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以"背部白斑2年"为主诉于2015年7月就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患者背部褐色斑点起病于幼年时期,具体时间不详.10年前曾于外院做小面积激光烧灼治疗.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7岁,既往体健.因颈背部疼痛2 d,突发昏迷1 h于2009年3月23日入院.2009年3月21日,患者饮酒后出现颈背部疼痛,伴随出汗、恶心及呕吐,非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抽搐、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3.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4岁.2003年9月因背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胸2、3脊纤维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半年后感背部疼痛加重,大小便障碍,双下肢活动受限.2003年12月入我院后查胸2~4椎体附近广泛压痛,棘突缺如,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1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腰背部皮下滑囊炎的综合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3月治疗的下腰背部皮下滑囊炎患者对46例,采用MD-99C电脑熏蒸治疗仪,局部中药熏蒸、理疗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和合适的护理 治疗46例,治愈35,治愈率为76.1%,好转11例,好转率为23.9%,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恰当的理疗和临床护理对下腰背部皮下滑囊炎病人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14岁,因右肩、背、下肢肿物2年,明显增大4个月入院.于2010年3月在当地医院因第8颈椎棘突后肿物表面有破溃口,流出黄色豆渣样物,行换药处理,未愈.2010年7月来我院查体,于第8颈椎棘突左侧2cm,第2胸椎棘突左侧10cm,第3胸椎棘突右侧4cm,双侧大腿内侧、肩背部、手臂共可见11个直径0.5~2.5cm的肿物,手臂部的肿物呈外生性生长,突出体表之外,波动感明显,肿物根部同周围组织无粘连.第8颈椎棘突后肿物,表面有破溃口,无红肿,无感染.胸部X线,肩背部皮肤表面多发软组织肿物影.CT,颈后及肩背部多发软组织肿物伴钙化.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至64s.初步诊断:全身多发皮下肿物.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全身多发皮下肿物切除术.依次完整切除双下肢、胸前、背部及右上肢皮下肿物.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性,14岁,因右肩、背、下肢肿物2年,明显增大4个月入院.于2010年3月在当地医院因第8颈椎棘突后肿物表面有破溃口,流出黄色豆渣样物,行换药处理,未愈.2010年7月来我院查体,于第8颈椎棘突左侧2cm,第2胸椎棘突左侧10cm,第3胸椎棘突右侧4cm,双侧大腿内侧、肩背部、手臂共可见11个直径0.5~2.5cm的肿物,手臂部的肿物呈外生性生长,突出体表之外,波动感明显,肿物根部同周围组织无粘连.第8颈椎棘突后肿物,表面有破溃口,无红肿,无感染.胸部X线,肩背部皮肤表面多发软组织肿物影.CT,颈后及肩背部多发软组织肿物伴钙化.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至64s.初步诊断:全身多发皮下肿物.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全身多发皮下肿物切除术.依次完整切除双下肢、胸前、背部及右上肢皮下肿物.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4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3个月余、痰中带血1d"于2008年4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2月发现背部鸡蛋大小疖肿,手臂及腹部皮肤各有1处红色小结节,当地诊所行背部疖肿切开引流并静脉应用青霉素治疗,疖肿逐渐愈合,皮肤小结节消失.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2岁,住院号73316.因右肩背部肿物6年入院.患者6年前发现右肩背部肿物如花生米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无破溃.肿物进行性增大到鸡蛋大小而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头颅五官无畸形,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章辉庆  邱晓晖  唐莉 《安徽医学》2018,39(8):1023-1024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4岁,2007年5月发现背部有一约鸡蛋大小肿物,无疼痛、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未诊治. 2014年开始感觉肿物逐渐增大,但不伴胀痛等不适症状,2017年6月29日到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相关病史. 专科检查:颈背部一巨大肿块,如背口袋状(见图1),大小300 mm × 300 mm × 400 mm,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质软,基底较宽,无触痛感.  相似文献   

10.
手背部、胫前后、踝周及足背部皮肤一旦损伤,修复困难.传统的游离皮瓣移植后可出现肿胀、水泡,甚至发生部分皮肤坏死,其原因是皮瓣静脉回流障碍[1,2].我科于1999年6月-2005年3月共收治24例患者,将皮瓣的浅静脉干与受区下静脉吻合,提高了皮瓣成活率和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瘢痕疙瘩为首发表现的皮肤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  李光早  徐静  罗彦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5):630-630,F0003
患者男性,44岁.2006年4月因"背部瘢痕结节增大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行背部脊柱侧皮肤瘢痕切除,术后2个月复发,并不断增大,以"瘢痕疙瘩"入院.4年前曾因"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体检:身体消瘦,锁骨上、颈前、腋窝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正中可见一长约17 cm的纵行切口瘢痕,陈旧性,略高出平面,色暗红.  相似文献   

12.
赵艳 《中外医疗》2007,26(24):51-52
郁证乃是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而郁证与背部的督脉及太阳经有密切关系,通过推拿手法疏理背部督脉、太阳经治疗临床郁证,收效颇佳,同时揭示背部督脉、太阳经在临床治疗郁证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背部弹力纤维瘤6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7~68岁.病变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其中右侧2例,左侧2例;双侧同期发病2例,表现为偶然发现背部无痛性肿物,病程2周~2个月.全部采取全麻下经听诊三角完成病变切除手术.结果 病变大小4 cm×4 cm×3 cm~8 cm×6 cm×5 cm,质地较韧,呈灰白色,边界欠清晰,与肋骨及周围软组织较致密粘连.手术切除顺利,手术时间40~110 min,术中出血30~150 ml,术后不明原因局部出血1例,6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伤口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为Ⅰ~Ⅱ级,即轻度至中度,病理诊断均符合弹力纤维瘤.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病例,上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背部弹力纤维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常发生于肩胛下角区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经听诊三角不仅可以切除病变,而且手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肩关节活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常见的建模手术途径为腹部切口和背部切口.文章通过对比经腹部和背部途径两种手术方式,探讨建立一种简易、实用的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腹部手术组(经腹部正中切口进行结扎双侧肾蒂45 min)、背部手术组(经背部双侧肋下缘切口进行结扎双侧肾蒂45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绵垫在小儿臀背部烧伤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150例臀背部烧伤的患儿随机分组,实验组(n=75)俯卧于自制的海绵垫上,对照组(n=75)俯卧于病床上或人字架上.结果两组患儿取俯卧位的时间、更换床单位的方法、时间,二便护理,以及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臀背部烧伤的护理中,使用自制海绵垫取俯卧位,患儿舒适、二便护理、更换床单位方便,创面又能充分暴露,活动不受限制且灵活,达到了省时、省力、省钱,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创面早愈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下背部皮下滑囊炎是软组织性下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既往因缺少有效的检查方法,相关文献报道不多[1-6].随着MRI检查的广泛应用,发现下背部皮下滑囊炎较为常见.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穿刺或随访证实的6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郑某,男,37岁. 主因"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 患者既往痛风病史7年,血尿酸最高达600mmoL/L. 1周前无诱因出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无法正常行走,小便不能自解,需尿管排尿;左膝、左踝、左踇趾间关节红肿、剧痛;无发冷发热,无乏力,无盗汗,无夜间静息痛,无体重减轻及消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陪病房新生儿背部肩胛部温度与直肠温度的相关关系,寻求简便而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的新方法. 方法 对180例新生儿进行了背部肩胛部温度和直肠温度的测量,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入组新生儿背部肩胛部温度与直肠温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分析显示均呈高度相关. 结论 背部肩胛部测温方法简单安全,减轻新生儿的痛苦,方便护理人员操作.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左胸腹、左背部和左上臂枪弹伤后1 d"于2008年1月2日入院.患者在当地山上打猎时被朋友误伤,所用枪支为自制霰弹枪,子弹来自左后方约1.5 m处,子弹材质为合金,左腹胸、左背部和左上肢被霰弹重伤,伴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腹痛腹胀、头晕、左上臂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猪小肠粘膜下层治疗日本大耳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方法将冻干、灭菌过的SIS膜水合后覆盖日本大耳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术后1周、2周、1月观察缺损皮肤修复的情况.结果猪小肠粘膜下层治疗治疗日本大耳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疗效满意(P〈0.05).结论猪小肠粘膜下层可作为治疗皮肤缺损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