有98例呈高密度;32例呈等或低密度:早期癌3例、弥漫型4型,病灶直径在10cm以上者7例,有明显肝动脉—门静脉瘘者18例。87例肝转移瘤中有74例呈环形增强。3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1处直径小于2cm病灶呈早期显著增强,较大的病灶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1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3例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CT特征及其扫描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轴位CT特征及其扫描方法。方法对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18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轴位平扫CT特征有:蒙面征、双侧肾实质交替增厚(肾盂肾盏偏位)征、同层双肾盂征、双肾蒂征、输尿管异位征及膀胱囊中囊征象;轴位增强CT特征有:完全或不完全双输尿管征及内髓质征。结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具有一定的CT特征,合理应用扫描参数,特别是<5 mm的薄层扫描是显示该畸形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肾周间隙CT扫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8例肾周间隙内积血、28例积脓和37例肾癌累及肾周间隙共83例的CT征象。CT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周筋膜增厚;肾周间隙内纤维间隔线增粗;肾周间隙内积血积脓呈局限或包囊性分布;腰大肌受累等。根据肾周间隙解剖,认为肾周间隙内纤维间隔线有限制积液的扩散作用,并因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挡,血或脓液等较稠的液体不进入对侧肾周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