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路径式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接诊的4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施行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骨密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出院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100)]。结果:观察组腰椎平均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路径式护理有助于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程度,降低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回归社会,以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老年综合评估(CGA)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通过评估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现存和潜在的老年问题,早期识别和治疗老年综合征,从而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干预组95例,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生活质量除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2个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A可以识别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现存和潜在的老年问题和老年综合征。根据CGA评估结果给予及时行为干预,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可以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对老年冠心病(CH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老年CHD病人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及CGA组(74例)。对照组实施心内科专科护理,CGA组实施基于心内科专科护理的CGA护理模式。于入院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两组病人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及人际关系方面进行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CGA组在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与人际状况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GA护理模式能够在老年CHD的临床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老年CH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对老年冠心病(CH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老年CHD病人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及CGA组(74例)。对照组实施心内科专科护理,CGA 组实施基于心内科专科护理的CGA护理模式。于入院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两组病人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及人际关系方面进行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 CGA 组在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与人际状况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GA护理模式能够在老年 CHD的临床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老年CH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CG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VT)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评分。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MVT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血容量(EDV)、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CGA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方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与CGA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观察组出院随访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 CGA护理方案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CGA的计划性延续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该院出院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接受基于CGA的计划性延续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基于CGA的计划性延续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水平,帮助其树立起正向的健康信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专科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C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CGA的专科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干预前后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生活质量[采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局量表(CROQ)]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面对与屈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RO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或心前区不适复发率及其他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CGA的专科护理结合反馈式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改善不良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韩静  屈海宏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1960-1962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CGA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疾病应对方式、治疗、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G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更能采取积极面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有所改善;CGA组患者对治疗、护理满意度更高,CGA组入住CCU天数、平均总住院天数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综合评估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引用老年综合评估( CGA)对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老年CHD患者1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CGA组74例。对照组实施心内科专科护理,CGA组实施基于心内科专科护理的CGA护理模式。于入院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CQQC )对两组患者的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CGA 组患者中有75.7%的患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老年综合征或老年问题,其中抑郁占67.6%,睡眠障碍占66.2%,听力障碍占62.2%,视力障碍占60.8%。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CGA组CQQC在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人际关系等维度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0.86±5.06),(8.75±4.54),(5.90±0.40),(5.22±1.95),(8.41±3.22),(0.97±0.66),(40.11±9.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4.12),(4.57±0.85),(4.72±0.82),(3.85±1.45),(3.67±1.52),(0.70±0.64),(24.86±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1,7.545,11.137,4.720,11.095,2.470,12.653;P<0.05)。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能够在老年CHD的临床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老年C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孔煜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518-520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后对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因输卵管性不孕而行腹腔镜治疗且排除有异位妊娠史者的患者131例,术后分为4组.术前一年内曾行HSG者81例,术中发现为单侧输卵管积水65例为A1组,双侧输卵管积水16例为A2组;术前未行HSG检查者50例,术中发现单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洁悠神(JUC)在会阴切开术后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将300例在本院行会阴切开术的初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实验组产妇在会阴切开术中缝合前给予洁悠神喷雾喷射切口缘,对照组则不使用任何药物,术后两组均应用0.5%碘伏消毒液切口,每日2次。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疼痛、炎性反应、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炎性反应、愈合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切开术后应用洁悠神喷雾能长效抗菌,有效降低术后产妇切口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e location of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an analyte withi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ffects the magnitude of error due to methodological bias. Using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and proportional biases of the method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n the magnitude of error. We chose four Reference Values for cholesterol as a model. For a population with a mean of 2.0 and SD of 0.36 g of cholesterol per liter, a 3% positive proportional bias causes sixfold more error at the 50th percentile than at the 97.5th. In general, the error for a given bias (proportional or systematic) is greater for a Reference Value within the body than at the tails of the distribution. Further, the magnitude of the error varies as a function of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分娩的25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液灌肠及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大便变黄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和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排便干预能加快胎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发育支持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春梅 《护理与康复》2008,7(5):323-324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按收住时间顺序,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发育支持性照顾,即改变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对照组予以保暖护理、呼吸道护理、喂养护理、预防感染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发育支持性照顾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My rec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enomenon of readiness for death by analysing texts resulting from interviews with ten participants confronting their own death. The methodology was grounded in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xperiences of one participant, Charlie. Individual theme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broader (common) themes to highlight Charlie's readiness for de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