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泻十二法     
泄泻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证,病因较杂,治疗亦异,只有本着“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的治疗原则,因势利导,采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或平调寒热,虚实兼并治疗之大法,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自己在临床中关于治疗泄泻的十二种方法,简述如下。一、清解暑热、和胃化湿  相似文献   

2.
对庄礼兴教授基于“痰热”病机临床应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总结。 庄礼兴教授在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时,围绕病证的“痰热互结”核心病机,治标与治本相兼顾,灵活加减温胆汤,治疗各种病证。治疗痰热郁滞于胆腑之少阳经证,可用温胆汤合柴胡、黄芩、菊花、春砂仁等。治疗痰热蒙蔽清窍之阳闭证,可用温胆汤加天竹黄、胆南星、鲜竹沥水以增强清热化痰之作用,加入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的药物以加强促醒的疗效。治疗中风患者痰热阻滞于肠腑之便秘,急性期之便秘可用温胆汤合承气汤, 同时可加入胆南星、鲜竹沥水、瓜蒌仁、桃仁以助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中风后期之便秘,采用温胆汤为主以化痰泻热,加杏仁、全瓜蒌、川厚朴、冬瓜仁以宣肺通腑。治疗痰热扰心之郁证,可用温胆汤加郁金、合欢皮、生龙骨、生牡蛎、柴胡、白芍,而对痰热扰心之癫狂证,可用温胆汤辅以龙齿、珍珠母、灯心草、竹叶心以清心镇惊。治疗痰热郁滞于肝胆经之蛇串疮,可用温胆汤加柴胡、龙胆、栀子、黄芩、薏苡仁、通草。  相似文献   

3.
贺永刚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66-146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会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西药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之30例与之前仅用西药之90例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会厌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的基本治法。“寒温两用法”是祖国医学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一大特色,对指导临床治疗疑难杂证具有重要意义。1.1 寒温两用法的含义 “寒温两用法”是指寒热药同用组方,以治疗疾病寒热错杂证的一种特殊治法。它既解决了疾病中寒的矛盾而又不损伤阳气,又解决了热的矛盾而不致耗伤阴津,达到“治热当热去而不冷,治冷当冷去而不热”之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歌诀】开窍之王必牛黄,清心化痰用苦凉。醒神通窍治惊狂,癫痫抽痢烦热亡。【释义】中药治疗痰热蒙蔽心窍首选牛黄。其味甘,性凉,入心经而清心热,气芳香而化痰,可醒神、通窍。治疗热极生风之惊狂、癫,肝经热极生风之抽搐,下痢,烦热皆可用牛黄。  相似文献   

6.
朱良春教授对支气管扩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强调病机之重,在于辨清虚、实,虚有肺肾阴虚、气阴两虚、肺脾两虚之不同,实有痰热、痰湿、痰浊、肝火之别,但以痰热居多,后期、迁延期可见痰浊为主,也常见虚实夹杂。治疗之要,在于分发作期、缓解期,发作期治疗重点是痰热,缓解期治疗以补肺益肾、益气养阴为主。用药之别,在于清化宣肃补。  相似文献   

7.
刘小凡教授运用苏葶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痰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咳嗽之痰热蕴肺证、哮喘之热哮、肺炎喘嗽之痰热闭肺证3方面的治验举隅,小结了刘小凡教授以苏葶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痰热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以痰、喘、潮热、便秘之肺有痰热壅阻,大肠有腑实热结之证为辨证特点,故笔者运用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之五承气汤之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本病。以清热宣肺、通腑泄热。凡肺有痰热壅阻,大肠腑实热结一类的肺炎,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9.
梁丽珠 《河北中医》2015,(4):587-588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以热引热”则是指火针治病的一项原理,意为用其热力破门泄邪,使郁结之火热得以发之。笔者将“以热引热”引申为用温热性质的针灸疗法治疗内有郁热的疾病的方法,用“以热引热”法治疗多种皮肤病取得显著疗效。皮肤病多以“湿、热、瘀、毒”为外在表现,临床上大多应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之法治疗,针灸也多采用放血、拔罐等方法来治疗。但笔者用“以热引热”针灸法治疗,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甘温除热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甘温之剂治疗里虚发热的一种治法,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根据《内经》“劳则温之,损则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的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创立的。甘温除热法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已成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灵活运用了反治法之热因热用,结合温法与补法治疗里虚发热。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临床多发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患,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疗效称奇。然"脾虚不运,饮热互结"当是该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却未有详尽之谈;而半夏泻心汤主治亦非"寒热错杂",当属"饮热互结"之证。故而,从"饮热互结"之病证特点出发,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胸痹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在长期临证实践中治疗风湿痹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对热痹诊治临床疗效显著,注重辨别湿与热之轻重,内外湿之多少。组方精妙、经方化裁配伍严谨。本文介绍了段老治疗热痹的学术思想及辨证论治特点,精选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13.
答:寒热错杂证,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证同时存在的一种证候。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等。根据《内经》“寒者热之”、“温者清之”、“寒者留之”、“热则疾之”等治疗原则,使用针灸治疗时可同时用清法和温法,选用不同的穴位和针灸方法,从而达到清热祛寒,调整阴阳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体会到,对寒热错杂证使用灸法时,与单纯寒证不同,不可过量施灸,适可而止,否则灸之过度则助阳热之气上炎,具体运用如下:  相似文献   

14.
“火郁发之”是热性病证重要的治疗原则,其与“热者寒之”、“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等构成热病治疗体系;火针乃针灸治疗方法,古今习用治疗寒性痹痛、中风偏枯等,而少以用治热性病证,甚至视为禁忌。本文从“火郁发之”立论,并依据作者临床经验,论述了火针反治火郁性皮肤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认为火针借火力,可行、可通、可温、可散,强开门户,透热转气,引热外出,寓“发之”之义,用其治疗火郁性皮肤病获效颇佳,如此丰富了“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拓展了“火郁发之”的治疗手段,扩大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在临床应用上较为广泛,在治疗神志病方面亦属常用。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方》,用以治疗病后胆寒不眠之症。但后世各种方书,颇与此见解不同,如汪昂的《医方集解》中说:“胆为清净之腑,又为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并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意为温胆汤之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亦即因胆热而凉之。方中用二陈和胃化痰,加竹茹以清膈上;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清痰除则胆气自清矣。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在临床上多用此方治疗胆经饮热所致  相似文献   

16.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论述 ,一般认为属阴虚发热。《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节亦认为此为治疗原则 ,笔者未敢苟同。  首先 ,从《至真要大论》原文看 :“有病热者 ,寒之而热 ,有病寒者 ,热之而寒 ,二者皆在 ,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紧接的下一段为 :“服寒而反热 ,服热而反寒 ,其何故也 ?岐伯曰 :治其王气 ,是以反也。”根据原文之意 ,是说用寒凉药治疗热病而反发热者 ,是阴分不足 ,当滋阴 (即求其属 )。而其下一段内容则表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  相似文献   

17.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若运用得当,常收显效。现就多年来的实践,谈谈临床的粗浅体会。一、出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意即用苦寒药治热证,而热不退,反见增重,这不是有余的热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眼病的常法与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眼病的常法与变法朱寿彭常法和变法是中医治病的两大法,常法指治疗疾病具有普遍规律的方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等;变法指治疗疾病具有特殊规律的方法,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常法和变法均肇始于《内经》,历来医...  相似文献   

19.
何国梁 《中医杂志》1999,40(2):76-77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之说,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寒凉苦泄之品、泻火清热之法,治疗发热证,但病不愈而反见热者,此发热乃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是指从阴不足着眼,治以滋养真阴。也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见,“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  相似文献   

20.
"湿去热孤"为清代温病学家叶桂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对和法的发展。藿朴夏苓汤是治疗湿热为患的常用方剂,是"湿去热孤"治法的体现。文章以"湿去热孤"治法为理论基础,论述了藿朴夏苓汤治疗湿热病证的作用机制为分消上下之湿邪,并举病案以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