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升支为蒂19例,以其降支为蒂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cm×9cm~4cm×3cm,皮瓣面积11cm×9.5cm~6cm×5cm。结果 23例皮瓣完全存活,另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瘀血。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蒂部无臃肿。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改进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利用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在外踝与源自胫前动脉的外踝前动脉及踝周血管网的逆向吻合,将转轴点下移,设计切取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结果 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最大12 cm x 13 cm,最小5 cm×4 cm,逆行穿支血管蒂长5~10 cm.皮瓣完全成活21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切取皮瓣范围13 cm×12 cm~30 cm×20 cm,穿支血管蒂长1.7~3.0 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 cm,血管外径1.0~1.2 m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带腓动脉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带腓动脉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对12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6cm×4cm~18cm×12cm. 结果 仅1例术后36 h出现皮瓣瘀血肿胀,皮瓣远端出现表皮下积液,与蒂部缝合过紧有关,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皮瓣转红润,顺利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8例得到3个月~3年的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耐磨.吻合神经的7例中有5例得到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在10 ~ 14 mm. 结论 带腓动脉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切取简便,随意转移性强,外观好,是修复前足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腓动脉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的解剖基础上,根据足踝部皮肤缺损大小,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切取皮瓣而积9 cm×8.5 cm~ 28 cm×13 cm,穿支血管蒂长1.7~3.3 cm.结果 本组中11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踝尖后上4~7 cm和9~ 11 cm两种不同平面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对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部位应用两种不同平面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外踝尖后上4.0~7.0 cm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8例,切取皮瓣面积:4.5 cm×3.0 cm ~ 25.0 cm×10.0 cm,穿支血管蒂长:1.1 ~2.8 cm,血管外径:0.9~1.4 cm;外踝尖后上9.0~11.0 cm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7例,切取皮瓣面积:3.8 cm×3.0 cm~ 15.0 cm ×9.5 cm,穿支血管蒂长:1.3 ~3.2 cm,血管外径:1.0 ~ 1.6 mm. 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及切口感染,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患者获得6~ 24个月的随访,皮瓣及蒂部色泽、质地良好,厚薄适中,无烫伤及溃疡发生,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外踝尖后上4.0 ~7.0 cm和9.0 ~11.0 cm两种不同平面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16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7 cm×7 cm^20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8 cm×8 cm^21 cm×14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血运良好,无破溃。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不破坏小腿主干血管,同时切取皮瓣面积更大,供血可靠,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目的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30cm×10cm~23cm×8cm,穿支血管蒂长1.6~3.0cm.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该术式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由腓动脉发出单一皮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及涉及足前部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穿支动脉、小隐静脉分别与受区邻近的主干动脉分支及头静脉或大隐静脉吻合建立血液循环;亦可单纯吻合穿支动、静脉供血.皮瓣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临床应用12例.皮瓣切取面积12 cm× 7 cm~18 cm×11 cm,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2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优良,两点辨别觉7~12 mm,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本术式综合了游离皮瓣、穿支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惨复位置随意,血供可靠,是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外踝上5~7 cm或9~11 cm皮支穿出部位作为旋转点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上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0例,热压伤4例,贴骨瘢痕2例.电烧伤2例.皮瓣切取范围8 cm×6 cm~20 cm×14 cm.供瓣区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26例. 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修复前足皮瓣远端边缘有1.0~1.5 cm皮肤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 结论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特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不规则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足踝部创面缺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形状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21例患者进行修复。结果21例皮瓣中19例顺利成活,修复后的足踝部外形及功能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1例皮瓣肿胀、静脉瘀滞持续2个月后消退。结论特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对23例足踝部软组织(跟腱)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下段穿支供血携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复合)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3cm×5cm~10cm×18cm。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后经过二期扩创游离植皮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随访2~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色素沉着、溃疡,皮瓣感觉恢复约S2,跟腱重建患者踝关节达功能位,恢复了劳动能力。结论以腓动脉远端穿支血管供血为蒂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变异率低,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骨外露,骨髓炎,跟腱缺损,复合组织瓣(携带跟腱及肌肉)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11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28.6岁;车祸伤4例,压砸伤3例,机器绞伤4例。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5 cm。11例均为前足复合组织缺损。采取急症或亚急诊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6~96 h,平均31.8 h。切取面积2.5 cm×4.5 cm~4.0 cm×9.0 cm。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较小的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即便植皮,瘢痕较小且隐蔽。结论: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distally based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has been proved an excellent option for coverage of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lower third of the leg, ankle, and foot.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ed on a series of foot and ankle reconstructions with a distally base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supplied by the terminal perforating branch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vascular pedicle of the flap includes the terminal perforator branch of the peroneal artery and concomitant veins. The pivot point is approximately 5 cm above the tip of lateral malleolus. Fifteen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foot and/or ankle underwent the procedures of reconstruction. The flaps were designed with the size measuring 8 x 9 cm to 13 x 31 cm. Thirteen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and 2 with partial or margin necrosis. Our experi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sural flap with a thin perforator pedicle can be easily rotated, used for coverage of a large tissue defect including the forefoot area, and provide a good texture match and contour for the recipient area.  相似文献   

15.
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以腓动脉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方法解剖20具40侧成人尸体小腿,测量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的有关数据。多普勒血管仪测定30侧成人活体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血管穿出点。临床行21例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手术。结果40侧小腿共观察到皮支140支,每侧1~7支不等,平均3.5支,其中一侧只有1支高位皮支。皮支的穿出点大多(76%)在腓骨头最凸点下方7~21 cm范围。每侧最粗的皮支动脉外径平均为(1.8±0.4)mm(1.4~2.9 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平均(3.0±0.5)mm和(2.4±0.4)mm。30侧活体小腿共测到小腿外侧皮支血管穿出点145个,平均每侧4.8个。临床切取皮瓣大小5.0 cm×3.5 cm~28 cm×11 cm,21块皮瓣均成活。结论小腿外侧皮瓣由不同数目的腓动脉皮支供养,其主皮支能满足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的要求。以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比以腓血管为蒂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运重建符合生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12例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4cm×6cm-8cm×13cm,以肌皮、肌间隔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指腹皮瓣因臃肿行皮瓣修整术后手指屈曲功能接近正常,余11例皮瓣的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可设计切取不同形状、大小的皮瓣,以适应并修复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均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 mm×3 cm~8 cm×6 cm)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周~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结论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中下段创伤修复的需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设计切取以最低位腓动脉主穿支为蒂的矩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后皮瓣旋转180°,远、近端交换覆盖创面.供区一般直接缝合,个别病例需小面积全厚植皮.结果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面积13 cm ×15 cm~ 18 cm ×9 cm,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 17个月,足踝功能良好,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 该皮瓣血供确切,修复后外形平整美观,利于正常穿鞋行走,适用于跟腱区创面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