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将propedium iodide(PI)和bisbenzimide(Bb)分别注入大鼠心室前壁及胃小弯部,于C_4~T_(12)背根神经节发现PI标记细胞,在T_4~L_1背根神经节见Bb标记细胞,T_6~T_(11)背根神经节内见PI与Bb双标细胞。提示背根神经节部分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到内脏-内脏。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发现,部分PI、Bb双标细胞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阳性。本文并对内脏-内脏感觉汇聚于同一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运用屈肌反射-HRP逆行追踪结合实验,对电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干中躯体运动及感觉纤维成分的再生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电针组足底施予45±5V屈肌反射阈刺激,可引起短潜伏期的A类及长潜伏期的C类纤维传入反应;对照组足底经65±5V屈肌反射阈刺激后,仅见C类纤维传入所引起的屈肌反射。电针组右侧脊神经节内主要为大、小两种圆形细胞被标记,而对照组右侧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却均为淡染的小圆形细胞。电针组脊髓前角内浓染的标记细胞呈大多角状。电针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前角内标记细胞百分率及神经再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组坐骨神经干中感觉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终末向各自支配区的再生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本文结果提示:电针促进坐骨神经中不同纤维成分的再生可能具有定向诱导轴突支芽、加快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部脊神经节(SG)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及其化学性质.选21只Wistar大鼠,分三组,每组7只.第Ⅰ组,将碘化丙啶(PI)注入坐骨神经,双苯甲亚胺(Bb)注入背部皮肤;第Ⅱ组,将快蓝(FB)注入背肌,核黄(NY)注入坐骨神经;第Ⅲ组,将PI注入背肌,Bb注入膀胱壁.全部动物存活适当时间后,灌注固定,取SG做冰冻切片,用Nikon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在三组动物的SG中都发现部分荧光双标细胞.将含有荧光双标细胞的切片,用兔抗CGRP血清做PAP法的免疫组化反应,发现部分荧光双标细胞含CGRP.本研究结果提示发生在SG水平的牵涉痛可能是下腰背痛并发下肢痛或下腹痛的神经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发现的5 ̄8%的节细胞呈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几乎均是中、小细胞,弥散地分布在神经节各处。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发现荧光金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后,约90%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节细胞被逆行标记,提示半月神经节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用一氧化  相似文献   

5.
将CT—HRP注入胆囊壁游离面,取脊神经节、迷走神经结状节作TMB法反应。结果是(1)胸2—13和腰1节段的脊神经节内有大量的标记细胞,右侧者数量占优势,左右胸7—10节标记细胞数量为高峰节段。(2)仅在右颈5—7脊神经节中发现不同数量的标记细胞,出现率约占实验动物的1/3,切断右侧膈神经后在颈部脊髓神经节中不出现标记细胞。(3)双侧迷走神经结状节中均发现标记细胞,左右侧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异。脊神经节或结状节的标记细胞均以中小型为主,也有少最大型细胞。  相似文献   

6.
猫直肠上部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猫直肠上部肠壁内注入HRP,通过逆行追踪证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直肠壁内,其位于双侧脊髓的L_(1-6)髓节,多数集中于L_3髓节(占69.79%),两侧标记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IL占90.74%)并由此向网状核,侧索(LF)、中介核(IC)、中间带内侧核和前角腹后外侧核(DLM)内扩散。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性分布有一定差别、IL、IC标记区偏向颅侧,LF、DLM标记区则偏向尾侧。2.支配直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肠系膜前、后节(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8.4%,其余者位于双侧腰骶交感于神经节内。  相似文献   

7.
将大鼠颈、胸、腹、盆腔多个脏器配对:食管-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胃、肺-胃、左肾-脾、膀胱-直肠、膀胱-子宫、子宫-直肠。在配对脏器中先后注入碘化丙啶(PI)或快蓝(FB)及双苯甲亚胺(Bb)或核黄(NY),于迷走神经上、下节及相应背根神经节内出现PI与Bb(或FB与NY)的双标细胞。另设膀胱-子宫-直肠组,分别注入PI、FB及NY,在L_(1~2)背根节出现极少量PI、FB与NY三标细胞。结果提示,大鼠体内普遍存在内脏-内脏感觉在同一感觉细胞的汇聚。  相似文献   

8.
脊神经节神经元周围突至肾及体壁的分支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将快蓝(FB)和核黄(NY)分别注入大鼠左肾纤维膜下及左体壁神经干内,结果在荧光镜下发现左T_(9-13),L1脊神经后根节(DRG)内存在双标记细胞,提示大鼠T_(9-13),L1段DRG内的部分神经元的周围突分支支配肾及体壁,为肾绞痛所致牵涉痛的解释,提供了神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HRP注入8只家兔的肠系膜下节内,观察内脏传入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的分布节段,结果如下。标记细胞分布在双侧的T_(11)-L_6脊神经节,89.83%的标记细胞集中分布在L_1—L_4节段,其中以L_3最多,占标记细胞总数的29.67%。向颅、尾侧逐渐减少,表明内脏感觉经交感途径的传入节段既有弥散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此外,路经家兔肠系膜下节的传入神经元与支配该节的节前神经元在分布节段上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能为内脏活动的反射通路提供了形态学证据。左、右侧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的数量相差不多。标记细胞的基本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97.66%的标记细胞为50μm以下的中、小型细胞。  相似文献   

10.
家兔阴部神经在脊髓的定位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8只家兔切断一侧阴部神经,用HRP涂抹近侧断端,逆行追踪脊髓和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结果:运动神经元分布于骶1——骶4节,集中部位在骶2节。在脊髓横断面上主要位于腹角的腹外侧群,少量细胞见于中央群和腹内侧群,标记的细胞多为中,小型多极细胞。阴部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位于骶2-骶3节的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有大,中,小三种,小型者较多。细胞在节内的分布无明显的局部定位。所有标记的运动和感觉细胞均见于手术同侧。  相似文献   

11.
大鼠心脏壁内双向投射神经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家兔肝膈面传入纤维的逆行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B-HRP注入24只家兔肝膈面浆膜下,14例未出现酶标细胞,10例在以下的神经节内出现了标记细胞:C_(3-8),T_(19),T_(4-10);迷走神经下节。出现的标记细胞稀少,总数为80个,左侧49个(61.25%),右侧31个(38.75%),其中出现在颈部的脊神经节者57个,而出现在C_5、C_4两个神经节者49个(61.25%),为高峰区。酶标细胞出现在胸部脊神经节者为数稀少,其分布似乎无规律。讨论了标记细胞不出现和出现稀少以及颈部脊神经节出现酶标细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胸腺传入纤维在中枢内的跨节投射——CB-HRP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CB-HRP注入大鼠胸腺,研究了标记细胞在感觉神经节的分布及初级感觉终末在脊髓、脑干中的投射。结果表明:1.在双侧迷走神经结状节中有标记细胞;2.在C_1-T_5段双侧脊神经节中有标记细胞,推测这些标记细胞可能随交感神经传入,其中C_3-C_4段的投射可能随膈神经传入;3.脊髓中的标记终末,见于C_1-C_8节段,主要分布在Ⅰ层内;4.脑干中的标记终末,主要见于双侧孤束核的全长及连合核中。在疑核标记的节前神经元附近有的也可见终末分布,提示胸腺的一级传入与传出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用CB-HRP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胸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进行观察的基础上,用图像分析仪列标记神经元做了定量研究。证明胸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的面后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面神经核等处。标记神经元的树突向各方向伸展,主要伸向网状结构和孤束核。标记细胞的当量圆直径为28.88 μm(±2.48)。胞体平均直径与第1级树突数目无相关;但与第1级树突平均直径正相关;第1级树突直径与其树突组合长度正相关。用CB-HRP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发现疑核中有CB-HRP与L-ENK样双标细胞和CB-HRP与SOM样双标细胞,说明有些胸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中含有L-ENK或SOM。  相似文献   

16.
狗肾上腺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奎  谢定秦 《解剖学杂志》1993,16(4):357-359
用HRP逆行标记法研究狗肾上腺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定位.标记细胞见于注射侧L_8-L_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在注射侧腹腔神经节、肠系膜前神经节和主动脉肾神经节内均见有大量标记细胞,表明支配肾上腺的交感节后神经元分布广泛,动物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鼠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形态学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顺行标记从脑桥排尿中枢(PMC)投射到腰6至骶1(L6~S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将荧光金(FG)注入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PPNs),并且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判断该逆标的神经元是否为胆碱能性的。于L1~L2节段IML区和L6~S1节段骶副交感核(SPN)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芽凝集素结合的HRP(WGA-HRP),分别在L6~S1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节段检测顺行标记终末。结果显示,于L1~L2节段IML区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注射HRP,在同侧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神经元,且该神经元为非胆碱能神经元,其胞体显著小于PPNs(P<0.05)。BDA标记的神经末梢主要位于L6~S1节段双侧IML区,也是SPN的所在部位,并发现有些末梢和同侧逆标的HRP阳性神经元有紧密接触。SPN中电泳入WGA-HRP,发现在L1~L2节段IML区有顺标的神经末梢。上述结果提示,脑桥排尿中枢可能通过位于SPN背侧的中间神经元对L1~L2节段IML区内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荧光双标法观察大鼠脊神经节神经元周围突于输尿管和体壁的分支投射,在注射侧可见如下三种标记细胞:NY单标细胞;FB单标细胞和NY/FB双标细胞。在全部标记的11090个细胞中,每种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分别为72.2%,26.3,1.5%。此结果为临床牵涉痛的发生机制进一步提供了形态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