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921113"放射事故四例急性放射病人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总结临床经验,本文作者报告一起60Coγ射线事故引起4人受照的剂量估算、临床经过和诊断治疗。方法剂量估算是采用现场模拟试验和手表红宝石热释光测量,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析方法。临床诊断根据患者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在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美国生产的GM-CSF。结果1例中度(偏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例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例过量照射。4例病人经过62~68天住院积极治疗,病情好转,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从医疗实践中我们着重总结以下几点:①及时、正确地早期诊断;②根据国家标准的治疗原则积极治疗;③GM-CSF使用时注意选择时机和注意使用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一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骨髓象观察骈淮媛王桂林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造血功能损伤是急性放射病(ARS)的基本病变之一,骨髓象动态观察能客观反映造血系统的损伤与修复规律,并为ARS分度、分期提供依据及指导治疗。作者对1例中度骨髓型ARS...  相似文献   

3.
全身(全淋巴)照射后100例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过程中用全身照射(TBI)或全淋巴照射(TLI)预处理,研究受照不同剂量患者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造血恢复及相关合并症。方法100例患者(白血病91例,其他肿瘤9例)接受500~1000cGyTBI或TLI和超大剂量化疗作预处理。结果均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白细胞降至(0~0.15)×109/L,骨髓空虚,合并各种感染和出血。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抗感染,应用GM-CSF或G-CSF积极支持治疗及保护隔离措施,92例造血恢复,8例死于不同感染和出血。结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起主要治疗作用,不同造血因子用于治疗急性放射病,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事故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观察17例经大剂量照射预处理的PBSCT患者外周血象、体温和症状。结果照后第8~12天,WBC均值<1×109/L,未用G-CSF者白细胞持续此低值至13.3天,29%的患者体温>38.5℃,经无菌处理和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均能平稳渡过骨髓抑制期而不出现典型的急性放射病极期表现。结论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应用G-CSF以缩短骨髓重建时间,严格实行全环境保护和及时、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PBSCT患者能够顺利渡过放射病极期,较少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骨髓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SC)损伤所致的造血抑制是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旨在观察人基因工程重组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对HSC有无辐射防护作用以及化学修饰对rhSOD抗辐射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用照射小鼠的外源性脾结节(CFU-S)形成法。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rhSOD和PEG-SOD均能明显提高CFU-S形成数,其中rhSOD在照射前1小时给药效果好,而PEG-SOD在照射前2~3小时给药作用更为明显。结论:rhSOD具有对骨髓造血于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化学修饰后SOD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而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一例中度急性放射病伴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病人的护理王维平程京凤臧淑伟薛凤珠刘凤莲宁雅君张石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洁净病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是由辐射引起的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感染出血是ARS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临...  相似文献   

7.
一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极重度放射烧伤病人的营养治疗江岷王桂林陈虎罗庆良叶根耀秦茂权陈莉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江岷王桂林陈虎叶根耀秦茂权陈莉);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罗庆良)急性放射病(ARS)主要依靠综合对症治疗,如果中度骨髓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3 融合蛋白(G3) 对猕猴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时,促进白细胞( WBC) 、血小板(PLT) 的恢复功能。方法 猕猴20 只,60Co 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吸收剂量4 Gy,照后立即分别按40 μg·kg-1d-1 和20 μg·kg-1·d- 1 经皮下注射G3 ,连续注射20 天,照后隔日连续观察外周血象变化,临床表现,观察35 天,实验结束进行骨髓象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最低值、早期恢复峰值,G3 组均高于对照组;照后血象低谷期(13 ~21 天)的平均值,G3 组也都高于对照组,G3 可缩短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和PLT 减少期的时间。结论 G3 对猕猴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可明显促进WBC、ANC和PLT的恢复,减少出血感染,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技术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检测42例患者骨髓Ki-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表明,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1例MDS(RAEB-T)患者(1/6)发生了GGT→AGT的点突变,此患者诊断后3个月转为急性白血病。在急非淋白血病(ANLL)患者中(3/9)检测到上述同样位点点突变,其中1例发生了GGT→AGT和GGT→TGT的双突变;7例ANLL缓解期患者未检测到Ki-ras的突变;2例小细胞低血色素贫血和1例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降低患者亦检测到突变。对实验结果特别是Ki-ras癌基因的点突变在MDS转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观察辐射对红细胞膜损伤的远后效应。方法应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ercol梯度密度离心、NO-2通透速率测定、DIDS通透抑制率测定等方法,分析5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受照后第6年红细胞膜蛋白组成与功能。结果辐射对膜蛋白的损伤持续存在,损伤特征为带8蛋白含量减少,带3蛋白阴离子转运功能低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ARS年轻红细胞对NO-2通透时间延迟较中、老年细胞变化明显;ARS红细胞对DIDS通透抑制效应下降。结论结果提示,辐射对红细胞膜蛋白的损伤环节在骨髓红细胞合成期;ARS红细胞膜外侧带3结合位点可能发生病变,导致阴离子转运功能下降;同时,ARS红细胞可能存在提前衰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五例重、中度急性放射病病人造血功能远后效应随访观察报告许燕群周虹温伟荣造血功能的损伤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重要病变。对造血功能损伤恢复及变化的观察研究是急性放射病(ARS)远后效应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曾对上海“6.25”60Co源辐射事故中5例重、中度...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在白血病及肿瘤病人大剂量放化疗白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rhGM-CSF可明显改善屏蔽全骨盆后6.5Gy60Cor线照射犬的临床症状,加速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提高白细胞的最低值,缩短白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可明显增加照射犬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细胞数,促进骨髓CFU-GM的增殖,提高骨髓细胞的粒/红比值。可应用于事故性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规律。方法用PCR法研究红细胞CR1数量基因的变化,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研究红细胞CR1活性变化。结果5例放射病病人的红细胞CR1数量基因无变化,而红细胞CR1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值。在事故发生后4.5年红细胞CR1活性才恢复正常。结论结果说明放射病病人红细胞CR1活性的变化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规律。方法 用PCR法研究红细胞CR1数量基因的变化,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研究红细胞CR1活性变化。要5例放射病病人的红细胞CR1数量基因无变化,而红细胞CR1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值。在事故发生后4.5年红细胞CR1活性才恢复正常。结论 结果说明放射病病人红细胞CR1活性的变化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5.
王边福  苏枭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1):663-665
目的 研究HLA-DRB1基因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法(PCR-SSP),对37例创伤后MODS患者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测定,并与相应健康人52例结果比较。结果 创伤后MODS患者HLA-DRB1*1501 ̄DRB1*1502(编码HLA-DR2抗原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检测42例患者骨髓Ki-ras癌基因等12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表明,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I1例MDS(RAEB-T)患者(1/6)发生了GGT→AGT的点突变,此患者诊断后3个月转为急性白血病,在急非淋白血病(ANLL)患者中(3/9)检测到上述同样位点点突变,其中1例发生了GGT→AGT和GGT→TGT的双突为;7例ANLL缓解期患者未检测到Ki-ras的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5Gy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G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最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愉(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 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观察了不同剂量的rhG-CSF对6.5Gy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予受照小鼠每日rhG-CSF1.25、2.50及5.00μg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以5.00μg剂量组效果为最佳,照射后10d骨髓及脾脏CFU-GM,暴增型红系祖细胞集落(BFU-E)及混合型祖细胞集落(CFU-Mix)含  相似文献   

19.
rhG-CSF在一例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hG-CSF在一例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陈虎王桂林罗庆良胡亮钉江岷秦茂权夏贞彪近10年来,重组人类造血生长因子(rhHGF)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相似文献   

20.
11 例急性白血病及中- 高恶性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采用自体/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的大剂量化疗。骨髓或外周血造血祖细胞回输后,开始使用G- CSF 2.5- 5 μg/kg,1/日。G-CSF使用天数分别为: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组11±2 d;自体骨髓移植组18±2 d;异基因骨髓移植组20±2 d。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外周血象恢复时间缩短,骨髓及外周血CFU-GM ,BFU-E, CFU -m ix 培养和CD34+ CD38+ 、CD34+ CD38- 细胞检测表明造血祖细胞恢复良好。G-CSF能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缩短骨髓空虚期,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