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过渡期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和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过渡期透析,观察组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过渡期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对照组分别为696.03±106.40 μmol/L,16.85±4.20 mmol/L和389.06±83.20 μmol/L,观察组分别为633.09±118.97 μmol/L,12.68±4.15 mmol/L和366.20±77.93 μmol/L,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29.14±4.25 g/L)、前白蛋白(243.62±71.09 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5例(10.20%),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过渡期行自动化腹膜透析比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通量血液透析(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透析治疗患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透析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测定透析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 观察组透析治疗后血肌酐(347.6±49.6)μmol/L及尿素氮(10.72±2.48)mmol/L和对照组透析治疗后血肌酐(345.9±60.2)μmol/L及尿素氮(11.63±3.2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94,P=0.9054;t=1.2263,P=0.2250;P>0.05).观察组透析治疗后甲状旁腺素(154.2±57.3)μg/L、血磷(0.834±0.241)μg/L低于对照组透析治疗后甲状旁腺素(309.6±66.9)μg/L、血磷(1.764±0.4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30,P=0.0000;t=9.9272,P=0.0000;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血磷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善其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对比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均明显减少(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较之治疗后的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的感染率为6%,观察组的感染率为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治疗,但腹膜透析对其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自动化腹膜透析 (APD) 和渐进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P-CAPD )在腹膜透析过渡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 60 例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 P-CAPD 进行过渡期透析,观察组予以 APD 进行过渡期透析,比较两种透析方式的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0.3% 明显低于对照组 43.3% ( P<0.05 )。 结论 过渡期腹膜透析时应用 APD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 营养水平,效果优于 P-CAPD 。  相似文献   

5.
王春寒  石伟  张茜英  贺艳光  刁平  杨启超 《四川医学》2018,39(10):1181-1185
目的 探讨肾区经穴敷熨对处于肾衰竭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肾内科进行ADPKD治疗的处于肾衰竭期的400例患者,患者按照治疗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完成治疗过程的患者数据均为20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肾区经穴敷熨的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T1(治疗之前),T2(治疗后1个月),T3(治疗后3个月),T4(治疗后6个月)四个时间点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均出现变化,其中血肌酐为对照组患者从(513.26±14.15)μmol/L升高到(519.11±15.21)μmol/L,观察组患者从(514.95±13.32)μmol/L降低到(402.31±14.13)μmol/L;尿素氮为对照组患者从(8.47±2.01) mmol/L升高到(9.26±2.17) mmol/L,观察组患者从(8.57±2.37) mmol/L降低到(6.31±1.25) mmol/L;尿酸为对照组患者从(356.48±34.69)μmol/L升高到(391.22±42.41)μmol/L,观察组患者从(357.88±31.49)μmol/L降低到(294.42±31.37)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对照组患者从(20.13±4.32) m L/min降低到(16.87±4.55) m L/min,观察组患者从(20.13±3.56) m L/min升高到(35.47±5.12) m L/min;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在所有的项目中不同时间点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12,18.691,12.897,13.689,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71,25.347,20.563,19.634,P<0.05),肾小球滤过率一项为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其余均为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3)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具有交互作用(F=13.689,22.645,18.547,19.997,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32,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中医肾区经穴敷熨的方法与常规对症治疗的方法对进入肾衰竭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指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再予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1)经治疗后BUN、Scr、ACR两组比较:观察组为7.5±2.8 mmol/L,72.5±11.6μmol/L,132.6±22.4μg/mg;对照组为9.1±3.5 mmol/L,80.6±14.7μmol/L,169.3±20.3μg/mg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观察组GFR为108.4±9.6 mL.min-1.1.73m-2,对照组为98.3±11.5 mL.min-1.1.73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透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注,n=40例)与观察组(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注,n=43例),比较两组肾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两组透析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BUA、SCr、BUN、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2-MG清除率、尿毒清除率(Kt/v)、尿素氮下降率(U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提高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性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等进行收集和分析,观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维持性血透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患者肌酐为(405.63±89.81)μmol/L,治疗后肌酐为(267.91±52.32)μmol/L.治疗前患者血尿素氮(18.36±4.23)mmol/L,治疗后血尿素氮为(12.64±2.84)mmol/L.治疗前患者尿酸(327.82±42.57)μmol/L,治疗后尿酸(229.31±15.47)μmol/L.治疗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均明显下降(P<0.05).3例患者出现透析中凝血,5例患者出现肌肉痉挛,7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1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其血尿素氮、肌酐、尿酸.但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并发症,需关注到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措施。方法 :观察 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尿量变化 ,为期 1年。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5~ 6 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采用 Baxter双联透析液CAPD治疗 ,每天 4次。同时配合注射 EPO、降血压和营养治疗等。透析前血尿素氮 (BUN)(38.2± 1 1 .7) mmol/ L,肌酐 (Scr) (830± 2 5 4)μmol/ L,2 4h尿量 (6 40± 1 80 ) ml。透析 1个月后 BUN(1 7.6± 8.5 ) mmol/ L ,Scr(4 91± 1 2 0 )μmol/ L,2 4h尿量 (4 6 0± 1 1 0 ) ml。透析 1 2月后 BUN(1 9.7± 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时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伴发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非布司他,对照组加用别嘌呤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SUA)及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20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UA(351.54±29.59)μmol/L、Scr(233.48±23.49)μmol/L、BUN(16.08±2.73)μmol/L,各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9.6%较对照组的23.1%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时能够有效降低血高尿酸水平,同时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肾通注射液对急性肾衰竭家兔肾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肾通注射液对急性肾衰竭 (简称ARF)家兔肾血流量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大耳白兔 4 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通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 (每组各 10只 )。后 3组用 5 0 %甘油生理盐水 15ml·kg-1在双后下肢肌肉注射 ,分别于造模后第 2 4 ,4 8和 72h观察各组肾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血、肾局部内皮素 (ET 1)、一氧化氮 (NO)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肾血流量 (RBF)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明显降低 (P <0 .0 1) ,血浆和肾局部ET 1上升 ,NO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肾通组RBF和Ccr明显高于模型组 ,肾局部ET 1明显降低 ,同时NO上升。肾通组与丹参组相比 ,疗效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肾通注射液可增加实验性ARF家兔的肾脏血液供应 ,改善微循环 ,提高RBF和Ccr,保护肾功能 ,调节ET 1和NO水平 ,而ET 1和NO水平改变是肾通注射液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于将骨化三醇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病患者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骨化三醇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血清钙(2.46±O.3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99±O.37)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血磷、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骨化三醇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病比常规治疗的效果好,可以加快钙的吸收,降低患者体内血磷、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可有效改善肾性骨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If蠡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灸法结合中药方(健脾清化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干预疗效,从炎症角度探讨其对肾脏纤维化影响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Platt法切除大鼠5/6肾组织+阿霉素注射造模,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对照组、健脾清化方组、灸法组、灸药结合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缬沙坦对照组和健脾清化方组分别予缬沙坦、健脾清化方灌胃;灸法组隔日温和灸大鼠肾俞、足三里;灸药结合组予健脾清化方灌胃,隔日温和灸脾俞、足三里;假手术组、模型组以蒸馏水替代灌胃,隔日作与灸法组相同的固定,干预8周。检测血肌酐、尿素氮、IL-12、TNF-α及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IL-12、TNF-α、TGF-β、Ⅰ型胶原、Ⅳ型胶原,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健脾清化方组血肌酐较模型组降低(P<0.05);灸药结合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疗效优于缬沙坦对照组、健脾清化方组和灸法组,且血清IL-12、TNF-α水平(P<0.01)和肾组织中TNF-α、TGF-β、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阳性表达(P<0.01)均明显下降。  结论:灸药结合可以通过下调炎症因子、抑制机体炎症状态,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曦 《河北医学》2013,19(2):209-2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顸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192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腹腔镜组给予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项术,开放手术组给予开放性肾囊肿去项术,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较开放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一种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白鼠肾脏在缺血前、缺血60分钟时及缺血60分钟再灌注30分钟时肾脏的形态学变化及肾小管酶活性的改变。发现缺血时SDH活性降低,再灌注后SDH活性进一步降低。表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单纯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癌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肾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分型。结果100例肾癌患者,单纯肾切除10例,部分肾切除5例,肾癌根治术85例;肿瘤直径3-10cm者78例(78.0%),3cm以下者11例(11.0%),10cm以上者11例(11.0%);Ⅰ期肾癌23例(23.0%),Ⅱ期40例(40.0%),Ⅲ期30例(30.0%),Ⅳ期7例(7.0%);10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透明细胞癌71.0%(71/100),颗粒细胞癌18.0%(18/100),混合性腺癌5.0%(5/100),乳头状腺癌3.0%(3/100),集合管癌2.0%(2/100),肉瘤样肾癌1.0%(1/100);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混合性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6.2%、77.9%和73.4%、72.7%、72.2%,三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100例B超检查,正确率达93.3%;60例CT检查,诊断正确率100.0%;12例肾动脉造影,诊断正确率100.0%。结论85例肾癌行根治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肾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病理类型和治疗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源性胆红素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IARF)时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肾功能及其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索外源性胆红素对急性肾衰竭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肾缺血急性肾衰竭模型,观察组术前3 d连续给予胆红素5μmol,1次/d,其他各组同期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于IARF后4 h、12 h测量各组血清中尿素氮、肌酐及其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及其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IARF 4 h后观察组血清HGF水平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ARF 12 h后血清HGF对照组表达水平高于观察组、假手术组(P<0.05),在对照组中HGF在IARF 12 h的表达水平高于IARF4 h的表达(P<0.01);观察组血清BUN、Cr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BUN、Cr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肾组织损害程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结论外源性胆红素能够减轻肾损伤,改善肾功能,而外源性胆红素使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其减轻肾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对腺嘌呤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肾方组(n=14)、缬沙坦组(n=14)、模型组(n=12)和正常组(n=15)。益肾方组按10 mL/kg给予大鼠灌胃浓缩为2.4 g/mL的十味芪黄益肾方水煎剂;缬沙坦组按10 mL/kg给予大鼠灌胃0.002 g/mL的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ro)及肾组织中TGF-β1、HGF、α-SMA、F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缬沙坦组、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H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其中益肾方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 十味芪黄益肾方可以降低肾纤维化模型大鼠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降低TGF-β1、α-SMA、FN水平,升高HGF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具有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参治疗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脏过氧化损伤和纤维化的效果,为临床药物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术后7周开始对丹参治疗组进行灌胃治疗,手术治疗组同时解除狭窄.术后12周处死动物.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肾皮质制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PCR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左肾皮质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左肾皮质TGF-βl、PAI-1mRNA表达增加,出现病理学损伤.丹参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TGF-βl和PAI-1mRNA表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其中手术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结论 丹参可通过消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组织纤维化而保护肾脏.虽然其疗效不如手术治疗显著,但结合胡桃夹综合征病变的实际情况考虑,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