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部分脑出血大鼠于出血后第4天开始出现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约第7天为损伤的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第3天tPA mRNA表达出现明显增高,脑出血后7天纤溶酶原mRNA出现明显增高.结论纤溶酶原与tPA mRNA的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又称外源性u-PA)不同用药方案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70只大鼠分成三大组:①假手术组;②PTE溶栓治疗对照组,含4个亚组:PTE 2 h组,PTE 1 d组,PTE 3 d组和PTE 5 d组;③PTE后3 d溶栓组,含2个亚组:多次用药组和单次用药组。用药后2 h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PTE 2 h、1 d、3 d及5 d组血管栓塞部位内皮细胞u-PA、u-PAR、PAI-1 mRNA及t-PAmRNA的表达均阳性,假手术组均为阴性。定量分析示:①PTE 2 hu-PA及u-PAR mRNA表达最低,3 d最高(P均=0.000),5 d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及0.642)。②PTE 2 h PAI-1的mRNA表达最低(P均=0.000),PTE 1 d与3 d、5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及0.757)。③各组间t-P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127)。④经相关分析,PTE 2 h、1 d、3 d及5 d组u-PAR mRNA与u-PA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0,P=0.024;r=0.658,P=0.039;r=0.666,P=0.035;r=0.774,P=0.009)。多次用药组血管栓塞部位u-PA mRNA表达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P均〈0.001),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多次用药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单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外源性u-PA的溶栓效果及对PTE内源性纤溶的影响与不同的用药方案有关。外源性u-PA可作用于u-PA系统,促进内源性u-PA及u-PAR的合成,加强纤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疗法防治血管吻合口血栓栓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血栓栓塞的新方法,了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疗法防止吻合口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 (1)将含有t-PA基因的重组质粒pAdCMVt-PA与缺陷型腺病毒大框架pJM17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获得有感染能力但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CMVt-PA。(2)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用11-0尼龙缝线行大鼠颈总动脉原位端端吻合,治疗组吻合口注射AdCMVt-PA溶液,对照组注射AdCMV(不含t-PA的空载体),提取吻合口组织的总RNA行RT-PCR,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结果 治疗组RT-PCR在2.0kb前面有一条带,对照组则没有,治疗组术后第2,3,5,7和14日均可检测到纤溶酶活力,但第3日活力最高,对照组未检测到纤维溶酶活力,结论 克隆入 病毒载体的p-PA基因可在吻合口组织中表达出有生物学活性的t-PA,可能有效地抑制吻合口血栓形成,提高吻合口通畅率。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方法:对31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未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明显变化。结论:动物粥样硬化性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和机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cDNA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cDNA并构建含t-PA基因的腺病毒表达 载休划硫氰酸胍;-酚-氢仿一步法从Bowes黑色素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并经反转录PCR获得t-PAcDNA。将质粒pUC19双酶切并纯化回收大片段,与纯化后的PCR产物连接构成pUC19t-PA,转化大肠肝菌JM109,挑选白色克隆作酶切鉴定、测序,pUC19t-PA及腺病毒载体pAdMV(6.67kb)分别双酶切前者回收1 相似文献
7.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又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激动剂,在人体纤溶和凝血的平衡调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血栓性疾病的逐年上升,对溶栓药物的需求量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5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3例,C级12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 22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μg/ml;D-dimer<0.5μg/ml)的病例中,其中A级12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我们注意到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间窗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溶栓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不同时间大鼠的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60只大鼠分成三组:①对照组:再分为PTE2h对照组和PTE3d对照组;②PTE2h溶栓组:再分为ru-PA2h组和rt-PA2h组;③PTE3d溶栓组:再分为ru-PA3d组和rt-PA3d组。PTE2h对照组及溶栓组于处理后2h处死大鼠,PTE3d对照组及溶栓组于处理后48h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取血、肺脏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cpm)。结果(1)rt-PA2h组的溶栓率明显高于ru-PA2h组,ru-PA2h组又明显高于PTE2h对照组(P均=0.000);其血浆FIB、α2-AP水平明显低于ru-PA2h组(P=0.002,P=0.001)及PTE2h对照组(P=0.003,P=0.002),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1及0.700)。(2)ru-PA3d组的溶栓率明显高于rt-PA3d组,rt-PA3d组又明显高于PTE3d对照组(P均=0.000);三组间血浆FIB及α2-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P=0.751)。结论(1)ru-PA1mg/kg溶栓对全身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而rt-PA1mg/kg溶栓早期影响全身纤溶系统;(2)体内血栓存在的时间影响ru-PA的溶栓效果,ru-PA对新鲜血栓栓塞的即刻溶栓作用不及rt-PA,但对较陈旧血栓栓塞的溶栓效果强于rt-PA。 相似文献
1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血浆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 87例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分为2组:合并DVT患者52例,未合并DVT患者35例,同期入选性别、年龄匹配对照者8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PAI-1和t-PA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PAI-1基因型。结果未合并DVT组t-PA明显降低,PAI-1明显升高,与合并DVT组、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DV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中,无论何种基因型,未合并DVT组的PAI-1血浆水平均最高。在4G/4G基因型和4G/5G基因型中,未合并DVT组与对照组和合并DVT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合并DVT的PTE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通脉胶囊;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8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疗效评定;测定t-PA和PA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生活能力(AD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LAU)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中"很可能AD"的标准,选择67例LOAD患者,与71例年龄、性别与AD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LAU基因P141L多态性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LOAD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8,P=0.8488);两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8,P=0.6361)。结论PLAU基因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LOAD未发现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从血浆t-PA/PAI活性水平探讨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2例药流患者分为中药组(36例)、对照组(36例),药物流产后中药组加服加味生化汤,对照组不加用其他治疗手段。分别在流产前、胚囊排出后当天、胚囊排出后10d测量肘静脉血中t-PA、PAI。结果:中药组分别在出血量、出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药流后较药流前血浆中t-PA活性明显升高,PAI活性降低。药流后10d中药组较对照组血浆t-PA活性降低。结论: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有确切疗效。局部血液纤溶调节异常是造成药流后子宫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牙周状态下龈沟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为牙周病分型及活动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 选择牙周健康、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牙 3组 ,治疗前收集龈沟液并记录临床指标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结果 3组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互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则慢性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而慢性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与临床指标 BI(P<0 .0 1 ,r=0 .77) ,PI(P<0 .0 1 ,r=0 .6 7)有较好的相关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则仅与 BI有相关性 (P<0 .0 5 ,r=0 .1 9)。 结论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能抑制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提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做为判断牙龈炎症程度较为客观的指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在判断牙周炎活动期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22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患者分3组:①稳定型心绞痛(SA组)65例;②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2例;③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5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纤溶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结果:①血浆t-PA抗原浓度:AMI组t-PA浓度中位数(3.28ng/m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29 ng/mL,P=0.000)、SA组(2.47 ng/mL,P=0.002)和UA组(2.57 ng/mL,P=0.006).SA组、UA组、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1).②血浆PAI-1活性水平:AMI组(38.06 U/mL)和UA组(55.61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63 U/mL)和SA组(30.33 U/mL),P均=0.000;UA组高于AMI组(P=0.048);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③血浆PAI-1/t-PA比值:UA组(21.47)显著高于对照组(9.07)、SA组(10.90)和AMI组(12.48),P均=0.000;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结论:PAI-1升高导致的纤溶活性下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测定血浆PAI-1和t-PA,并计算P/T比值,有助于判断患者纤溶功能状态、甄别ACS和不同类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高龄脑梗死患者溶栓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比不同剂量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患者,年龄76~85岁,均伴有瘫痪,分为3组:A组32例,给予注射用rt-PA 0.9 mg/kg;B组48例,给予rt-PA 0.6 mg/kg;C组36例给予阿司匹林、血栓通治疗.分别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7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7 d、90 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 mRS评分:A组14例(43.75%)、B组23例(47.92%)、C组8例(22.22%)均恢复独立生活能力(mRS评分≤2分).3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37.50%、14.58%、8.33%;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18.75%、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在高龄脑梗死患者溶栓中,尤其是小剂量溶栓时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有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发病3~6 h应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6 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选择发病3 h内的患者(A组)16例,3~6 h的患者(B组)10例做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rt-PA(0.7 mg/kg)静脉溶栓治疗;另选择发病在0~6 h内未选择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6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1次/d,静点;舒雪宁20 mL,1次/d,静点;阿司匹林0.1 g,1次/d,口服治疗。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30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后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 d查头部CT,判定是否出血(根据影像学判定是梗死后还是实质出血)并记录各组出血和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与B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B I指数治疗前与治疗后9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出血2例,1例为梗死后出血,1例为脑实质出血,死亡1例;B组出血1例,为梗死后出血,死亡0例;对照组出血1例,1例为梗死后出血,死亡1例。结论用rt-PA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6 h,疗效确切,未增加出血几率。因此,将溶栓时间窗扩大至6 h可行。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测定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 u P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u P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 ,P<0 .0 1;u P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率、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0 .0 1;与肿瘤大小无关 ,P>0 .0 5。阳性表达定位于胃癌组织的癌细胞胞质。结论 :u P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