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肛管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叫外脱垂,脱垂的部分在直肠壶腹内成套叠,外面看不到叫内脱垂。按脱垂程度分为3级。第1级是肛管或直肠粘膜成环形,向下移位。第2级是直肠的各层(包括粘膜层、肌层、浆膜层)全部向下移位形成直肠套叠。第3级是乙状结肠直肠套叠,脱垂部分很大,肛管外翻。第1级脱垂病人感到难受,粘膜分泌大量粘液,造成会阴沾污,引起皮肤糜烂,  相似文献   

2.
直肠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门诊工作中时常遇到因便血而来就诊的儿童,有的患儿在儿科、传染科反复就诊,迟迟不能确诊,最后经外科诊断为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也是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如果诊治不当,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影响。一、直肠息肉分哪几种类型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是肠道的常见病,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大肠息肉病累及直肠,这种息肉病癌变率高;另一类是单发或少数散在于直肠内的息肉,本文所讨论的是后一种。直肠息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多见,主要系粘膜下腺体的一种肿瘤,不累及表面的上皮组织,常见于儿童,多数单个。息肉大小不等,小的仅数毫米,大的可达2cm,呈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多带蒂,息肉表面可溃烂出血,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女,36岁,已婚。因间歇性便血半年,排便困难伴粘液血便二月入院。患者诉开始便血常发生在月经期,经净缓解。近二月来大便中经常夹有粘液及血。月经规律,近二年来有痛经史。乙状结肠镜检见距肛缘13cm处直肠前壁有一肿块呈结节状向腔内突起,肠腔明显狭窄,周围管壁僵硬,取活检极易出血。活检报告为(直肠)粘膜腺体减少,部分区分泌亢进伴肉芽形成。钡剂灌肠示:距肛缘13cm处见4cm长肠管狭窄,周围管壁僵直,扩张度差。诊断为直肠癌。 术中见直肠上段一肿块累及肠管约4cm,质硬,与子宫体后壁粘连紧密。双侧附件无异常。考虑为直肠上段癌侵及子宫。行直肠前切除术及子宫全切除术。见直肠上段一肿块,直径3.5cm,肿块浸润肠壁全层,并向腔内突出致肠腔狭窄至1cm直径。肿块突出处直肠粘膜尚完整。病理诊断:直肠上段子宫内膜异位,浸润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直肠肌层活体组织检查法,对确定诊断有很大帮助,但病儿需在麻醉下扩张肛管,切开直肠粘膜取出肠壁肌层,出血较多,操作不便,有时引起肠穿孔,国内很少应用。近年来,国外采用直肠粘膜内胆碱酯酶组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直肠内脱垂患者及对照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直肠肛管测压、结肠通过时间测定。66例患者中无盆底腹膜陷凹异常的直肠粘膜脱垂(RMP)41例,其排便中肛直角和会阴位置变化显著增大、静息相和排便相会阴显著降低;盆底腹膜陷凹异常低、构成盆底疝疝囊并进入套叠鞘部的直肠全层套叠(FTRI)25例,其肛直角更钝,会阴更低,并有骶前间距增宽、骶尾骨曲率变小。FTRI深度大于RMP,但都起于肛缘上6~10cm处。RMP有肛管及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压降低、直肠顺应性升高、直肠容量正常;FTRI肛管静息压和咳嗽压均降低,直肠测压参数均正常。并发现异常会阴下降者有肛管压力降低,正常会阴下降者则无降低;肛管内FTRI较直肠内FTRI肛管静息压更低。结肠通过  相似文献   

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实为罕见,我院自1966~1987年仅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张某某,男,60岁,住院号97663。因反复便血20年,多次诊断为内痔。近2月来便血加重并伴有肛门坠胀痛,拟诊直肠癌于1985年10月25日入院。体检:心肺、肝脾未见异常,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胸透正常。直肠镜检查:距肛门缘4~6cm 直肠后壁可见菜  相似文献   

7.
直肠内脱垂又称直肠内套叠.指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填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的肛肠疾患.  相似文献   

8.
直肠内脱垂又称直肠内套叠.指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填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的肛肠疾患.……  相似文献   

9.
李海聪 《当代医学》2012,(27):88-8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8例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规范直肠全系膜切除(TME)后,保留距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粘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发生.经术后随访有5例患者吻合口狭窄,患者肛门生理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直肠前庭瘘是女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类型,治疗不当常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我院1993~1999年5月采用经肛门直肠粘膜遮盖术修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女性,6~12个月2例,>1~3岁16例,>3~9岁6例。发病年龄在出生后一个月内16例,1~3个月内5例,>3~6个月内3例。最大瘘口约0.7cm×0.8cm,瘘口距齿状线距离均在1.2cm内。1.2 手术方法:均采用插管全麻。取俯卧位,臀部抬高。肛门两侧用小丁钩牵开,充分暴露直肠肛管,在肛缘用两把皮钳向外牵引,使瘘口摊开。沿着瘘口边缘作一梭形切开,切…  相似文献   

11.
直肠血管瘤5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至 2 0 0 2年 ,共收治直肠血管瘤患者 5例 ,现将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直肠血管瘤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2 1~ 4 5岁 ,平均 39岁。本组病例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贫血和(或 )脓血便。便血为间断或持续性 ,出血呈暗红色或鲜红色 ,其中 1例表现为下消化道大出血 ,休克 ,严重贫血。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其特点为直肠内可见环形、半环形或不规则的紫色或深蓝色隆起 ,有的表面粘膜光滑 ,有的粘膜糜烂伴活动性出血 ,手术治疗的 3例经病理证实。其病理特点为直肠粘膜下及肌层见大量扩张的血管及血…  相似文献   

12.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大多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感染如肛窦炎等,也可经淋巴传播或肛周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粪便内尖锐异物刺破肛管直肠壁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被肛提肌和盆筋膜分为若干间隙,脓肿也常位于这些间隙内,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和皮下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被丰富的血管、淋巴、脂肪等疏松组织包绕,而这些组织被肛提肌、筋膜及肌束分隔成不同的间隙:骨盆直肠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坐骨肛管周围间隙、肛管后间隙、肛门皮下间隙.而在一般情况下,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上间隙和肛提肌下间隙.2007-2009年我们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 高位脓肿配合中医挂线疗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手术治疗6l例,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肛管直肠周围腺癌是一种少见疾病。它发生在肛管直肠周围组织中,病理学持点是病变(腺癌)位于直肠粘膜外区。组织发生可能来源于肛腺导管,故亦称之肛肠导管癌。本文介绍在肛管直肠周周中发生腺癌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然后结合四例病例报导,重点谈谈对于直肠后窝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儿直肠阴道前庭瘘在临床工作中较常遇到,其发生比例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依据,各家报道的情况也不一致.但其发生是直肠重复畸形的一种[1],多在新生儿和幼儿期发生,部分患儿出生后就有瘘口存在,另一部分则是出生后三月之内会阴部及肛周问隙感染导致瘘外口出现.以往有多种手术方法效果各异,多不满意复发率较高.2000年~2007年3月我们采用肛管内直肠粘膜游离修补术15例,采用直肠前壁游离修补瘘5例,结果显示直肠前壁游离于肛管吻合疗效确切,无复发病例,而肛管内直肠粘膜游离修补者复发6例.  相似文献   

15.
唐莺燕 《中外医疗》2009,28(25):125-125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9岁。反复间歇性便血17年,加重1年入院。肠镜检查:直肠中上段与乙状结肠广泛性静脉曲张型软包块,粘膜充血,出血明显,诊断为直肠及乙状结肠广泛性血管瘤。CT平扫示直肠及乙状结肠内广泛分布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向肠腔内突入,CT值34~3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报告6例小儿直肠海绵状血管瘤诊治的临床资料.结论小儿直肠海绵状血管瘤常可通过直肠镜检、乙状结肠镜检确诊,目前认为直肠粘膜切除、乙状结肠肛管浆肌层内套叠吻合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元恂  周家镇  任明扬  张军 《西部医学》2009,21(9):1572-1573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方法分析23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襞一肛管吻合术治疗的效果,并探讨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结果23例FPC患者均完整剥离直肠粘膜,直肠肌鞘内不遗留残膜,无手术失败病例,无近期感染病例,无息肉复发,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满意。结论对FPC患者手术中实施旋转剥离直肠粘膜方法,可完整剥离直肠粘膜,保留全直肠肌鞘,从而就保存了储便排便的肌性器官及附着的骶神经丛,使患者术后大便正常,小便及性功能亦未受损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直肠的形态直肠位于盆腔内,为消化管的最末一段。其上端在第三骶椎处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沿4~5骶椎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下端在会阴部终于肛门。直肠全长约12~15cm。它的行程并非笔直,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在矢状面上,直肠沿骶、尾骨的盆面下降,形成一个弓向后方的弯曲,称为直肠骶曲。继而直肠绕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又形成一个弓向前的弯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80~1987年共治疗肛管直肠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3例。年龄均在35岁以上。几乎均由门脉高压症引起。肛门直肠镜检查可见散在的粘膜下曲张静脉,直径约3~6mm,均起于肛管远端,蜿蜓伸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