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名代表着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辨病是形成“理法方药”诊治体系的基础。“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诊断模式没有认识到中医病名的自身价值,不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目前,中医诊断普遍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如何在不丧失自身优势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为现代疾病寻求一个恰当的中医病名已成为当前在学术界引起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荣翔 《新中医》1996,28(3):5-7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章荣翔主题词疾病,命名法,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十余年前中医界对辨病与辨证问题作过一番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辨病辨的是中医的病还是西医的病。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观点,曾经一度占很大优势。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自有中医的病名,这个“本”...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用中医的病名作诊断,是突出中医特点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医的临床诊断,除了祖国医学原有的病名以外,尚有多种病理、病机之类的术语,以及医生自己随意选用的病名,因而病名诊断很不统一,影响经验的重复验证和整理提高,因此,正确使用中医临床诊断的病名,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些人误认为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甚至只能辨证,不能辨病,因此便错误的认为中医没有病名,实际上中医自古以来是讲辨病  相似文献   

4.
肾内科疾病中医病名考辨赵进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病名规范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使中医病名科学化、规范化,则是中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因为没有明确诊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无从谈起。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疾病命名...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中医 ,临证实施中、西医“双重诊断”,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尤其对于急危重症、疑难病症 ,不能动摇。“双重诊断”是患者的呼唤 ,法规、法律的指向 ,“双重诊断”功在病人 ,也利在医生 ,并且是合理应用中、西医治疗手段的前提。中西医毕竟共处于医学科学的矛盾统一体内 ,其研究的疾病对象是共同的 ,因而中、西医各自的诊断方法、诊断内容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转化、互相统一。通过辨主症、辨病名、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 (病理生理 )、辨病性、辨疗程七个方面的分析 ,表明西医“辨病”(指西医的诊断及其方法 )可以帮助中医“辨证”(泛指中医诊断 ) ,借鉴西医“辨病”的方法和内容 ,关系中医自身学术的发展 ,尤其是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病本身就包含着辨证,在辨证中也包含着辨病。对于中医辨病的含义有两种:(1)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临床证状为依据、四诊为手段、八纲等辨证方法为核心来确定疾病的病名,如太阳病,痉病等。(2)根椐临床表现,按辨证所得的结果,对照多种类似疾病的特点,进行鉴别比较从而确定病名。这实际上就是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共同搞好辨病和辨证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是辨西医的“病”;“辨证”是辨中医的“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在目前来说,几乎已公认为搞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医也有“病”(病名),如“疟疾”、“痢疾”、“肺痨”、“咳嗽”、“胃痛”、“腹痛”等等,但是它的含义,仍不离“证”,不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证候”而已。如中医的所谓“疟疾”,是以“寒热往来,发有定候”为主征或定义的,而西医“疟疾”的诊断,一定要找到“疟原虫”。中医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漫谈中医辨证辨病与病历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 ,其总的诊疗特点是辨证论治。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医学更强调辨证。历代医学从不同角度辨证 ,而在辨病方面不是很规范 ,但也提出了辨病的观点 ,如徐灵胎说 :“欲治病者 ,必先识病名” ,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每一篇先列辨××病 ,接着才“脉证并治”。现代中医病历书写中要求中医诊断规范化。先辨病 ,再辨证 ,笔者在临床中碰见一些问题 ,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1 .辨证中医学认为辨证是在诊法基础上 ,运用中医理论 ,经…  相似文献   

10.
溯因·辨证·辨病——论治三大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阐述并例举中医“论治”的三大要素——溯因·辨证·辨病。当前中医临床界颇多医家主张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示“论治”中的“溯因”不可忽视,并主张将此“论治三要素”加以融会理解。认为现今的辨病,应包括中西医病名,而且西医病名已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一、病名杂乱,多数病名缺乏基本概念。中医内科是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诊治疾病的学科,但《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中内》)对病、证、症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对疾病的命名杂乱,有的以病立名,如感冒,痢疾等;证候立名,如“郁证”、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两个关键证型的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突出特点。而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则是当今中医诊疗思想主导潮流的集中体现。笔者在近期出版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防治》的专病专著中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SARS,简称“非典”)的中医病名命名为“肺毒疫”。依据其传变规律共列出 2 0个常见证型。其中有两个最为关键。一个出现在发病初起的高热期 ;一个出现在肺部有影像学改变的极期。如能抓住这两个本病的要害证型 ,就能既辨病又辨证 ,以避免在“诊断上虚实不分 ,治疗上实实虚虚 ,损不足而益有余。”在“非典”的病程中 ,有两个典型证候 ,就是…  相似文献   

13.
中医病名规范,目的是为统一中医诊断标准。病名不规范就无法统一诊断标准。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病、症、证混同不分,过于强调辨证,忽视了辨病,并逐渐有取代辨病的趋势。因之病名杂沓纷纭,极不规范。并且存在着一名多病与一病多名的问题。中医病名要规范,必须明确病、证、症三者的概念,分清其区别与联系,把病和证区别开来;以症名病的,必须有明确的病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个病必须从类病中分化出来;见于病名阶段的单个症状又须归到一个病中去。只有理清这些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中医病名达到规范的目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专题研究组曾就中医病名诊断规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本刊将选刊这方面的文章,藉以征求广大中医界的意见,来共同完成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中医辨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亮  周文学  段锦  李曦 《中医杂志》2005,46(7):486-488
通过对中风病病名的变迁、演变到统一的分析及中风病辨病与辨证治疗效果的比较,认为中风病的治疗虽然辨证与辨病缺一不可,但辨病更有针对性.应重视中医辨病,有利于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各地对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渊源与实质的探讨,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使祖国医学这一重要特点,得到了提高与深化。但是对祖国医学辨病论治的阐述犹嫌不足,有的囿于“西医辨病,中病辨证”,有的将中医病名废而不用。这种现象对发掘整理祖国医学宝贵遗产是不利的。洄溯历代中医典籍,都非常重视辨病论治,对疾病的诊断,专病专方的应用,积有丰富的经验。为提高对辨病论治的认  相似文献   

16.
浅论病与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祖国医学关于病与证及其认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病即是证,证即是病,辨病就是辨证,辨证就是辨病;二是主张辨证论治,认为祖国医学有证无病。由于上述认识的影响,近几年来出版的中医书籍,虽然论述祖国医学的病,一般只提病名,不叙述病的临床症侯,不深究病的损害位置,不论述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或者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及其对病的认识,治疗采用中医的  相似文献   

17.
谈谈辨中医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这里为什么要谈中医的辨病问题,得先从目前常常讲到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提法谈起。目前常说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所谓辨病,实际是指辨西医的病,辨证是辨中医的“证”。中西医互相结合,有利于认识疾病的本质,有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质量,是很对的。  相似文献   

18.
武风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1):21-21
1 中风病的辨病与分期治疗中风 ,宜辨病分期 ,分类辨证。辨中风可分为 :中风总病名→子病名→病期→证类→证名。所谓辨病是指辨中医中风之病名如大厥 ;或西医病名 ,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期包括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证类指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名即证型 ,如络脉空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中医现代化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由中医还是西医病名统领辨证的争论也随之而来。主张由西医痛名统领辨证者丢掉了中医病名的诊断过程和相应的鉴别诊断。应当明确的是,先辨西医的病,后辨中医证的作法有诸多弊端,不符合中医应有的临床思雏规律。而是应先辨概念较大的中医的病,再在此病名统领下辨出中医的证,然后在证下辨出概念最小的西医的痛。这种过程才符合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满足了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是重辨证而轻辨病,导致了许多病名不明确甚至病名与症名相同,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的发展和中西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可以借鉴,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为了避免形面上学的思维误区,本文将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