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早期机械通气和持续吸入一氧化氮(NO)的基础上,仍合并肺动脉高压(PH)病儿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例CHD根治手术后在机械通气和持续一氧化氮(NO)吸入的基础上仍合并PAH的病儿,随机分为试验(T)组和对照(C)组.在原治疗基础上,T组给予伊洛前列素100 ng·kg-1·min-1,吸入10 min,C组给予0.9%NaCl 4ml吸入.每4h一次,连续治疗48 h.超声和心电监测观察病儿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机条件的改变.对比首次吸药前后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变化.结果 T组停止吸入伊洛前列素后20min,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sPAP/sBP)明显下降,分别为:(43.23±11.72)mm Hg(1 mm Hg=0.133 kPa)和0.48±0.13,均小于C组(53.13±13.60)mm Hg和0.60 ±0.15,P<0.05.停止吸药120 min,T组sPAP/sBP仍然小于C组(0.48±0.09对0.59±0.14,P<0.05).连续治疗24 h和48 h,T组sPAP和sPAP/sBP继续下降,均明显小于C组(P<0.01).停止首次吸药后20 min,T组cAMP(578.68±193.05)pg/dl较治疗前(406.64±179.18)pg/dl明显升高(P<0.01),也明显大于C组(392.26±94.46)pg/dl(P<0.01).C组2例因肺高压危象(PHC)死亡,T组无死亡.结论 CHD双心室矫正术后早期机械通气和持续吸入NO仍合并PH病儿,吸入伊洛前列素后可明显降低sPAP和sPAP/sBP.伊洛前列素可能减少肺高压危象(PHC)导致的死亡.其扩血管作用可能与血浆cAMP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58例,年龄14~60岁,气管插管后右颈内静脉置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体外循环结束后平均肺动脉压仍>25mm Hg,此时通过压缩式雾化器吸入伊洛前列素10μg,于吸药前即刻(T_0)、吸药完毕后即刻,吸药完毕后5、15、30和60min时监测心率、右房压、肺小动脉楔压、平均肺动脉压、平均桡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体循环阻力、心输出量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体外循环后存在肺动脉高压患者28例.与吸药前即刻比较,吸药完毕后各时点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和吸药完毕后即刻、5 min时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 体外循环结束后吸入伊洛前列素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有助于患者安全、顺利地脱离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吸入伊洛前列素的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在先天性心脏病(CHD)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脏外科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46例CHD合并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12±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心导管检查和吸入伊洛前列索试验,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80±13)mm Hg(1 mill Hg=0.133 kPa),平均肺小动脉阻力指数(PVRI)(17±10)wood·m2.将吸入伊洛前列素试验肺血管阳性反应定义为在体循环压力不变或上升的情况下,PVRI下降≥20%,并作为选择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条件.药物试验阳性患者在心脏外科修补术后均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术后肺动脉压力、阻力以及心功能状况.结果 46例患者中,药物试验阳性29例(63.1%),吸药后PVRI由(15±6)wood·m2降至(9-4-4)wood·m2,肺循环体循环阻力比(Rp/Rs)由0.7±0.2降至0.4±0.2(P值均<0.05).药物试验反应阴性者17例(36.9%),吸药后PVRI由(21±10)wood·m2降至(19±9)wood·m2(P<0.05),Rp/Rs由1.0±0.5降至0.9±0.5(P>0.05).23例患者接受了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全部存活.其中药物试验阳性组21例,术后mPAP降至(27±10)mm Hg.药物试验阴性组仅2例接受外科修补术,术后mPAP均>45 mm Hg.结论 吸入伊洛前列素试验阳性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和PVRI明显降低,可作为评价合并PH的CHD手术适应证的一种蕈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PGI2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静脉注射PGI2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对体循环动脉压影响很大,且有很多副作用,如头痛、眩晕、腹痛、流感症状、恶心呕吐及心率失常等。但吸入PGI2具有明显选择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而对体循环动脉压影响不大,并成功地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如ARDS、心肺转流术后或右心衰伴肺动脉高压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吸入PGI2处理肺动脉高压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一氧化氮吸入筛选重度肺动脉高压根治手术适应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一氧化氮吸入作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肺血管扩张能力的方法 ,寻找筛选肺动脉高压手术适应证的最佳标准。方法 选择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 5 3例 ,分别行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每例在基础状态下 ,吸入纯氧或一氧化氮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3例吸入一氧化氮、纯氧与基础状态下相比较 ,肺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及平均压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主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及平均压两两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在吸入一氧化氮及吸氧后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吸入一氧化氮和吸氧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6例采取手术治疗。结论 术前吸入一氧化氮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下降与否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PGI2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静脉注射PGI2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对体循环动脉压影响很大,且有很多副作用,如头痛、眩晕、腹痛、流感症状、恶心呕吐及心率失常等.但吸入PGI2具有明显选择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而对体循环动脉压影响不大,并成功地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如ARDS、心肺转流术后或右心衰伴肺动脉高压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吸入PGI2处理肺动脉高压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大鼠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动脉压和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原位离体肺灌注模型建立后,调整气管导管深度致左侧肺OLV,FiO_2为100%,打开连接于呼吸回路的雾化器,A组吸入生理盐水,B组吸入伊洛前列素0.05μg·kg-1·min-1,C组吸入伊洛前列素0.1μg·kg~(-1)·min~(-1),记录灌注10min(T_1)、雾化吸入10min(T_2)和OLV 1h(T_3)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左心房引流液氧分压(PaO_2)。通过测量T_1、T_2和T_3时的左心房引流液PaO_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实验结束分别取双侧肺组织进行电镜检查。结果 与T_1时比较,T_2、T_3时三组MPAP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B、C组MPAP明显低于A组(P0.05),且C组MPAP明显低于B组(P0.05)。与T_1时比较,T_2、T_3时三组OI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C组OI明显高于B组(P0.05)。相对于B、C组通气侧,A组通气侧与A、B、C组非通气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核膜外突内陷,部分板层小体排空。结论 在大鼠原位肺灌注模型中,单肺通气期间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能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减少肺内分流并增加氧合。  相似文献   

8.
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自1989年5月至1996年5月,我们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57例,死亡11例,死亡率3.1%;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者30例,死亡6例,死亡率20%。可见影响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合并重度PH。通过对VSD合并...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及其原因、病理,分别讨论前列腺素类,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腺苷类、新型钙通道阻滞药和外源性一氧化氮等药物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2012年北京安贞医院4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Pm〉50mmHg)的手术治疗患儿,男21例、女19例,年龄(7.2±3.3)岁,体重(19.6±7.1)kg。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组Ⅰ(Group=0,n=20,男/女:12/8)经中心静脉持续泵入硝酸甘油;组Ⅱ(Group=1,n=20,男/女:9/11),经中心静脉持续泵人前列腺素E1(PGE1)脂质微球。以气管内插管时间(Tintubation)为因变量(Y),以患者年龄(Age)、体外循环时间(TCPB)、术后平均肺动脉压(PAPm)、术后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术后体循环压力/肺循环压力(Ps/p)、用药分组(Group)、术后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术后右心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为自变量(X),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40例患儿围手术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分组[Group,x1,P=0.004,95%CI(-71,-16)]、TCPB[x2,P=0.011,95%CI(0.9,5.8)]、术后PAPm[x3,P=0.004,95%CI(3.2,13.3)]、术后RVSWI[x4,P=0.003,95%CI(-16.9,-4.3)]和术后PVRI[x5,P=0.03,95%CI(-0.29,-0.02)]。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回归方程为:Y=-0.60x1+0.54x2+2.22x3-1.70x4-0.15x5。结论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临床监测指标中,是否应用PGE1脂质微球、TCPB、术后PAPm、术后RVSWI和术后PVRI与患儿的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肺动脉高压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及其原因、病理,分别讨论前列腺素类、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腺苷类,新型钙通道阻滞药和外源性一氧化氮等药物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心脏移植经过多年发展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终末期心脏病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则为心脏移植带来挑战。研究表明,术前病人的肺动脉压力与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1])。一、心脏移植受者术前的肺动脉高压最近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肺高压定义为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最终引起右心衰竭,乃至死亡~([2]),其血流动力学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症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围术期分析表明,在无Swan-Ganz导管的情况下,获得良好手术疗效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前尽可能使病人有良好的思想准备,全身情况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对手术过程进行周密的考虑和设计。(2)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呼吸管理,尽管缩短阻断循环时间,维持循环的稳定,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操作熟练,轻柔,仔细,杜绝残余漏。(3)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循环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儿)的疗效.方法 32例患者(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一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应用血管扩张药扩张肺动脉,降低肺阻力;另一组以减少右心做功为目标,通过应用缩血管药物,维持正常的血管阻力和心排出量,降低右心做功,减少右心衰的发生.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右心做功、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之间的差别.结果 畸形纠正后使用缩血管药物组与使用扩血管药物组相比结果如下:主、肺动脉压力倒置6.25%对56.25%;右心衰发生率6.25%对93.75%;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68.00±7.17)h对(115.00±13.68)h;ICU停留时间(5.0±0.8)天对(8.0±1.5)天;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6.25%对81.25%;病死率0对12.5%.结论 通过应用缩血管药物,恢复外周血管阻力、维持适当的心排量、降低右心做功、维护右心功能为目标的新治疗理念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1999年 5月 2 7日为 1例病史9年的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患者现已存活 10个月 ,生活质量良好。本文重点讨论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一、一般资料患者为男性 ,2 6岁 ,体重 6 0kg ,O型血 ,全心功能衰竭 ,心功能Ⅲ~Ⅳ级。术前各项检查结果为 :(1)胸部X线检查 :心脏阴影明显增大 ,心胸比例 80 % ,两肺淤血征象。 (2 )动态心电图 :全程示心房纤颤 ,心率 5 1~ 15 5次 /min ,平均 6 5次 /min ,多源频发室性早搏 136 4次 /2 4h ,成对室性早搏 5次 /2 4h ,ST、T呈鱼钩样改…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脏手术技巧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手术治疗日益增多,而围术期的处理对于手术成功和术后的恢复起着很大的作用[1]。我们于1993年11月~1997年6月收治了51例3岁以下VSD伴中至重度...  相似文献   

17.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病婴外科治疗中 ,对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十分重要。现介绍我们2 8例的处理经验如下。临床资料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手术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压比 ,即sPAP/sBP≥ 0 75 )先心病病婴 2 8例 (同期先心病直视手术 2 38例 )。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心脏B超检查和体外循环前直接测压证实。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2~ 12个月。室间隔缺损 (室缺 )17例 ,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7例 ,其中心内型 4例 ,心上型 3例 ;部分型房室隔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6例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6例晚期心肌病患者接受同种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术期免疫抑制剂采用赛尼哌诱导方案。维持治疗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方案,术后保持低水平的中心静脉压。随访23~30个月,平均(25.6+4.2)个月。结果6例受者均存活。1例因牙髓感染并发败血症致胸部伤口延期愈合.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脑疝形成行开颅手术。所有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受者均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围术期适当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合理应用强心利尿,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和重视受者的个体化治疗是防治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近2年该院手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由于婴幼儿呼吸循环生物特点,护理中应严密监测肺、肾功能,维持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保持各引流管通畅,注意输液速度。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受者术前肺动脉压对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脏移植手术的105例受者临床资料,以肺动脉平均压(mPAP)作为诊断标准,确定mPAP预测心脏移植预后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受者分为低mPAP组(66例)和高mPAP组(39例)。比较低mPAP组和高mPAP组受者的术中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和术后指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率、IABP辅助时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率、ECMO辅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比较两组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mPAP预测心脏移植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0.5 mmHg。高mPAP组受者的ECMO支持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均高于低mPAP组(均为P < 0.05); 两组受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IABP支持率、IABP辅助时间、ECMO辅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高mPAP组和低mPAP组受者的术后1、2、3、4年的生存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术前肺动脉压力与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预后密切相关,mPAP=30.5 mmHg是预测心脏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高mPAP组受者围手术期ECMO支持率高,围手术期病死率高,但并未对术后中、远期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