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德毅  陈永东 《广西医学》2009,31(7):972-973
目的探讨应用起搏脉冲引导下紧急床旁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对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意外心跳骤停患者,脉冲引导下床旁经左锁骨下和右颈内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临时右心室心脏起搏。结果26例病人成功起搏20例,占76.9%。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右室成功起搏时间5-20(10.0±2.2)m in,术后24 h内发生导管微脱位2例,经调整导管后恢复正常起搏。所有患者无误穿动脉、气胸、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等并发症。3例意外心跳骤停患者起搏失败。结论起搏脉冲引导下紧急床旁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0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52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埘起搏,58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1%与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导管组手术操作耗时较普通电极导管组长(P〈0.05),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心律失常率、并发症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一项院内或院前急救措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2例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73.7±12.9)岁;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病窦综合征3倒;均选右股静脉入路,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测量导管深度、行X线等检查进行研究,观察该起搏方法的疗效。结果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为66%(8/12);2例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扭曲的髂静脉,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在DSA透视下送入右室起搏;1例反复不能进入右室起搏。X线透视下方将导管送入右室而起搏;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漂浮导管不能起搏,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后成功起搏。无一例出现栓塞、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对心脏停搏、血管扭曲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透视下应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与非透视下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效价比.方法 41例各种原因所致急性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边非透视下紧急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23例各种原因所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X线透视下植入普通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比较两组难易程度、耗时及所需费用.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成功,非透视组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2~15 min,费用2 100元;透视组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2~10 min,搬运平均耗时6 min,费用2 600元.结论 非透视下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无需X线引导、安全有效、性价比更高,适合不宜搬动的危重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床边起搏;透视下应用普通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适合普通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保护及非透视下失败者的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明  金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0-1362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于床旁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IEG)引导,心脏起搏时体表心电图II、III、aVF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定位行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病情稳定后行胸透或心脏彩超证实电极导管的位置。结果:28例均取得成功,未有并发症发生,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完全起搏时间约15min。测起搏阀值低于1V。28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搏1例,心尖部起搏27例,维持临时起搏时间6h至7d不等。5例患者在推送电极导管至右室的过程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适当调整电极导管方向后消失,1例出现膈肌起搏,调整起搏电极位置及起搏电压后消失。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电极在右室流出道1例,电极在心尖部3例,18例经胸部透视证实电极在右室心尖部。结论: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急救措施,适合条件有限的、没有床旁X线机、没有导管室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对91例心律失常急症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6例,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0例,心脏骤停11例,室速3例。结果起搏成功89例,占97.8%;窦性心动过缓者、房室传导阻滞、室速者全部成功,11例心跳骤停9例成功。结论普通电极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心律失常急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床旁体表心电引导组(83例)和介入室X线引导组(32例),通过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床旁体表心电引导83例即刻成功率100%,最后起搏成功率98.8%;从穿刺开始到起搏成功时间两组分别为(8.5±1.2)min和(7.4±1.6)min,起搏阈值为(0.87±0.31)V和(0.83±0.27)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起搏电极留置时间3~15 d起搏和感知功能均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紧急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便于急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经床旁漂浮球囊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分析起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床旁临时起搏有效,成功率为93.7%,其中3例先行胸外无创起搏.并发症有胸外无创起搏胸痛1例,电极脱位2例.结论 应用带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具有迅速、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此法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抢救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经不同静脉途径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8例临时起搏成功.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临时起搏成功率高,是心脏急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方法对36例患者经不同静脉途径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床旁植入漂浮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测量导管到右心室心尖的深度及从静脉穿刺到心室搏起所需时间。结果经左锁骨下及右颈内静脉入路植入,导管达心尖深度分别为(36.31±2.82)cm,(29.50±3.15)cm,从静脉穿刺到心室搏起所需时间为(8.61±3.62)min,成功率为100%。结论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应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是一项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急救技术,只要操作正确,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 86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无X线透视下将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盲插至右心室。结果  85例患者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 ,顺利将临时起搏导管送至右室 ,1例失败 ;在起搏期间有 8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 ,重新调整后恢复正常 ;经X线透视观察大多数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 ,少数位于右室中部及流出道。结论 在无X线透视下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电图或心脏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方法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观察起搏信号及QRS波群的形态或在心脏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将普通起搏电极置入右心室起搏.结果 82例严重心动过缓病人中,即刻起搏成功率为93.9%(77/82);从锁骨下静脉穿刺至起搏成功平均时间为(4.7±2.2)分钟;持续起搏时间(3.5±1.9)天;起搏阈值平均为(0.81±0.24)伏特(V);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65%(3/82).结论 床旁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84例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两种不同的穿刺插管,行气囊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经验.按Seldiger方法行静脉穿刺置管,按Swan-Ganz球囊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X线透视条件下,根据室性早搏的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84例全部获得成功,其中左锁骨下静脉76例,右颈内静脉8例.两者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3~10min,起搏效果肯定,起搏时间2~15天.术后胸片证实导管头位置与体表心电图图形定位的部位完全一致.除5例电极移位外,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脏穿孔、气胸、血胸及感染等并发症,除4例死于原发病外,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方法创伤小、安全有效,无需X线引导,值得急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玲玲 《新疆医学》2006,36(3):157-158
临床研究表明,心脏临时起搏在心律失常抢救中的作用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提高及导管技术的改进,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不具备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所以有时需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右颈内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采用seld inger法穿刺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送入球囊漂浮电极导管,根据体表起博心电图图形特点和导管深度行床旁临时右室起搏。结果:46例均经右颈静脉穿刺,在床旁放置带囊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心室,都达到迅速有效起搏,从穿刺到右心室起搏,平均时间为6m in,所有患者均无气胸、栓塞、严重心律失常、局部血肿、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颈内静脉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右室临时起搏是一种较安全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内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通过插入导管的长度和起搏心电图QRS波形态的指导,植入球囊漂浮导管至右心室行临时心脏起搏。结果成功起搏55例(97.22%),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6.7±3.5)min,植入深度(37.5±3.5)cm,留置电极导管时间1—14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能迅速安全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诊床旁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心内科ICU住院及急诊科就诊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36~79岁,平均(67±18.7)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急诊床旁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住院患者临时起搏器正常起搏后,摄床旁X线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线尖端位置。转运至上级医院者在透视下查看电极尖端位置。结果 40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所花时间5~18min,平均(11.5±4.3)min。无一例出现静脉内血栓、心肌穿孔、术区感染及其他穿刺局部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心脏,安全、便捷、可行、成功率高。适合于急诊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为患者转运创造条件,挽救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