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吻合血管第二足趾和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常以足背动脉和第一跖背动脉为蒂.但在结扎切断足底深支时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文在60例解剖研究基础上,采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拇甲皮瓣移植,临床应用3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18只尸体手标本上,对拇指背动脉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该动脉出现率较恒定,起始部血管外径平均为0.63mm,动脉可解剖长度为7.2cm,血管分布范围包括第一掌骨背侧、部份鱼际区及拇指近节背桡侧5×10cm 的皮肤。以拇指背动脉及与其相连的桡动脉远段为蒂,可以游离成一个理想的岛状皮瓣,适用于拇指再造及邻近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墨汁灌注及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从解剖学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的血供范围,为临床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带足背皮瓣的第2足趾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10侧新鲜截肢单足标本解剖分离后,从第1跖背动脉灌注墨汁,观测其染色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将皮瓣从深筋膜下掀起,观察细小皮支的染色范围。另取3侧标本,制作血管铸型标本。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墨汁灌注染色:10侧标本染色范围为:内侧界达趾胫侧,外侧界达第3趾蹼间隙,远侧界达趾端,近侧界达跖跗关节。 (2)铸型标本观察:第1、2趾近端动脉分支分布密集,并可见第1、2、3跖背动脉之间的交通支。 结论 (1)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胫侧血供丰富,腓侧血供范围可达第3趾蹼腓侧。(2)在临床上设计带菱形或舵样足背皮瓣时,腓侧皮瓣不宜设计过大。  相似文献   

4.
拇指背动脉岛状此瓣再造拇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四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二足趾再造手指后供区趾蹼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均为切取第二足趾再造手指时携带面积不等的跖背皮瓣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例转移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6个月,皮瓣质地、感觉良好,趾蹼外形满意,供足行走功能满意。结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供足的功能,减少了植皮后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6-45岁之间。修复虎口区12例,拇指近节9例,示指近节8例,中指近节3例。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取仰卧位,上臂气囊止血带止血,或采用局麻。用美兰于第二掌指关节尺侧指蹼处至鼻咽  相似文献   

7.
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2例拇指指端缺损病例,采用第3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经指蹼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屈曲拇指贴紧手掌固定,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感觉恢复S3 15例、S4 7例,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第一跖底动脉的外科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第二趾移植和(?)趾甲皮瓣移植重建手功能的术式,常采用足背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但该血管蒂常有变异,据临床的实践经验,改用第一跖底动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分离第一跖底动脉难度较大,故在55例足标本和13例血管铸型标本上观察了第一跖底动脉有关的外科解剖,讨论了利用第一跖底动脉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9.
足背动脉和跖背动脉走行变异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足背动脉走行变异和跖背动脉解剖变异有文献报道 ,我们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手术中 ,遇到一例足背动脉和跖背动脉走行变异的特殊病例 ,报道如下。病人男性 ,16岁。因右手示、中指外伤性缺如入院。 2 0 0 3年 3月 16日行游离双足第二足趾移植再造右手示、中指手术。切取右足第二足趾时见足背动脉走行于足背的正常位置 ,第一跖背动脉近端走行于骨间肌的深层 ,向远端走行逐渐浅出 ,在跖骨头横韧带的浅层分出趾和第二足趾的趾背动脉。切取解剖左足第二足趾时 ,首先在跖骨间隙和趾蹼处解剖显露跖背动脉 ,发现第一跖背动脉缺如 ,在跖骨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 ̄9支、外径0.1 ̄0.3mm(混合支0.5 ̄0.8mm)的分支,至  相似文献   

11.
筋膜血管神经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掌背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手指软组织损伤,使用手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手术简单,转移方便,并能很好满足手指修复中对于弹性,厚度,韧度,感觉和活动功能等诸多要求,方法:43只上肢标本,色素动脉灌注,解剖掌背动脉及分支,结果:观测掌背动脉起源,形态,分支吻合,管径,并计算各吻合点的自比例定位,结论;提出掌背动脉轴形皮瓣应用范围及可行性,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和手术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以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以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9例(18侧)红色乳胶灌注及1例(2侧)墨汁灌注的成人足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趾背动脉走行及其营养皮瓣的血供范围。结果 趾背动脉起始于第1跖背动脉,血管外径(0.9±0.2)mm,沿途发出4~8条细小分支营养邻近皮肤。当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趾底动脉发出时,趾背动脉粗大;当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时,趾背动脉较细,但直径仍大于0.5 mm。结论 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以趾背动脉为供血动脉,可设计趾腓侧趾背皮瓣或趾甲皮瓣。  相似文献   

14.
第一趾蹼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端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5只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和23只足血管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第一趾蹼皮瓣的血管分支分布和吻合。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间隙处与第一跖底动脉或趾底动脉间有吻合支相连,吻合支外径平均0.7mm,有伴行静脉。以此吻合支为蒂,第一跖背动脉为轴,可设计第一趾蹼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背、趾底和足底远端组织缺损。文中对皮瓣的血供、静脉回流、皮瓣的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第二掌背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掌背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4 例.皮瓣大小3 cm×2 cm~7 cm×2 cm.结果:2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病人出现张力水泡.术后随访3~24个月,手指的外观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比较满意.结论:应用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解剖恒定,操作简便,外形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血管的临床分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以(足母)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对9例(18侧)红色乳胶灌注及1例(2侧)墨汁灌注的成人足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足母)趾背动脉走行及其营养皮瓣的血供范围.结果 (足母)趾背动脉起始于第1跖背动脉,血管外径(0.9±0.2)mm,沿途发出4~8条细小分支营养邻近皮肤.当(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趾底动脉发出时,(足母)趾背动脉粗大;当(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时,(足母)趾背动脉较细,但直径仍大于0.5 mm.结论 (足母)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以(足母)趾背动脉为供血动脉,可设计(足母)趾腓侧趾背皮瓣或(足母)趾甲皮瓣.  相似文献   

19.
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皮瓣应用解剖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在33侧成人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血供。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方5.9cm 处,穿出骨间膜,外径为1.7mm,本干长为0.7cm,分为升支和降支、有91%的个体,以穿动脉的升支为蒂,设计为外踝上皮瓣:以穿动脉的降支为蒂,设计为足外侧皮瓣。在9%的个体中,腓动脉穿支细小,不能作为皮瓣的血管蒂,只能改用外踝前动脉升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同侧拇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45指)进行前瞻性观察,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2组:逆行组24例(24指),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0(39.0± 10.7)岁,采用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顺行组21例(21指),男15例、女6例,年龄18~56(36.5 ± 9.2)岁,采用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手术时间、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拇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依据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逆行组手术时间(60.2±5.9)min,顺行组手术时间(71.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1,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逆行组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顺行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均恢复到S3+或S4级,其中逆行组S3+级24例,顺行组S3+级20例、S4级1例。逆行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9±1.2)mm、TAM为134.8°±8.7°,顺行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4±1.3)mm、TAM为131.0°±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9、1.323, P值均>0.05)。拇指功能评定,两组优良率均达到100%。患者对修复后拇指外观均满意。结论 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血供恒定,安全可靠,适用于拇指指端、指腹及指背缺损的修复;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外形更美观,操作更简单、省时,且供区副损伤小,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