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C- TGA)是一种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我们对 6例 C- TGA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6例 ,男 4例 ,女 2例。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C- TGA,均为 SL L 型。6例均合并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3例合并肺动脉流出道狭窄 ,其中 2例瓣膜狭窄 ,1例瓣膜 -瓣环 -瓣下狭窄。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室间隔缺损(VSD)均经右心房 -二尖瓣径路行补片修补 ,其中 3例经二尖瓣孔、3例切开二尖瓣小瓣叶修补。 VSD前上缘采用倒钩“U”形缝合 ,从右心室面进针 ,右心室面近 VSD边缘出针 ,间…  相似文献   

2.
3.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纠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纠治,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方法室间隔缺损修补:10例经右心房二尖瓣或解剖左心室切口,缝针经室间隔缺损置于室间隔左侧面;7例经解剖右心室切口缝针直接缝于室间隔左侧面。结果经解剖左心室修补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0%,而经解剖右心室的发生率为14%。14例伴不同程度的肺动脉流出道梗阻,除1例作瓣交界切开,余13例均采用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连接。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1.76%。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室间隔缺损修补经解剖右心室修补为好,肺动脉高压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心脏畸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9月至1994年3月手术治疗33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心脏畸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35岁(平均11岁)。其中SLL型31例,IDD型2例,手术修复室间隔缺损28例,肺动脉狭窄29例(14例应用外带瓣管道,其中9例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5例为带戊二醛处理的猪肺动脉瓣的人工管道),修补房间隔缺损15例,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成形2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和改良Fontan手术各1例。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个月余人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入院体检:心率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3/66mmHg;神智清楚,自主体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不仅从生理上,而且从解剖上得到了纠正。方法:资料为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9例CTGA患者,年龄2-16个月,体重3.1-11kg。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心排血量和心功能测定,9例患者均施行Double-Switch术,合并的其它畸形都予以纠治。结果:9例患者均存活,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小婴儿CTGA应尽可能早期选做Double-Switch术,使心功能尽可能适合机体的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心房及大动脉双调转术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心房及大动脉双调转手术17例.8例行Senning+大动脉调转术,年龄11个月~11岁,中位年龄3.7岁,其中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3例曾行肺动脉环缩术-左心室锻炼.9例行Senning+ Rastelli手术,年龄5~24 岁,中位年龄9.0岁,其中5例行室缺扩大术.结果 Senning+大动脉调转手术组主动脉阻断183~282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4~984 h,引流208~1496 ml.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病愈出院;右侧膈肌麻痹1例,行膈肌折叠术后病愈出院.Senning+ Rastelli手术组主动脉阻断132~380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8~276 h,引流108~1780 ml,术后ECMO辅助循环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 对于年龄较大的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病儿,心房及大动脉双调转术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指房室(atrioventricular,AV)和心室大动脉(ventriculoarterial,VA)连接的不一致,ccTG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大多数ccTGA病儿合并其他心脏畸形。ccTGA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的变化取决于其合并的畸形。  相似文献   

9.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及中远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其术后中远期结果。方法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cTGA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51岁(33.3±12.8岁),体重47~90 kg(60.9±14.7 kg)。单纯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后机械瓣功能不良1例。术前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6.2%±11.6%,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6例。18例cTGA患者均施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瓣周漏2例,分别于术后7 d和30 d行瓣周漏修补术后治愈。随访16例,随访时间57.0±40.7个月;随访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9.2%vs.56.2%±11.6%;t=2.062,P〉0.05),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12例,Ⅲ级4例,与术前比较心功能分级Ⅲ级者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结论cTGA形态三尖瓣置换术能防止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其中远期结果满意;随访期间,形态右心室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大动脉转位的经验。方法 2008年8月~2016年12月,我们对23例大动脉转位患儿施行ASO。全麻、低温(18~22℃)、低流量(50 ml·kg~(-1)·min~(-1))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据病情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13例在出生72 h内行急诊ASO;3例行快速二期;7例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45~60 mm Hg,反而使左心室得到锻炼,一期行ASO。结果术后死亡1例,早期院内病死率4.3%(1/23)。主动脉阻断(113±24)min,体外循环转机(150±22)min。术后早期6例患儿应用改良腹膜透析。术后患儿呼吸机辅助72~159 h,中位时间85 h;重症监护室时间5~10 d,中位时间6 d;住院时间15~24 d,中位时间20 d。术后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功能良好,无心室反常运动,未见残余分流及梗阻。20例随访1~7年,平均4年,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结论 ASO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方法,在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个体化对待,注重细节及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双调转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调转手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行双调转手术治疗cTGA合并心内畸形病儿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15岁,平均8.4岁。SLL型6例,IDD型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右室双出口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狭窄6例;3例SLL型为右旋心,1例IDD型为左旋心。手术方式包括改良Senning+Rastelli 4例,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手术、Senning+Rastelli手术、改良Senning+Switch手术各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行改良Senning+Switch手术者,死因为左心功能衰竭。早期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室分离各1例,胸腔积液和低蛋白血症2例。随访2—24个月,恢复良好,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胸片显示,窦性心律5例,结性心律1例,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双调转手术可以达到解剖矫治cTGA合并心内畸形,早期手术死亡率低,中、远期心功能效果良好。SLL型病例采用改良Senning心房内调转手术效果优于Senning和Mustard手术。  相似文献   

12.
双调转术治疗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我们应用双调转手术治疗4例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病儿,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心脏位置异常的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的新方法。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1年采用"一个半心室修复"治疗心脏位置异常的cTGA患者1例,男,5岁1个月。检索PubMed、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文献数据库,复习采用"一个半心室修复"治疗cTGA的相关文献。结果我院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1 d痊愈出院。出院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肺静脉-左心房及下腔静脉转流通畅,双侧上腔静脉-肺动脉连接通畅,心室-大动脉连接正常,心室流出道通畅,心室水平分流消失。共检索3篇文献报道采用"一个半心室修复"策略治疗cTGA,其中仅有1篇文献报道了对心脏位置异常的复杂cTGA采用一个半心室修复,平均随访59.2个月,一个半心室修复延长了右心室-肺动脉外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肺静脉梗阻和心律失常、改善了心功能。结论对心脏位置异常的复杂cTGA患者,一个半心室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分期双调转解剖矫治术治疗先天性左心室退化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4例左心室退化CCTGA患儿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2.5~72.0(34.4-24.0)个月;体重5.1~23.0(12.7±4.9)kg。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确诊。主要合并畸形: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限制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7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一期左心室训练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平均间隔时间0.67~34.0(10.23±9.47)个月。结果一期左心室训练术后无住院死亡,随访结束时形态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mLVEDd)及形态左心室(mLV)后壁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室间隔位置较术前略向形态学有心室侧(mRV)移位,三尖瓣关闭不会(TR)较术前减轻,跨肺动脉环缩带压差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形态左心室压力与形态右心室压力比值(PmLV/PmRV)显著增大(P〈0.05)。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14.3%(2/14);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猝死。术后早期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房性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气道出血、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腹膜透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二次气管内插管各l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2~8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亡率8.33%(1/12),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心功能I级8例,Ⅱ级3例。主要晚期并发症:左心功能不全3例,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结论分期双凋转解剖矫治术治疗左心室退化CCTGA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但术后左心功能不良和新出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Double Switch术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二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u QY  Wang XQ  Guo Y  Guo SX  Yang XB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604-606
目的 介绍解剖矫治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特点。方法 2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患者,1例9个月,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行Senning加动脉调转术;1例23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行Rastelli加Senning术。结果 2例患者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超声检查心室功能正常,心内隧道和心外管道通畅。无三尖瓣反流。结论 Double Switch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同种带瓣主动脉用于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同带瓣主动脉 过适宜处理后,用以治疗1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其中内脑正位型14例,内脏反应型4例,均合并室间隔缺损。方法手术缝闭肺动脉瓣口,修复VSD,用经过冷冻处理的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连接功能右心室和肺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调转手术和传统修复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19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22岁,平均8.6岁.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18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狭窄17例,房间隔缺损4例,肺动脉高压2例.手术方式包括双调转手术解剖矫正修复15例,传统修复术治疗心内畸形4例.结果 双调转术后死亡1例,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反复胸腔积液2例.传统心内修复术后无死亡病例,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双调转手术存活者随访6个月~4年,均为窦性心律,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射血分数51%~68%.传统心内修复术存活者随访1年,3例心功能达Ⅰ~Ⅱ级,射血分数52%~61%;1例心功能Ⅲ级,射血分数40%.结论 双调转手术解剖修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早中期效果良好,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对于右心室功能较好,无三尖瓣畸形的患者,如果存在影响双调转效果的因素,仍应选择传统心内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于 1987年 4月~ 1999年 6月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为 7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病人实行纠治术 ,术后死亡 9例 ,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1例 ,女 30例 ,年龄 3~ 37岁 ,体重14~ 74 5kg。属功能矫正型大动脉左转位 (SLL)型 5 3例 ,功能矫正型大动脉右转位 (IDD) 16例 ,解剖矫正大动脉右转位 (SLD)型、解剖矫正大动脉左转位 (IDL)型各 1例。合并房缺 (ASD) 2 1例 ,室缺 (VSD) 6 4例 ,肺动脉狭窄 (PAS) 6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 ,左房室瓣关闭不全 2例。术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左室训练术治疗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24例左心室退化的cCTGA患者行左室训练术,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0.17~22.00(3.73±4.35)岁;体重5.10~61.00(15.71±10.95)kg。主要合并畸形:三尖瓣关闭不全(TR)23例(轻度11例、中度7例、重度5例),限制型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5例,卵圆孔未闭5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5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确诊,形态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mLVEDD)8~32(21.56±6.60)mm,形态学左心室(mLV)后壁厚度2~7(4.29±1.52)mm,形态学左心室与形态学右心室(mRV)压力比(PmLV/mRV)0.12~0.65(0.41±0.12)。手术均采用胸骨上端小切口或胸骨正中切口,在全身麻醉下完成肺动脉环缩术。结果术毕测压PmLV/mRV 0.57~0.93(0.76±0.10);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双心室结构和功能良好,室间隔位置较术前略向mRV侧移位,mLVEDD较术前略增大,TR较术前减轻。术后随访1~35个月,无远期死亡。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mLVEDD 14~40(26.17±7.11)mm,mLV后壁厚度4~9(4.95±1.44)mm,PmLV/mRV 0.52~0.98(0.72±0.16),TR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中14例患者完成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结论左室训练术应用于左心室退化的cCTGA患者安全有效,mLV压力负荷及后壁厚度增加,mLV腔扩大,且TR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