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院1991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10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6例,均应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评价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该组36例患者于术前1d及术后4周行彩色超声检查,前后比较,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均变细,血流速度明显变慢,表明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病例中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肝昏迷病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9%(14/36),其中脾热6例,左侧胸腔积液3例,大量腹水2例,切口裂开2例,腹腔出血1例。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较好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0例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手术经验。方法对20例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止血率100%,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为5%,术后痊愈率95%。结论本方法的疗效是确切的,积极采取手术止血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而且是预防肝昏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30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选取30例接受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试验组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的门静脉直径(16.6±2.2)显著高于术后(12.3±1.9);试验组患者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速度(17.6±3.2)显著高于术后(12.3±1.9);试验组患者术前的脾静脉直径(11.4±1.9)显著高于术后(8.5±1.5);试验组患者术前的脾静脉血流速度(13.3±1.8)显著高于术后(9.6±.3);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组远期随访结果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疗效显著,且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少复发,3年存活率更高,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病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36例的疗效。结果 术后围术期无死亡及再出血病例,无肝功能衰竭病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术后1年2.7%(1/36)、2年2.7%(1/36)、3年8.1%(3/36)。随访中死亡5例(13.8%),因合并肝性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3例(8.3%);消化道再出血导致多器官衰竭1例(2.8%);原发性肝癌1例(2.8%)。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6,(6)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选择组与非选择组相比: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in pressure,FPP)下降幅度更大(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门体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9.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来势迅猛 ,病死率高。自1 984年同济医科大学裘法祖教授等首倡推广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后 ,此术式在国内广为开展。我们从 1 992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采用此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60例 ,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60例 ,男性 41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大 64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42岁。病理类型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变所致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肝功能分级( 1) : 级 1 5例 , 级 37例 , 级 8例。52例术前曾行 X线钡餐或纤维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近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PCD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性手术493例(急诊手术264例,择期治疗性手术229例),预防性手术1 380例。近期止血率98.1%,手术死亡率1.87%,急诊手术死亡率10.2%,择期治疗性手术死亡率2.6%,预防性手术死亡率0.14%。随访1 629例,总出血率为11.2%,其中治疗性手术后再出血率30.8%,其5、10、20和30年再出血率分别为5.2%、10.1%、1.5%和0.6%。预防性手术后出血率2.3%。5、10、20和30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6%、80.3%和79.6%,5、10、20和3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29%、3.2%、4.5%和4.8%。肝功能好转79.8%,腹水好转87.3%,脾功能亢进症消失81.0%,好转12.3%,食管静脉曲张好转79.8%。结论 PCDV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最佳术式;保护已经建立的不碍生命安全的侧支循环,常规联合大网膜包肾术,保留胃冠状静脉的完整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应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56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水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FPP减少量、PVF减少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应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轻静脉曲张和腹水程度,改善门静脉压力和血流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对38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腔静脉端侧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并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近期无出血,术后随访1—5年,平均4.2年,再出血1例(2.6%),无肝性脑病发生,5年生存率为97.4%。结论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是一种合理、可靠、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随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急性大出血临床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78例肝硬化门脉症食管胃底静脉急性破裂大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门奇断流联合脾切除、大网膜包肾术和常规断流分流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对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再出血、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2=4.6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c2=9.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比对照组好转明显,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门奇断流联合脾切除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急性破裂大出血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急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4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对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者作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①49例患者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如: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发现形成门静脉血栓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血栓组断流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同上)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的升高,且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6年5月实施断流术的22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2.7%;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贲门胃底区胃瘘1例,大量腹水1例,肺部感染2例;无近期内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近期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手术要点的完成、术中出血量、术前肝功能分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手术)的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2010年笔者医院对29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A组)及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B组)治疗,A组153例,B组142例,通过术前术后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对比检查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显著改善和无改善的比率A组:60.12%、39.07%、0.19%;B组:41.03%、48.28%、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A、B组静脉曲张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3/137(9.48%)和46/127(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A组2/137(1.46%),B组9/12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病死率分别为28/137(20.47%)和31/127(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比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更为彻底,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morrhage during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devascularization(LSD) for portal hypertension by modified and simplified operation.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LSD was performed on 138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The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earlier stage(ES) group, in which 45 patients received traditional LSD from June 2012 to Sep. 2012; later stage(LS) group, in which 93 patients underwent modified LSD from Jan. 2013 to June 2014. Perioperative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but two patients in ES group who were converted to laparotomy(total conversion rate: 1.4%). There was no perioperative death or reoperation, and all patients recovered and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ith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the six months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he average time in the ES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LS group(335.1 min vs. 201.3 min, P<0.05). LS group outperformed ES group in terms of blood loss(705.4 m L vs. 910.4 mL, P<0.05).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to oral diet intake after surgery(40.5 h vs. 50.3 h, P<0.05)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7.4 d vs. 9.0 days, P<0.05) were much less in the LS group than in the ES group.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4.3 % vs. 11.1 %, P<0.05) and conversion rate(0% vs. 4.4%, P<0.05) were lower in the LS group than in the ES group. It was concluded tha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morrhage are the key points of LSD for portal hypertension. By creating a tunnel above the splenic pedicle and a tunnel behind the lower esophagus, the simplified and modified LSD can reduce hemorrhage and improve success of surgery dramatically, and splenomegaly and severe varices are not contraindic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