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56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制备大鼠HIBD模型后分别于即刻、3、12、24h,3、7、14d将动物处死。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estin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假手术组nestin蛋白在海马、室管膜下区弱表达,在皮质几乎不表达,缺氧缺血组nestin蛋白12h在皮质,24h在海马、室管膜下区表达增加,nest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3.3±1.8,37.9±5.7,35.5±7.2,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海马、室管膜下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在7d达高峰,分别为88.5±3.5,100.7±8.1,96.8±5.8,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14d降低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nestin蛋白表达增加,nestin的表达可能是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胶质细胞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彭好  周宏  熊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7):1340-1341,135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巢蛋白(nestin)重新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缺氧缺血(HI)组。制备大鼠HIBD模型后分别于即刻、3、12、24h和3、7、14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和VEGF表达。结果HI组VEGF即刻即有增加,12h达高峰,持续至24h下降,术后3d已基本恢复至基线。nestin蛋白在HI后7d大量出现,7d后已降低,14d降低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nestin蛋白与VEGF表达对HIBD有保护作用。促使nestin和VEGF同步表达的方法可能对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与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方法制成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采用单、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溴脱氧尿苷(BrdU)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BrdU标记增殖的新生细胞,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结果正常新生鼠生后保持较短一段时间的增殖活跃,生后3d达高峰,7d后逐渐减弱,生后21d后形成与成年动物相似的发生模式。缺氧缺血损伤后,细胞增殖恢复活跃,BrdU阳性细胞数于伤后4d达高峰,皮层、纹状体、海马可见散在阳性细胞,大多数BrdU阳性细胞集中位于室管膜下区的背外侧角及外侧壁处,伤后7d后逐渐减少,21d更多的BrdU阳性细胞迁移至损伤区;损伤后Nestin阳性细胞数增加,同时一定数量的Nestin阳性细胞由G期进入增殖周期。结论缺氧缺血脑损伤可刺激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皮层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以研究其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4 d后,取皮层脑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6-26a、-674-5p、-21、-25、-290和miR-124、-125b-5p、-9a等9个miRNA。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HIB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27个已知mi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60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所选择的9个miRNA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具有同样趋势。结论:HIBD模型大鼠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这些改变可能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73-37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7日龄新生SD大鼠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HIBD组、抗MIF中和抗体干预组(anti-MIF组,缺氧缺血后即予抗MIF中和抗体5 mg·kg-1腹腔注射),每组40只.于HIBD模型制成后6 h、12 h、24 h,3 d及7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观察各组脑缺血侧皮质区MIF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匀浆TNF-α水平.结果 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皮质区MIF、TNF-α表达均在缺氧缺血6 h明显增加,24 h达高峰(Pa<0.01),7 d时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NF-κB表达在缺氧缺血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并维持至3 d(Pa<0.01),7 d降至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MIF组大鼠脑组织MIF、NF-κB、TNF-α的表达与HIBD组比较,在各个实验时间点均有降低(Pa<0.01).结论 MIF可能通过调控NF-κB的途径影响其脑皮质TNF-α水平,从而介导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的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BD后6h、24h、48h、5d不同时点脑皮层i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经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扫描RT—PCR产物,用内参半定量分析iNOS mRNA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光镜下神经元坏死变化。结果 7日龄wistar大鼠对照组没有iNOS mRNA表达,HIBD 6h开始表达,HIBD24~48h为表达高峰(与HIBD 6h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后逐渐下降,HIBD 5d仍可检测出(与HIBD 6h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光镜下神经元坏死在HIBD后24~48h员显著。结论 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iNOS基因表达,其可能参与HIBD后的神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作HIBD模型,设置对照组、治疗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时点对照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加,治疗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各时点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鼠HIBD后脑缺血易损伤区巢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再生有关;给予外源性bFGF可增强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巢蛋白的表达,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中神经干细胞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NSCs)的变化规律。方法:取新生7日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每组再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 h,6 h,1 d,3 d,7 d,14 d,21 d 7个亚组(n=10)。缺氧缺血组大鼠分离并结扎左颈总动脉,置于密闭缺氧箱2.5 h,缺氧组不结扎血管,仅缺氧2.5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皮层及纹状体区阳性NSCs数。结果:正常7日龄大鼠脑组织存在NSCs,且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在10日龄后数目逐渐减少。缺氧组及缺氧缺血组大鼠NSCs较正常组增多,差异有显著性,在缺氧后3d(10日龄)时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缺氧组在缺氧后21 d(28日龄)时仍高于正常组。结论:H IBD发病中早期NSCs增殖;NSCs随着病情的演变开始减少;早期采用NSCs干预治疗可能为临床治疗H IBD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以脑损伤为主的多脏器损害性疾病,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肾上腺、胃肠道等脏器,病情重,病死率高,但目前国内外有关HIBD文献资料多以脑组织损伤为主,对于其多脏器损伤鲜有报道。为此,我们选用优质新生7d Wistar大鼠,制造HIBD模型,检测不同时间肾脏组织SOD、MDA的变化来观察HIBD多脏器损害的结果,并期望能以此提供临床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利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标记法,检测缺氧缺血后24h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小、中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大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侧脑室小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大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适量的胰岛素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疗程的高压氧(HBO)治疗对96 h时间窗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HIBD组和HBO组。HBO组根据HBO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2H,48H和96H组,即分别于HIBD后2,48 和96 h给予HBO;各亚组又根据不同疗程分成1疗程组(HBO-1)、2疗程(HBO-2) 和3疗程组 (HBO-3 )。HBO组(压力为2 ATA)每天给予HBO 1次,连续7 d为一疗程,休息3 d后进入下一疗程。各组待96H组的3疗程亚组完成全部疗程后,即鼠龄38 d (HIBD后31 d)时一同处死。采用TUNEL染色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并采用NS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皮层神经元数量。结果:① HIBD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ON组,同时NSE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ON组(P<0.01)。② 随着治疗时间窗的延迟,单疗程HBO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③ 在48H和96H HBO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2H HBO组经过一疗程HBO治疗后,凋亡细胞数量已经减少至CON组水平,而且NSE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也接近CON组,随着疗程增加不再有明显变化。结论:① HIBD后2 h给予一疗程的HBO治疗即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保护神经元;② 增加疗程可增强治疗窗延迟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64-470]  相似文献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在神经系统分布广泛.BDNF通过激活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对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功能、形态和可塑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PI3K/Akt和MAPK/ERK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是BDN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近年研究发现,BDNF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许多研究已证实成年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增加,但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如何尚不太清楚。本文旨在调查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再生情况。方法:24只7日龄新生鼠分为对照组(n= 8)和缺氧缺血组(n=16),缺氧缺血组于缺氧后24h行MR扫描以证实脑梗塞灶产生。术后或缺氧后第2~6天每日腹腔注射1次BrdU标记新生的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缺血缺氧后1周和4周时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1周或4周时缺血侧脑室管膜下区(SVZ)明显增宽。缺血侧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缺血侧(P<0.05),缺氧缺血后4周时较1周时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G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周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缺氧缺血后4周时较1周时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缺血后1周或4周时在皮质和纹状体梗塞坏死灶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新生鼠与成鼠类似,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再生增强,提示不成熟脑具有一定自身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神经元凋亡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改变,有研究证明地塞米松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起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中药黄芩苷的部分药理作用与地塞米松类似。该文旨在探讨黄芩苷对新生大鼠HIBD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6日龄SD新生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IBD组、黄芩苷后处理组、黄芩苷预处理组、地塞米松后处理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组。在6日龄行预处理,7日龄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10日龄时处死,取脑组织标本。用干湿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数,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HIBD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黄芩苷、地塞米松预处理组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87.4±0.7)%,(87.3±0.5)%,较HIBD组(88.9±1.7)%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02±47;75±26,较HIBD组的251±28显著减少(P<0.05),而黄芩苷、地塞米松后处理组以上指标未见明显改善(P>0.05)。空白对照组脑组织结构正常,HIBD组可见明显的神经元丢失变性,而黄芩苷、地塞米松预处理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黄芩苷、地塞米松后处理组神经元损伤未见减轻。结论:黄芩苷及地塞米松预处理对新生大鼠HIBD产生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元凋亡,而后处理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部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HIE新生儿脑CT值及进行NBNA,分析其在不同病情和按不同方法分度时的变化。结果 按临床分度,HIE轻、中度组CT值及NBN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按CT值分度,HIE轻、中度组NBN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测定脑CT及进行NBNA评分有助于HIE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物实验已证明美金胺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是美金胺治疗能否改善脑缺氧缺血大鼠的长期预后,目前尚无有关研究资料。该研究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探讨缺氧缺血后即刻使用美金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长期预后的影响,以期对美金胺的有效性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今后建立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6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HI组)和美金胺20mg/kg治疗组(治疗组)。各组分别于23日龄始连续5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训练,于28日龄和35日龄正式测试,比较各组的逃逸潜伏期(EL)。结果:28日龄各组EL(s)值分别为:35.1±5.3(HI组)、20.6±3.4(治疗组)以及23.1±21.8(对照组),其中HI组与对照组在EL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5日龄各组EL值(s)分别为:35.6±32.3(HI组)、16.3±13.2(治疗组)以及19.7±16.7(对照组),其中HI组与对照组EL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I组和用药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大鼠在脑缺氧缺血后即刻使用美金胺可显著增强其空间辨识和学习记忆功能,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 80 1对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  30只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HIBD +MK 80 1组 ,每组 1 0只 ,后两组大鼠结扎右颈总动脉后暴露于低氧环境制备HIBD模型 ,HIBD +MK 80 1组大鼠于低氧处理前腹腔注射MK 80 1 0 .3mg/kg。所有大鼠于HI后立即断头处死 ,制备脑单细胞悬液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细胞线粒体跨膜电势 (△Ψm)、以荧光扫描仪测定脑细胞内游离钙([Ca2 + ]i)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HIBD组大鼠双侧脑细胞△Ψm值及右 :左△Ψm比值均显著降低 ,[Ca2 + ]i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 ) ;MK 80 1 +HIBD组大鼠脑细胞右 :左侧△Ψm比值较HIBD组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间脑细胞右 :左 [Ca2 + ]i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K 80 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脑细胞线粒体功能有关 ,而与其对 [Ca2 + ]i水平的影响关系不大 ,其保护机制可能不是经过“NMDA受体 [Ca2 + ]i △Ψm”途径、而是通过“NMDA受体 其它 △Ψm”途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6 2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0例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 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立即给予硫酸镁治疗 72小时 ,负荷量每天 2 0 0~ 2 5 0mg/kg ,维持量每天 1 2 5mg/kg。观察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 ,并于生后 7天 ,1 2~ 1 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BNA) ,6~ 1 2月进行发育商 (DQ)值测定。结果 治疗组凝视消失、意识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惊厥停止、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 0 .0 1 )。治疗组生后 7天及 1 2~ 1 4天NBNA评分正常的例数多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患儿 6~ 1 2个月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91± 1 5vs 83± 1 5 ) (P <0 .0 5 )。结论 H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 ,能缩短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 ,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