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长骨内生软骨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11例中发生在股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2例,腓骨上段1例,胫骨下段1例,另1例为双侧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对称性病变。所有病例X线表现均有囊状骨质破坏区,10例见斑片状、条状、环状钙化或骨化影;5例CT检查中均显示了骨质破坏及不同程度钙化,2例骨皮质断裂,且其周围合并软组织肿块;2例MRI检查显示骨质破坏区呈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均未见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及MRI可作出正确论断.CT、MRI对臻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比较X线和CT对骨质改变及病灶钙化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1例和16例可见骨质破坏;清楚显示灶内钙化分别有9例及16例;恰当的CT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X线空间分辨力高,是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X线的补充。四肢长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是内生软骨瘤的重要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可为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软组织血管瘤;MRI检查15例,11例增强;CT扫描13例,增强扫描8例;X线平片11例。其中10例同时行X线、CT、MRI检查。结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颈、四肢和躯干,单发多见。MRI发现19个病灶,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4例含脂肪成分,6例出血,2例钙化,1例骨质破坏。CT检出15个病灶,为不均低密度影,8例钙化,2例出血,5例骨质破坏。X线平片检出2个软组织病灶,5例钙化,4例骨质破坏。“按扣”样钙化为其特征。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MRI显示病变细节范围及定性方面优于CT、X线,在检出钙化和骨质变化方面不如CT、X线。  相似文献   

4.
田野  陈利军 《吉林医学》2011,(21):4393-4394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母细胞瘤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X线表现: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晰,可见硬化边,可见病灶内有点状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MR检查显示:T1WI病灶信号近似于肌肉信号,T2WI上病灶呈等高混杂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示病灶周边见大片状骨髓水肿区;病变临近出现骨膜反应、临近软组织及关节囊肿胀。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12例中,10例X线平片示病灶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病灶内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8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及硬化边,均可见斑点状和斑片状钙化,5例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7例MRI均清楚显示病灶边缘,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4例可见骨髓水肿,7例均做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征象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和MRI征象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检查,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结果6例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包括胫骨3例,股骨2例,肱骨1例,其中5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及皮质下,x线、CT表现为偏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病灶累及骨皮质及骨髓腔,x线、CT表现为中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典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病灶内及周围骨质结构情况;MIKI在显示骨髓腔及软组织方面明显优于X线、CT。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具有明显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较为特殊的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5例成人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患者,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膨胀性骨质破坏最为明显,且病灶内出现多囊状分隔.其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和内生软骨瘤.Ewing瘤及内生软骨瘤骨质破坏周围都出现软组织肿块,但Ewing瘤软组织肿块范围较大,包绕整个病灶且边界模糊.嗜酸性肉芽肿病灶内缘皮质不规整伴轻度骨膜增生.结论: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影像表现不具特征时,鉴别诊断困难,正确诊断需依赖于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8.
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朵肱骨5例,股骨9例,胫骨3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病灶内常有钙化,周围可见硬化带,部分骨皮质断裂,少数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增强检查呈不均匀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均可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骨母细胞瘤的X线及CT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方法 5例均行X线及CT扫描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骨母细胞瘤,4例为良性,1例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结果 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脊柱椎弓,其次为四肢长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大部分内部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伴硬化边缘,其内见斑点状钙化斑.结论 CT与X线平片相比诊断骨母细胞瘤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p 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髂骨1例,股骨1例。发生在软组织的2例p PNET,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以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发生在骨的2例p PNET,X线及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MRI在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 p PNET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等,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有无侵犯毗邻组织器官或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特性及临床病理特点,以增加对该病的了解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行CT扫描10例,MRI检查6例.结果 病灶多发生于四肢长骨,均为单发病灶.在X线表现为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可有硬化边,无骨膜反应.CT显示病灶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软组织肿块少见.MRI显示病灶在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类似肌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归纳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能够提高诊断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唐浩  胡桂周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4,(6):608-610,6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51.7岁,病程112个月。结果6例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单独行X线平片检查1例,X线平片+CT 1例,X线平片+MR 2例,X线平片+CT+MR 2例。X线平片及CT表现: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中心发病;5例呈斑片状、地图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无硬化边、钙化及骨膜反应;1例呈皂泡状明显膨胀生长,可见基本完整的硬化边,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MR表现: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等、稍高或低T1WI信号,T2WT高信号,1例瘤内可见小片状长T1、T2区。结论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是-种以肿瘤性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形态为其特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对比诊断。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1例成人骨BFH的影像资料。结果: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居多,单发病变10例,多发病变1例。X线表现大部分为溶骨性破坏,单房或多房状,边缘见硬化环,病灶轻度膨胀性生长。CT对病灶内的钙化、囊性变、皮质断裂及周围软组织肿物显示比X线片清楚,周围硬化边及硬化边的厚薄也较X线片显示佳。MRI清楚显示病灶内条索状低信号纤维灶,对病灶穿破骨皮质向外侵犯的软组织肿块及周缘反应性水肿亦较其他检查显示佳。结论:BFH的各种影像检查诊断价值各有所长,综合各种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能进一步提高骨BFH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侵袭性骨母细胞瘤(aggressive osteoblastoma,AO)的影像学表现,总结AO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AO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 结果7例AO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为13~56岁,中位年龄32岁。本组7例AO的发病部位是椎体5例,肱骨及肩胛骨各1例。7例AO均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完整,6例AO病变内有钙化或骨化,5例AO有厚薄不均匀的肿块影,3例AO病变累及邻骨,2例AO具有较少软组织水肿,1例AO可见骨膜反应。MR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等或高信号,钙化及骨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化,2例病变区可见液液面(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AO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范围大,皮质不完整,病灶内钙化或骨化。AO应与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骨肉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