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焦配穴法是作者从《难经》中化裁而来的一种针灸配穴方法,上中下三焦病症各有一特定主治穴位,气冲通治三焦。在临床应用中,取穴少,疗效好。1 理论渊源《难经》三十一难载:“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脐旁;下焦……其治在脐下一寸……三焦,其府在气街。”脐旁指天枢穴,脐下一寸指阴交穴,气街即气冲穴。膻中主治上焦疾病,天枢主治中焦疾病,阴交主治下焦疾病,气冲通治三焦疾病。《难经》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三十一难),“主持诸气”(三十八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  相似文献   

2.
三焦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书中对三焦的部位、生理及病理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作为脏腑的组成部分,《内经》特别强调其部位的存在。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土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联”。此是讲上焦在胃上口至烟部、中焦在胃上日以下至小肠(大腹)、下焦在别回肠至膀眈(少腹)的部位。三焦虽有定处,但概括的部位较大,其部位中还有其它脏腑,也就有其所在脏腑的部分功能。如肺居上焦,为“华盖”而“市精”.其性如“雾”;心也居上焦,泵血至周身,…  相似文献   

3.
<正> “三焦竭部”,语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其文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自明·赵以德言“竭者,涸也。”后世医家多将“三焦竭部”理解为三焦各所属脏腑功能衰弱,如《金匮悬解》即言“三焦竭  相似文献   

4.
三焦为六府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同时,三焦也为十二官之一。《素问·十二藏相使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素问·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则所谓三焦,好  相似文献   

5.
“卫出下焦”还是“卫出上焦”历代均有争议。两说均能从古典医籍中找到依据。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隋杨上善《太索·营卫气篇》则说:“营出中焦,卫出上焦”。《中藏经》亦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卫出上焦”。笔者试从“肾与免疫”的角度来探讨“卫出下焦”的机理。一、卫气抵御外邪的功能即机体免疫功能“卫气”亦称“卫阳”是祖国医学用来  相似文献   

6.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句,出自《素问·刺禁论篇》。原文是在提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的告诫后,说:“鬲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七节”,当指第一至第七脊椎节之间,不能认为仅是第七节,如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部分的合称,而不是仅指下焦或某一焦。又如三阴三阳经,多指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和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的合称。“旁”含有广义,《书·说明下》:“旁招俊义”句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实脾”。而在经络理论中,肝和脾同居膈下,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且肝能制胆汁,从而更进一步证明了肝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密不可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略论冲脉病证特点与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脉是奇经之一。“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素问·骨空论》),“其上者出于颃颡,……其下者注足少阴之大络,……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灵枢·逆顺肥瘦》)。冲脉通过经络与心、肾、脾、胃相络属。冲脉秉先天肾气...  相似文献   

9.
三焦为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足主持诸气和通调水道[1]。上焦为横膈以上部位(心、肺等),中焦为横膈至脐以上部位(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大肠、小肠、肾、膀胱)[1]。"提壶揭  相似文献   

10.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对上文中“肝者,罢极之本”的解释,历代医家大致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中医教科书均以上、中、下三消分证,而从肺、胃(脾)、肾论治。少有从心、肝论治者。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糖尿病当从五脏论治的整体观念,本文仅论从心、肝论治糖尿病,浅述如下:1 从心论治 消渴病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从心得之古已有论述。明·周慎斋《慎斋遗书·渴篇》有:“心思过度,……此心火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发为消渴  相似文献   

12.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系中医所称的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与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五腑相同,是有具体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脏器。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这十二个字赅尽了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莫有疑者。然细析之,不难发现,“中焦如沤”仅仅言明胃的腐熟食物功能,而不能囊括“中焦”的全部生理功能,故笔者认为其中文字有讹错,“沤”字应改为“枢”,当是“中焦如枢”,特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气血学说历来被认为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起着极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想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对祖国医学“血”的生成谈谈认识,谬误之处,望得到老师点拨指正。 1、脾胃生“血”包括造血原料和养分的摄取过程: 《灵枢·营卫生会篇》论:“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决气篇》更明确地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发病原因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游”,阐明了本病病住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一直被后世遵为温病三焦治法之总则,用药之准绳。如何具体解释这一法则?多数医家认为:“治上焦如羽”是说治疗上焦温病用药质地宜轻,如桑叶、菊花、银花、竹叶等品,用量要小,代表方如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治下焦如权”是指治疗下焦肝肾阴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对手厥阴经所属脏腑众说纷纭,笔者将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浅见,以有利于经络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一、手厥阴经与有关脏腑的关系 1.手厥阴经与心包络的关系:《灵枢·经脉》篇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可见手厥阴经与心包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人提到手少阳三焦经就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弄不明白三焦是什么?其实,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另外,它也是六腑之一,《类经》中记载"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脏腑,一腔之大腑也"。这里所说的"包罗脏腑",是指三焦为包裹各脏腑的外膜,能保护脏腑,故称之为  相似文献   

19.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软不能步履较为多见,故有“痿躄”之称。《素问·痿论》对本病早有较详细的论述,指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为“肺热叶焦”,因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而出现痿躄症状,并指出“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所阐发,如《临证指南医案·痿·邹滋九按》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了肝、肾、肺、胃气血津液的不足,是形成痿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医经及杨注揭示:三焦的得名是五脏六腑下面众多虚而不实的焦膜,三焦有形有质。上焦在胃上口,功能如雾;中焦在胃中口,功能如沤;下焦在胃下口,功能如渎。营卫气来源于胃纳水谷,生成的条件是中焦、上焦水谷泌津液。[结论]胃纳水谷生津液,其清者上行,浊者糟粕下行。上焦泌津液为卫气,中焦泌津液为营血。三焦归六腑,有形有质。《内经》引进三焦的概念,完整地解释了津液如何变而赤为血进入手太阴肺经,糟粕溲液如何生成进入膀胱,也就是说,三焦解释了营养是如何吸收、糟粕是如何排除这一任何医学都要解释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