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肠癌粪便脱落细胞及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诸多急性传染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一些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上升.大肠癌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欧美和日本等大肠癌高发国家的研究证明,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是促发大肠癌的重要环境因素(外因),患者遗传上的缺陷,如多种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又是大肠癌发病的内在因素,这些相关的内外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也是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为主是我国一贯的卫生工作方针,也是大肠癌防治工作的重点,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深入研究大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从病因上着手防病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一级预防,而提高早癌和癌前疾病的检出率则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众所周知,大肠癌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癌前病变(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二是从癌前病变发展为癌有一较长的过程(平均7a).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通过普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经过内镜的微创治疗,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提高早癌治愈率.下面几篇论文将围绕大肠癌早诊、早治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专家的兴趣,提出更深入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61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P53抗癌基因点突变,结果在2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检测出2例有P53基因的点突变,在35例髓系白血病中检测出1例有P53基因的点突变。临床观察3例P53基因点突变患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其中2例病程进展凶险。结果显示,P53抗癌基因点突变导致功能失活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判断预后和化疗反应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重视粪便脱落细胞检查在大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迄今 ,应用粪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进行自然人群筛查仍然是大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为进一步改进筛检技术 ,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人们把目光转向其他无创性大肠癌筛检技术的研究 ,例如粪便大肠癌伴随抗原、粪便微量白蛋白、直肠黏液T抗原、粪便促腐因子 (decay accelera tingfactor)和甲烷呼气试验等。然而上述“肿瘤标志物”均非大肠癌的特异性产物 ,故单项检测敏感性较低 ,多项联合检测又会明显降低它们的特异性。为此 ,开发出更有效、更实用的大肠癌筛检技术 ,已成为大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突变进行大大面积筛检,建立简便 可靠的检测HBV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 Pre-C基因突变。结果:在10份HBeAg阳性标本中,有8份PCR阳性,SSCP显示有2份标本有HBV Pre-C基因突变,直接测序证实为非终止密码突变。48份抗-HBe阳性标本中,有12份为PCR阳性,有8份SSCP显示PCR产物单链泳运动状态异常,其中4份标本经直接测序证实在1898位发生了G→A变异,出现了TAG终止密码突变。结论: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 Pre-C基因点突变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稳定、简便、快速,能基本满足临床大面积大样本筛检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PCR—SSCP方法研究血液系统肿瘤的p53d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34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p53基因第5、8显子进行研究。结果:从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12,8.3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20%),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5,40%),2例多发性骨髓瘤(MM)(2/8,25%)中发现了p53基因突变。其中1例AML,1例NHL及1例MM,均在检测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p53基因突变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及疾病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粪便p53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连续就诊的62例胰腺癌、19例壶腹癌及胆管癌、7例结肠癌及6例胃癌患者的粪便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按性别、年龄配对选择慢性胰腺炎21例,良性上消化道疾病18例及正常人55例作对照。结果:粪便p53突变率在胰腺癌患者为37.1%(23/62例),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是46.9%(15/32例);对照组中,良性消化道疾病为12.8%(5/39例),正常人为5.5%(3/55例)。消化系肿瘤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病变组。结论;粪便p53突变检测是一种潜在的无创性消化系良、恶性病变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旁淋巴结p53基因检测与Dukes B期大肠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30例Dukes B期大肠肿瘤患者,取癌灶组织、癌旁淋巴结组织及远切端正常大肠粘膜组织,选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法行p53基因第5~8外显子检测,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30例患者中,p53基因突变率为43.3%(13/30),有癌旁淋巴结p53基因突变的大肠肿瘤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未突变者(80%比12%,P<0.05)。结论:癌旁淋巴结p53基因检测将有助于发现病理检查中所不能发现的微转移灶和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或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基因改变,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演绎着重要角色。APC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新疆妇女人乳头瘤病毒16型(13PV16)的感染状况。方法:用PCR及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妇科门诊普通患宫颈脱落细胞及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HPV16E6),以普通门诊患宫颈脱落细胞及分泌物DNA作为样本,以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作为扩增的靶基因,同时以人β—actin基因片段作为细胞内参照,借助于两对引物,两个特异的荧光探针,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这两个片段进行扩增,得到单位细胞HPV16E6的相对含量;同时进行定性PCR检测。结果: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59例中,β—actin阳性154例;HPV16E6阳性共12例,阳性率为7.8%。PCR与FQ—PCR结果基本一致,但FQ—PCR更敏感。结论:建立的FQ—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HPV16E6基因的方法,能反映单位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可用于性传播感染(STI)及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13.
p53蛋白和基因最早发现于1979年,曾经被认为是肿瘤抗原、原癌基因,直到1991年才确证为抑癌基因。p53的功能是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当细胞DNA遭受破坏时,p53通过p21使DNA复制终止,细胞停在G1期,从而使破坏的DNA得以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启动程序死亡,引发细胞自杀。这样基因组DNA的改变就被消除,防止了癌症的发生。 如果p53发生突变,抑癌功能丧失,就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容易发生癌症。人类所有肿瘤中p53突变平均发生率为50%左右,HCC组织的p53突变率为16%~50%(平均30%),突变的种类和频率与HCC的诱发因素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p53研究的深入,p53突变检测在HCC的发病、诊治和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 (RFP)耐药性的意义。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50例耐RFP(单耐和多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例RFP敏感菌株、35例耐RFP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用PCR-SSCP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结果 50例耐RFP菌株中有45例PCR-SSCP条带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条带有明显差别,与药敏试验结果做对比,PCR-SSCP检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12例敏感菌株与H37Rv条带一致,35份肺结核病人痰标本,21份痰PCR扩增阳性,15份SSCP图谱与H37Rv图谱有差别,而且PCR-SSCP28份图谱与H37Rv有差别,阳性率为80%。结论 PCR-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快速、简便、易行,有望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快速测定,并将成为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RFP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粪便中p53与APC突变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患者粪便中检测p53、APC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和意义。方法从36例大肠癌患者、10例大肠腺瘤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应用PCR-SSCP法检测粪便中p53、A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6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p53及/或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7.78%(19/36),二者突变率分别为52.78%(19/36)和36.11%(13/36);10例大肠腺瘤中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0%,APC为20%;30例正常对照粪便中p53、APC基因突变检出率均为0%。p53的突变随大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APC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中p53与APC突变在大肠癌诊断和筛查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患者粪便中检测p53、APC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和意义。 方法:选取2005年6月-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36例、大肠腺瘤患者10例,经全结肠镜检查并证实的正常对照30例,共76例。其中3例为手术前大肠癌患者,余73例均为门诊全结肠镜检查病人。收集患者肠镜检查前或手术前新鲜粪便标本。所有粪便标本收集后立即保存于-20℃,并在3h内转移至-70℃保存备用。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上海生工UNIQ-10柱式临床样品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提取DNA,并于-20℃保存。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粪便中p53、APC基因突变情况。实验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取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大肠癌常无临床症状,需通过筛查才能发现。目前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是粪隐血试验,但它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过高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其不足,人们尝试进行粪便脱落细胞及其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探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18.
粪便中日本血吸虫虫卵DNA的提取及PCR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粪便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提取法及PCR优化体系。方法利用蛋白酶K和苯酚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家兔粪便中提取DNA,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AF00369)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粪便中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PCR方法的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推测PCR检测法可检测到的最低虫卵数。结果以感染家兔的粪便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可扩增到分子量大小约为400bp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经BLAST工具进行分析.与日本血吸虫基因(AF00369)比对的同源性为96%;25μl PCR反应体系的最优化反应条件:MgCl2 1.5μl;dNTP0.5μl;引物1.0μl;DNA模板5.0μl;TaqDNA聚合酶0.5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3℃退火30s、72℃延伸30s,30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PCR检测法可检测到的最低虫卵数为0.015个。结论成功建立感染家兔粪便中虫卵DNA的提取方法及PCR血吸虫基因片段检测方法,同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为从分子角度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改良的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方法的富集效率。方法对收集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或高危人群的清肠导泻液采用改良富集方法富集脱落细胞,对收集到的细胞悬液提取总DNA和RNA,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标本中内参基因表达(β-actin和RNU6),通过PCR扩增曲线分析富集效率,建立脱落细胞质量控制体系流程。结果 102例样本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悬液提取总DNA和RNA后内参基因β-actin和RNU6检测信号均为阳性,细胞富集率为100%。结论改良的粪便脱落细胞富集方法的富集效率高,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后确定样本可进行后续的标志物验证。对脱落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够简单、快捷地鉴定粪便脱落细胞的质量,为进一步行粪便细胞早诊标志物检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上皮细胞更新很快 ,成人每天有将近 10 10 结肠上皮细胞脱落[1] 。粪便中结直肠脱落细胞如同一个窗口反映了肠粘膜上皮的增生状况。我们针对脱落细胞的提取及检测进行初步研究 ,以了解其在大肠癌诊断及筛查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收入我院结直肠癌患者 11例 ,均经肠镜活检证实为腺癌。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分布 36~ 75岁 ,平均 5 9.8岁。组织分化 :高分化腺癌 6例 ;中分化腺癌 4例 ;低分化腺癌 1例。Dukes分期 :B期 6例 ;D期 1例。 4例因未进行手术而具体分期不详。二、粪便中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