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CT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诊断脑囊虫病最佳手段,对22例脑囊早病患儿作了MRI,CT,血,脑脊液囊虫酶标试验,经X^2统计,P〈0.01,提示:MRI不仅确诊率最高,有助于脑囊虫分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癫疒间 发作是脑囊虫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笔者收集 1990~ 2 0 0 2年本院 2 8例儿童脑囊虫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行CT或MRI检查、囊虫酶标、病理学证实 ,其中伴发癫疒间2 0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3~ 14岁 ,其中 3~ 5岁 2例 ,5~10岁 11例 ,10~ 14岁 7例。病程均在2年以内 ,其中 1个月以内 11例 ,~ 1年 5例 ,~ 2年 4例。本组病例中全身 阵挛性发作 10例 ,限局性发作 10例 ,2 0例患儿均行CT或MRI检查确诊 ,其中CT扫描 2 0例 ,诊断脑囊虫 12例 ,8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 ,其中 5例行MRI增…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0例小儿颅内压增高的头部磁共振成像所见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原发病为颅内炎症27例、颅内肿瘤13例、脑血管病10例、脑先天畸形6例、脑囊虫2例、癫痫持续状态和蛛网膜囊肿压迫第三脑室各1例。60例中发生脑疝11例,均经抢救成活。头部MRI可帮助查找颅内高压的具体原因,并为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经头部MRI证实颅内高压的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脊液及脑血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6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富建华周晓薇袁壮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关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下称病脑)的MRI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60例病脑患儿MRI资料...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寄生在人脑的一种疾病,多见于成人,儿童发病率低,但近年来有不少儿童脑囊虫病的报道.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我科1994-2002年收治的15例儿童脑囊虫病,进行了回顾总结,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脑炎(偏瘫型)50例脑电图及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50例病毒笥脑炎(偏瘫型)结合脑电图(EEG)、头颅CT及MRI结果分析,资料显示:EEG检查50例,异常49例,头颅CT检查42例,异常26例,MRI检查8例,全部异常。结果表明:EEG确是监测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最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病脑(偏瘫型)的病理解剖形态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急性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磁共振改变与临床诊断及预后关系探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王华吴保敏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110013)裘绣月通过35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脑电图(EEG)及磁共振(MRI)改变在病脑...  相似文献   

8.
15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CT与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小儿童瘫患者CT及磁共振(MRI)形态学改变。研究方法:对150例脑瘫患儿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0例中,CT异常者97例占64.6%。弥漫性脑萎缩(42例)、脑软化灶(24例)、脑穿能畸形(9例)、性脑萎缩(7例)等是儿童脑瘫常见的CT形态学改变。CT检查正常者53例中,30例行MRI检查,异常25例,占83.3%。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14例)是主要的M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小儿脑囊虫病越来越多地被诊断,本报告对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病的CT扫描特征及抗惊厥药的作用。方法对1980年1月至1986年12月出院诊断为囊虫病的所有病例及单纯门诊治疗和出院时疑有脑囊虫病的病例的实验资料进行了回顾。脑囊虫病的诊断基于典型的CT改变和高度感染可能病人的临床表现。连续CT扫描过程中出现病灶迅速消退有助于诊断的确立。旅游或出生地区也增强了诊断的怀疑。对所有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脑电图、脑脊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囊虫病2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俊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13-213
为探讨小儿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对1995年6月至2003年7月我院儿科确诊为脑囊虫病的22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关于脑囊虫的诊断与治疗文献中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但有关小儿脑囊虫病的资料报道较少.我院1986~1988年共收治脑囊虫病人175例,其中小儿脑囊虫病36例,占同期脑囊病的20.6%.现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2例,女14例,学龄前期(4~7岁)8例,学龄期(8~14岁)28例占(77.8%),最小4岁,最大14岁.城市8例,乡村28例.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在某些地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青壮年居多,儿童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小儿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小儿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CSF)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及其对小儿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的研究,国内报道罕见,1994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应用CSF细胞学方法,即侯氏CSF玻片离心沉淀法及侯氏CSF细胞分类法对18例小儿脑囊虫病检查结果表明,CSF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小儿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14.
结节性硬化症16例临床特征和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和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为起病年龄3岁以内15例,占93%,全部患儿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有皮肤表现者13例,占81%,以色素脱失斑最多见。智力低下者3例,占19%,全部患儿均有脑CT或MRI改变,对3例不典型病列通过脑CT检查确诊。结论 癫痫,特殊的皮肤损害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脑C  相似文献   

15.
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伤。方法对于43例生后10天内新生儿进行头颅MRI检查,其中7例正常新生儿,36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结果根据MRI影像特点将HIE脑损伤分为:(1)脑实质水肿改变为主:①广泛脑水肿伴基底节区损伤:8/36;②局灶性脑水肿伴基底节区损伤:11/36;③单纯性脑水肿:7/36。(2)以脑白质改变为主:5/36。(3)脑实质出血:4/36,脑室旁梗塞继发出血1/36,并且对12例患儿进行随访,其中6例伴基底节区损伤患儿于6个月~1岁时MRI仍可见异常T2低信号或T2高信号,1例脑室旁梗塞继发出血患儿于8个月时原发病灶呈T2高信号及T1低信号病灶信号。结论MRI对基底节区微小病灶具有高度敏感性,有助于HIE脑损伤的研究并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病     
042992 儿童脑囊虫病15例分析/叶晓琴…∥小儿急救医学.-2004,11(1).-47~48 对15例儿童脑囊虫病,进行分析。癫痫发作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其发作原因与虫体崩解释放大量异体蛋白,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引起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及电影磁共振成像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电影MRI(Cine-MRI)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对34例先心病患儿进行心脏MRI及Cine-MRI成像,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血管造影(CAG)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MRI测量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缺损口或内径值与手术结果完全吻合(P=0.924)。Cine-MRI诊断28例复杂型先心病,其中27例与CAG结果一致。提示,MRI及Cine-MRI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上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神经母细胞增生、分化、迁移或皮质结构形成过程的中断可导致新皮质发育障碍,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可检测出大脑皮质及相关结构的畸形。该文旨在确定儿童皮质发育畸形(MCD)的类型、相对发生频率、临床及MRI特。IS。 方法依据“先天性或发育性大脑畸形”编码,查寻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放射学数据库的MCD患者,亦包括那些曾以发育不良、异位、偏侧巨脑、脑裂畸形、无脑回畸形、巨脑回和结节报道过的患者,均在1991年3月~1997年 3月的 6年间行1.5-T MRI扫描,初次扫描超过…  相似文献   

19.
婴儿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婴儿孤独症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病因、病理、临床和影像的研究进展,着重于婴儿孤独症的影像学表现,认为磁共振成像(MRI)无骨性伪影,脑内结构显示清晰,后颅窝脑结构显示尤佳,是婴儿孤独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脑囊虫所致癫痫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由于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囊虫)在脑内寄生所引起的慢性免疫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内蒙古、西北等地,长江以南较少见。小儿比成人发病率低,但病情比成人重,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