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合酶切及片段分析技术建立稳定的高灵敏度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检测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价值。方法 设计针对野生型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予以降低野生型DNA背景。通过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分析,以野生型序列为酶切底物,选择工具内切酶Tru1 Ⅰ,设计内外两个PCR反应引物,且内侧引物一端予以标记绿色荧光。采用PCR-酶切-PCR-片段分析步骤,优化各反应条件,得到稳定的技术。以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采用上述方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浆中EGFR19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采用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模拟检测本方法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1∶1000(Mt∶Wt) 突变型DNA。42例肺癌患者中5例血浆EGFR19外显子存在缺失,其中4例为15bp的缺失,1例为24bp的缺失。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联合酶切与片段分析的高灵敏度血浆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从外周血中检测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2.
董强刚  李建璋  黎飒  刘刚  苏建中  贯剑 《肿瘤》2007,27(2):150-154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21基因突变L858R的检测新方法。方法根据Taqman-MGB原理设计野生型外显子21和L858R特异性探针,经过优化制备成试剂盒检测171例肺癌组织中的L858R基因突变,并将结果与基因测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1例肺癌组织经基因测序共检出L858R突变15例,突变率为8.8%。突变多见于女性、肺腺癌及腺鳞癌。定量PCR检测显示,15例突变型组织的R值平均为0.840±0.223,而156例野生型组织的R值平均为1.552±0.2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此外,以突变型为主的肺癌组织其R值(0.613±0.137)显著低于野生型占优势组织(0.992±0.103),两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01)。实验证明,定量PCR检测方法对L858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特异性,其最低检测限度为突变型DNA占野生型DNA含量的12.5%。结论本方法检测EGFR基因L858R突变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等优点,应用本方法不仅可以对野生型EGFR外显子21或突变型L858R进行诊断,而且还可以根据R值判断样本中突变型基因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丁江华 《肿瘤学杂志》2022,28(5):410-41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最高的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其中以外显子19缺失突变和L858R突变最常见。相比外显子19缺失突变,L858R突变型NSCLC具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如肿瘤侵袭性更强、更易发生伴随突变、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药物敏感性更差。因此,L858R突变被视为与外显子19缺失突变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亚型。针对L858R突变型晚期NSCLC治疗方法包括EGFR-TKI单药及其联合化疗、抗血管药物以及免疫治疗等。其中,仅第二代EGFR-TKI达科替尼获得无进展生存期(10.9个月)与总生存期(25.0个月)的生存优势,TKI联合化疗取得无进展生存时间优势但无总生存时间获益,而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最高(19.5个月)。总之,与外显子19缺失突变相比,L858R突变型NSCLC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作为首选方案,而免疫治疗仅作为EGFR-TKI治疗失败的后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测序法和肽核酸钳制PCR(PNA-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组织,采用直接测序法和PNA-PCR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的K-Ras基因第2外显子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接测序法检测到43例K-Ras基因突变,PNA-PCR法除了检测出这些突变之外,还在直接测序法检测的野生型中发现了10例突变。对K-Ras突变状态与患者的预后分析发现,直接测序法检测的K-Ras野生型及突变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20.5个月和15.6个月(P=0.067)。PNA PCR法检测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5.8个月(P=0.014)。两种方法检测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有效率和无病进展时间(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为3组,高突变组、低突变组和野生型组,仅高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个月vs.21.3个月,P=0.04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HR=2.70,95%CI:1.39~5.25,P=0.003)和K-Ras丰度(HR=1.52,95%CI:1.52~2.19,P=0.026)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K-Ras突变不是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主方案的疗效预测因子。PNA-PCR法检测的K-Ras突变状态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建议用PNA-PCR法确定野生型患者,而突变型患者则用直接测序法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建立一种敏感、简便、稳定地检测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构建K-Ras基因第二外显子12、13密码子的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通过优化PCR及肽核酸与特异性引物的浓度关系,达到有效模板浓度低的样品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成功构建K-Ras基因第二外显子12、13密码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肽核酸钳制PCR条件优化包括:(1) 最佳复性温度为58℃和60℃;(2) 有效模板浓度为10-6pg/μl;(3) 引物浓度与肽核酸浓度的最佳比例为20∶1。在K-Ras突变型质粒与野生型质粒浓度比为1∶100时即可检测到突变。结论肽核酸钳制PCR技术较传统的测序方法更为敏感,可以应用于有效模板浓度低的样品,为结肠癌个体化治疗前相关基因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抑癌基因外显子 2缺失、突变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方法检测结肠癌中p16基因外显子 2的缺失、突变。结果 :30例结肠癌样本中 ,高分化及低分化腺癌各 1例PCR扩增无扩增产物 ,可能为p16基因缺失 ;其余 2 8例结肠癌、正常组织均有产物出现。SSCP分析 ,30例结肠癌中未见异常泳动带 ,无p16基因突变。结论 :p16基因外显子 2缺失可能很少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而p16基因突变可能与结肠癌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基因多态性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3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YP3A4基因的突变情况,观察并评价含紫杉醇化疗方案的疗效与CYP3A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DHPLC检测显示,53例胃癌患者中CYP3A4基因单峰者(野生型)32例,双峰者(突变型)21例;测序结果显示,CYP3A4基因第10号外显子第27位C缺失突变。野生型组有效率(RR)为40.6%,疾病控制率(DCR)为84.4%;突变型组RR为33.3%,DCR为85.7%,两组RR和D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例胃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个月(95%CI:3.576~9.42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0个月(95%CI:6.955~15.045个月)。CYP3A4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中位PFS(7.0个月vs.7.0个月)和OS(10.0个月 vs.14.0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含铂方案患者CYP3A4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中位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非含铂方案中位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含铂与非含铂方案中位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3药联合与两药联合方案患者的中位PFS和OS均与CYP3A4基因多态性无关。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以1~2级为主,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结论 CYP3A4基因第10号外显子第27位C缺失突变,CYP3A4基因突变型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含紫杉醇方案有延长OS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情况和该基因突变状态对吉非替尼疗效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160例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进行了EGFR基因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检测采用突变富集PCR法.其中111例接受了吉非替尼治疗.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 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5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病理类型与是否突变明显相关.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的OS为29.0个月(95%CI:24.2-33.8),野生型为21.0个月( 95%CI:14.7-27.3),两者差别无统计学差异.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PFS为17.0个月(95%CI:5.6-17.6),而野生型为11.6个月(95%CI:8.6-25.4),两者有明显性差别(P=0.022).OS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ECOG评分、病理类型、EGFR基因突变状态明显相关.PF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FS与ECOG评分、既往化疗方案数和EGFR基因突变明显相关.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与外显子21突变的OS和PFS无明显差别,客观疗效也无差别.结论 晚期非鳞癌NSCLC 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PFS明显优于野生型患者,OS有延长趋势.EGFR基因不同突变类型的PFS和OS均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Zhou CC  Zhou SW  Pan H  Su B  Gao ZQ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19-12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PCR)反应,对80例手术切除NSCLC瘤组织EGFR基因的第18、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 Chromas软件分析基因突变。设计EGFR突变位点的TaqMan MGB探针,采用实时PCR检测瘤组织EGFR突变,并与测序结果比较。实时PCR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价,用不同混合数量的PC-9细胞(19外显子缺失)为阳性参照。结果21例NSCLC瘤组织存在EGFR基因突变,总体突变率为26.3%。其中13例为EGFR第19外显子阅读框内多核苷酸的缺失,8例为第21外显子2573位核苷酸点突变。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为100%。当PC-9突变型细胞仅占10%时或PC-9细胞数低达50只时,PCR仍然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存在。女性、不吸烟和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吸烟和非腺癌患者(P<0.05)。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TNM分期等因素无关。结论NSCLC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其中以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TaqMan MGB探针联合实时PCR可有效地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30例,检测IDH不同突变亚型及伴发基因突变,分析其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30例患者中24例(18.46%)检出IDH突变,IDH1突变10例(7.69%),IDH2突变14例(10.77%)。IDH1、IDH2突变与患儿年龄、性别、WBC水平、染色体核型无相关性(P>0.05)。IDH1突变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IDH2突变型与野生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IDH2突变型与野生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不同IDH基因型突变显示出不同的预后情况,IDH1突变型患儿的复发率偏高以及生存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和表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提取40例新鲜子宫内膜癌及癌周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键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研究PTEN基因9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对突变样本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PTEN蛋白表达研究,并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中共检测到突变为18例,占45、0%。18例结果显示,8例为错义突变,10例分别为无意义突变、插入和缺失,形成截短蛋白。异常突变点中44、0%为外显子5,28.0%为外显子8,17.0%为外显子3,外显子1和6各有1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主要分布于细胞浆中:23/40例(57.5%)子宫内膜癌中PTEN表达完全缺失,10/40例(25.0%)表达部分缺失。PTEN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与病理分级、肌层侵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TEN表达缺失率在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癌组织中明显高于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癌组织。结论:PTEN可能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有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进一步探讨EGFR不同突变状态的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选取2009-04-01-2014-12-01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断的231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利用x2检验比较EGFR不同突变状态的患者,脑转移特点的差异.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EGFR检测结果示野生型119例,18、19、20、21号外显子及19/21双突变的分别有3例、58例、5例、42例和4例.1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55.2%)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41.2%),P=0.04.伴21号外显子突变>3个脑转移病灶患者(47.6%)的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8.6%),P<0.01.此外,伴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脑转移年龄(63岁)也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52岁),P=0.02.对于伴有EGFR突变的脑转移患者,脑转移后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患者,其中位脑转移后生存期显著长于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未达到vs 9个月),P=0.01.结论 伴EGFR特定位点突变的患者有更高的脑转移发生率、脑转移数目及脑转移时年龄.TKIs可改善伴EG-FR突变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p16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 p16基因的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PCR SSCP及DNA测序对 4 0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及序列改变进行研究。 结果  4 0例子宫内膜癌中 12例存在 p16基因的第二外显子 5 2 2bp的纯合缺失 ,10例存在点突变 (突变位点相同 ) ,突变位点之一为第 12 6密码子硷基GTC→AAT(错义突变 ) ,另一突变位点为第 12 7密码子GCA→GCG(同义突变 ) ,缺失及突变共占 5 5 %。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 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对UGT1 A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58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UGT1A1* 28野生型45例(77.6%),UGT1 A1 *93野生型40例(69.0%),UGT1A1* 60野生型38例(65.5%),UGT1 A1* 93和UGT1 A1* 60基因突变分别有18例(31.0%)和20例(34.5%).UGT1A1* 28基因型中,TA5突变8例(13.8%),TA7突变5例(8.6%).TA5突变型中≥3级腹泻5例,≥3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各3例;UGT1 A1* 93突变型中,≥3级腹泻7例,≥3级白细胞减少6例,≥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结论 TA5突变型、UGT1A1*93突变型均增加腹泻和≥3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而UGT1 A1(*28、*93、*60)野生型和UGT1 A1* 60突变型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结肠癌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外显子2缺失,突变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结肠癌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突变,结果:30例结肠癌样本中,高分化及低分化腺部各1例PCR扩增无扩增产物,可能为p16基因缺失,其余28例结肠癌,正常组织均有产物出现,SSCP分析,30例结肠癌中未见异常泳动带,无P16基因突变,结论: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可能很少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而P16基因突变可能与结肠癌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7.
甲基磺酸甲酯诱发WTK1细胞tk位点突变试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WTK1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方法 ,为毒理学评价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标准诱变剂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WTK1细胞 ,检测tk位点突变率和细胞 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MMS可诱导WTK1细胞tk位点突变率增加 ,MMS的处理剂量达到10mg·L-1 时 ,tk位点突变率为985.2/106 个细胞 ,并有剂量反应关系。诱发突变率约是自发突变率3~10倍。在tk位点诱发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即正常生长突变体(tk_NGmutant)和慢生长突变体(tk_SGmutant) ,但以慢生长突变体为主。MMS处理后 ,WTK1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结论 :MMS可以诱发WTK1细胞tk位点的突变率增加 ,MMS处理细胞后 ,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说明WTK1细胞的P53蛋白的功能尚未丧失。该方法的建立 ,为进一步开展tk基因突变试验 ,评价环境化学物的诱变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 2 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的抑癌基因 FHIT外显子 5、外显子 8的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进行检测。方法 收集 HCC手术标本 ,提取癌细胞 DNA,采用 PCR方法研究 FHIT外显子 5、外显子 8的纯合性缺失 ;使用 PCR- SSCP方法研究 FHIT外显子 5和外显子 8的点突变。结果 发现在 2 0例 HCC中外显子 5的纯合性缺失率为 10 .0 (2 / 2 0 ) ,外显子 8的纯合性缺失率为 30 .0 % (6 / 2 0 ) ;有 1例外显子 5和外显子 8均缺失 ;FHIT的异常率为 35 .0 % (7/ 2 0 )。在被检的肿瘤组织细胞中 ,未发现 FHIT外显子 5和外显子 8存在点突变。在被检的正常细胞中未发现 FHIT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论  FHIT的缺失只发生在 HCC的肿瘤细胞中。在 HCC中 ,外显子 (尤其是外显子 8)的纯合性缺失是 FHIT基因失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点突变可能不是 HCC中 FHIT失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A期周围型肺腺癌的CT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8例ⅠA期肺癌患者资料,经手术证实为周围型肺腺癌,共68个病灶。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和临床资料,研究其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基因突变型占632%,依据高分辨率CT图像中结节的密度将病灶分为3组:肺内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部分实性结节(PST)、实性结节(ST)。3组图像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T组EGFR突变比例较高(32/44个,727%),ST组EGFR突变比例较低(2/7个,286%);但不能够预测EGFR突变亚型,L858R点突变和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各组比例相似(P>005)。EGFR突变阳性的病灶直径(186 cm±082 cm)较EGFR野生型(142 cm±061 cm)的要大、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率增多(581% vs. 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膜牵拉、深分叶及微血管征在EGFR突变的病灶中出现的比例较野生型EGFR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A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中,PST、病灶的大小及含空气支气管征的结节与EGFR突变具有相关性,结合其他有意义的CT征象,可为EGFR突变情况提供重要信息,为临床精准医疗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83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中晚期NSCLC患者,通过基因测序按照是否存在EGFR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分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两组均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250 mg/次,期间进行其他常规检查和定期随访.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女性、腺癌、不吸烟的NSCLC患者的突变率高于相应的男性、鳞癌、吸烟的NSCL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TNM分期与EGFR突变无明显相关(P>0.05).7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突变型组32例,患者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4.7%和94.1%;明显高于46例野生型组的38.8%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3个月和16.1个月,均较野生型组患者的3.5个月和8.3个月显著延长(P<0.01).结论 存在EGFR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NSCLC患者对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较敏感,效果较好,生存时间较长.EGFR基因突变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