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茅根冬瓜茶进行急性毒性和抗炎、利尿试验.方法 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抗炎和利尿试验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利尿试验法.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52.4g生药/kg,相当于人日用量的458倍.试验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茅根冬瓜茶高、低剂组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茅根冬瓜茶高、低剂组在灌胃后1~2h均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P<0.05,P<0.01),低剂组在2~3h、0~5h总尿量及平均每10克体重总尿量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茅根冬瓜茶的临床剂量是安全的,茅根冬瓜茶具有抗炎和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芎茶调袋泡剂浸出研究孙丰润李治淮侯佃臻赵永德(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256603)川芎茶调袋泡剂是在中国药典[1]之川芎茶调散基础上改革而成。具有疏风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效,用于风邪头痛或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鼻塞等病症。为确保剂型改革后,疗效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是为了对洗四方进行剂型改革,对其浸出条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备袋泡剂的制剂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药材水溶性浸出物的浸出率,运用两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法优选最佳的浸出条件。结果:药材过20目筛,每20g加300ml沸水在保持95℃下浸泡25min。洗四方袋泡剂浸出率较好。结论:洗四方制成袋泡剂是可行的,可保持汤剂的原有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丹七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备了全生药型的丹七袋泡剂,从制剂的性状、粉碎度、澄清度、含水量、以及定性、定量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配制了符合药典及文献规定中的中药袋泡剂,检测了制剂处方中所含的各种成分,制定了相关标准,回收率达99.63%。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质量可控,是一优良的中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5.
瘀痛宁袋泡剂是我院骨科的外用新剂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1号筛的颗粒在70℃烘焙15min,应用时加沸水250ml浸泡20min时其浸出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中药袋泡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传统中药汤剂的改革剂刑──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浸出率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中药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的浸出率高,是部分传统中药汤剂良好的换代剂型,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虞鹤鸣 《中国药业》2000,9(5):26-27
利咽合剂是我院的自制制剂,已应用于临床15年,治疗急、慢性咽炎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咽痒、咳嗽等症,疗效确切。近年来,我们对其进行了工艺改进,制成袋泡剂,既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消耗,又确保疗效,使用方便,深受患者的欢迎。现介绍如下。1仪器与试剂 热封型滤纸(杭州新华造纸厂);塑料封接机(江苏连云港微波电器厂);射干对照药材(江苏省药品检定所);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厂)。2制备工艺2.1处方:南沙参250g,麦冬50g,石斛125g,桑叶75g,射干125g,白苏子125g,木蝴蝶…  相似文献   

8.
陈敏  张敬杰 《贵州医药》1997,21(3):151-152
苍耳合剂主要由苍耳子、木通、升麻等中药组成,是我院耳鼻喉科常用的有效协定方之一,主治急慢性鼻窦炎等。临床应用多以汤剂为主,病人携带和服用均不方便,为此我们将其改成了袋泡剂。笔者运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苍耳袋泡剂中生药粉碎度大小和浸泡器皿、方法及浸泡次数与水溶出率的关系,并运用方差分析,寻找制备袋泡剂的最佳颗粒度及服用方法,以提高其溶出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l材料来源;苍耳子、木通、升麻等来源于本院中药房,经鉴定均为1995年版药典规定品种。炮制品的要求符合贵…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袋泡剂的制备及工艺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舜华  陈鸣芳 《医药导报》1996,15(5):241-242
制订了银杏叶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强调制备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灭菌步骤,并用测定袋泡剂冲泡水液中总黄酮含量法验证制备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孙成春  周玥  张黎明 《医药导报》2009,28(4):450-452
目的 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和药效学. 方法 通过浸出物浸出率测定及粉碎度考察、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UV)吸光度测定等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 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反应和鼠耳肿胀法,考察利咽袋泡剂的镇痛抗炎作用. 结果 袋泡剂的粉碎度控制在10~20目之间,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比代茶饮高18.59%; 其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吸光度显著高于代茶饮; 全生药型优于半生药型袋泡剂. 袋泡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仅高剂量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结论 代茶饮改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可行,制备工艺合理. 利咽袋泡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外用消痔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处方与制备方法,建立质量控制项目并进行临床疗效初步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结论:该制剂治疗痔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药袋泡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袋泡剂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几千年来,中药的服药方法以汤剂为主,还有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相比之下,中药的新剂型滴丸、胶囊、袋泡剂越来越受到多数患者的青睐。中药袋泡剂是将粉碎成一定细度的药材分装于特殊的滤纸袋中,用开水浸泡后饮服的一种制剂。它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制备工艺简单、节省药  相似文献   

13.
王冬梅  李凯 《中国药房》1997,8(2):96-96
双菊饮为我院临床使用多年的验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疗效。处方中以金银花、菊花、板蓝根等多味中药组成,长期以来采用饮片或药材浸泡饮用,存在服用不便,浸出率低,单次剂量大,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等缺点.造成了药材的浪费。为了提高浸出率,克服上述缺点,我们研制了双菊饮泡袋剂,并对该制剂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考察了药材颗粒大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水量对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制备双菊饮泡袋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服用方法。1实验材料金银花、菊花、板蓝根等药材购自省医药公司。分别粉碎后过12…  相似文献   

14.
降粘活血袋泡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降粘活血袋泡剂,探讨降粘活血袋泡剂治疗高粘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制定降粘活血袋泡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观察患者2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8例,服降粘活血袋泡剂。对照组85例,服维脑路通片。一疗程3个月,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结果:制剂稳定。治疗组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恢复到正常值水平,P〈0.01。对照组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亦有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清肝袋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维萍  孙萍 《中国药房》2003,14(9):535-537
目的:制备清肝袋泡剂,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根据处方药材所含化学成分设计成半生药型袋泡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皮、桅子、白术、柴胡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桅子苷的含量。结果与结论: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剂型。  相似文献   

16.
平肝定眩袋泡剂为纯中药制剂,为半生药型袋泡剂,由天麻、葛根、钩藤、生牡蛎等数十味中药组成,经临床使用3年,共观察病例200余例,治愈率22.30%,总有效率达92.76%。本文主要介绍平肝定眩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1实验材料与仪器1.1中药材:天麻、葛根、钩藤、生牡蛎、全蝎、丹参、桑寄生、川芎、珍珠母,均按中国药典95版一部有关规定选用色、气、味俱佳的地道药材,并达到无虫蛀、无霉烂、洁净无杂质。所有药材由本院中药饮片仓库提供。1.2试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1.3仪器:75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述半生药型和全生药型中药袋泡剂的工艺研究,为开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现有中药袋泡剂工艺已有综合全面的发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简单易行,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药材浸出率高于汤剂,利于贮存运输,生产成本低,适合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俊涛 《安徽医药》2000,4(4):37-37
降压Ⅰ号袋泡剂是我院临床应用的协定处方,笔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对临床100例高血压患进行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均匀设计法优选杏仁水制备工艺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优选杏仁水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杏仁水氢氰酸(HCN)得率的影响.结果同一温度冷浸(25±1) ℃,杏仁水HCN得率与加水量及收集杏仁水量呈正比(但影响不大),与冷浸时间无关;不同温度及时间冷浸, 对杏仁水HCN得率有一定影响.结论以加水量为5倍药材量,水温≤20 ℃时,药材宜冷浸11 h以上,水温≥21 ℃时,只需冷浸2 h以上,收集杏仁水量为0.5倍药材量,作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