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种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运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畸形之一.对于畸形较轻 ,且柔软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矫形方法和外科技术 ,多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长期延误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 ,应用传统的治疗手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发病率约2.1%。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清,治疗方法较多,远期效果不十分理想。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广泛软组织松解、石膏外固定相结合的矫形方法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12-3215
目的:探索大龄儿童(6岁及以上)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大龄马蹄内翻足患儿46例(56足),单侧马蹄内翻足36例,双侧马蹄内翻足10例.按照病因分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A组)和外伤性马蹄内翻足(B组),其中A组31例(41足),B组15例(15足).按ICFSG评分标准,从形态学(12分)、功能(36分)、影像学(12分)三个方面评分,从正常的0分到畸形最严重的60分,优0~5分,良6~15分,中16~30分,差31~60分.术前对56只足评分,优0足,良0足,中17足(A组11足,B组6足),差39足(A组30足,B组9足).46例患儿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畸形,并根据患儿的年龄、足畸形的程度和性质及有无严重的骨性畸形改变,结合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距舟关节或骰骨V形截骨等有限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本组46例(56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4年,按ICFSG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0足(A组30足,B组10足),良11足(A组8足,B组3足),中5足(A组3足,B组2足),差O足,疗效优良.3例发生针道反应,无残余畸形发生.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龄儿童(6岁及以上)马蹄内翻足,就诊时间晚,畸形重,采用传统手术矫正畸形,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马蹄内翻足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且不易复发等优点,不失为治疗大龄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Tureo等作者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分为僵硬型和非僵硬型,前者畸形严重,治疗困难,易复发。本院自1977年3月至1987年4月共收治硬型46例。现报道随访的29例下。  相似文献   

5.
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叶君健,吴天中,蔡华秀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是矫形外科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外科手术矫治可使患足在正常或较正常状态下生长发育。近十年来,我院共收治该种畸形患儿25例,手术矫治33足,治疗效果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与足外展矫形器对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广州市社会福利康复医院收治的32例马蹄内翻足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其基础上予以石膏固定结合足外展矫形器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步态功能[Tinetti步态评分量表(TGA)]、踝关节被动形态(屈膝位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伸膝位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步态时空参数(支撑相、摆动相、步长、步速)变化,分析治疗1年内两组患儿跟腱复发挛缩情况差异。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TGA评分、摆动相、步长、步速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屈、伸膝位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支撑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年内,观察组患儿跟腱复发挛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膏固定与足外展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步行功能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陈顺武 《云南医药》1994,15(5):354-356
本文报告作者对17例24肢内因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进行足内侧软组织松解、跖屈肌延长、跟骨关节软骨面切除、并舌形筋膜瓣转位、胫后肌止点外移、三关节融合等综合手术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共16足,所有患者均进行软组织松懈术,术后均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对残余畸形进行纠正.比较患足治疗前后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改良Ashwort量表(MAS)评分.结果患足治疗后18个月的形态学评分、功能学评分、影像学评分以及总分分别为(2.4±0.6)、(3.6±1.0)、(1.3±0.2)和(7.2±0.7)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8±1.7)、(19.2±4.2)、(6.9±1.8)和(32.4±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治疗后的MAS评分为(1.39±0.24)分,低于治疗前的(2.72±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对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足的肌张力,促使患者的足部形态和步态恢复正常,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将Ilizarov技术推广到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承  王玉红  徐晓青  刘爱亚 《河北医药》2009,31(12):1469-147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F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为女孩的3倍,单侧略多于双侧,患儿出生后可根据外观畸形得到诊断,以前足内收、内翻、跖屈和踝关节马蹄足为特征。CFF严重影响小儿的骨与关节生长发育,可能是骨科领域内最常见、需要特别治疗的先天性畸形。我院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先大性马蹄内翻足的国内发病率约为存活儿童的1‰。本病可能由发育异常或胎儿在子宫内体位异常所致。畸形最严重者包括足跖屈、高弓、足跟内翻、足中部及前部内收和旋后。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或软组织手术后亦难得保持矫正位,复发率可高达4G—80%。我院1977—1990年共收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03例。以下报告获随访的78例124只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微刨牵拉技术治疗创伤性马蹄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Ilizarov微创牵拉技术治疗创伤性马蹄足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6-39岁,平均21岁.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术中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应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康复干预对脑性瘫痪(脑瘫, CP)患儿足外翻步态矫正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在出生后12个月内(0~12个月)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 B组患儿则在出生后12个月后(13~24个月)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各足底区域占全掌压力百分比、各足底区域占支撑期百分比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结果治疗后, A组患儿足前掌内侧缘、足弓内侧缘占全掌压力百分比(36.5±5.3)%、(6.1±2.0)%均低于B组患儿的(45.2±7.6)%、(12.8±5.2)%,足前掌外侧缘、足弓外侧缘和足跟占全掌压力百分比(19.5±4.8)%、(8.9±3.0)%、(28.9±5.2)%均高于B组患儿的(16.0±3.8)%、(7.1±2.4)%、(18.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着地实相、前掌接触实相占支撑期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整足接触实相占支撑期百分比(41.7±1.3)%低于B组的(49.7±1.8)%,离地实相占支撑期百分比(45.2±2.0)%高于B组的(37.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C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出生后12个月内)进行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为脑瘫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角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角蛋白酶的理化性质、降解机理,并综述了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DNA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荧光定量PCR阳性率分别为56.2%、27.5%;涂片镜检阳性率分别为16.2%、0.0%;结核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37.5%、2.5%.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对涂片染色与结核培养阴性的结核病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隔药灸加捏脊法防治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28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190例给予隔药灸加捏脊法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95例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4,8周后对2组的疗效和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峰流速仪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P<0.05 或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结论:隔药灸加捏脊法可改善体质,提高远期疗效,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0.3 mg/k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每分心输出量(CO)、氧合指数(OI)、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压(m PAP)、血氧分压(PaO_2)、心指数(CI)、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NT-Pro BNP、CRP、m PAP、PASP均显著降低,PaO_2、OI、CI、PVRI、CO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观察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高海拔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肺动脉阻力,改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伽师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8名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入院第一天静脉推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0 mg/d,分3次给药,3 d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钙素原(PCT)、乳酸水平变化,比较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应用血管活性药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5、7天PCT、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APACHE II评分、应用血管活性药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缩短了治疗疗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合理选择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63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中,有21例(33.33%)行经尿道输尿管取石术治疗,另42例(66.67%)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术后半年均获得随访,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者55例(87.30%),肾萎缩者7例(11.11%),肾切除者1例(1.59%)。结论临床上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治疗方法安全,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保肾率高,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测过敏原,并将测得的变应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回输人体进行脱敏治疗.结果 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痊愈60例,显效43例,总有效率为61.31%.年轻者较年长者有效率高,病程长者较病程短者有效率低而复发率高.结论 生物共振技术可有效地治疗慢性荨麻疹,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孙书海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00-2101
目的 探讨三截骨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5例(35足)重度拇外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手术前后AOFAS评分、HVA及IMA.结果 参照AOFAS足拇外翻疗效评定标准,35足愈后的优良率为94.3%;术后AOFAS评分(88.7±5.2)分,比术前(41.7±8.4)分显著增高(t=3.47,P<0.05);面术后HVA值[(10.2±2.1)°]及IMA值[(7.4±1.3)°]比术前HVA值[(55.7±14.2)°]及IMA值[(22.7±4.8)°]显著降低(t=4.31、3.38,均P<0.05).35足中,术后前足内侧有麻木者8足,跖趾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者3足,余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截骨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