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CT影像,并人为的将螺旋CT横断面图像设定为A组,螺旋CT横断面图像辅以多层面图像重建(multiple plannar rendering,MPR)、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nar reformation,CPR)图像设定为B组,对A、B两组在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9例中,包括粘连8例,肿瘤5例,肠扭转9例,腹外疝4例,肠套叠3例。A、B两组均能确定肠梗阻的存在,A组能确定16例(55.2%)梗阻部位及17例(58.6%)梗阻原因,B组能确定26例(89.7%)梗阻部位及28例(96.6%)梗阻原因,B组诊断不论在梗阻部位或梗阻原因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MPR后处理,能大大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A、B、C三组小肠梗阻CT影像,A组为单纯性的螺旋CT横断面图像,B组为单纯性MPR后处理图像,C组为螺旋CT横断面图像并辅以MPR(multiple planiar rendering,MPR)后处理图像。结果45例中,包括粘连13例,肿瘤11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5例,腹外疝4例,胆石3例,内疝2例。A、B、C三组均能确定肠梗阻的存在,A组能确定26例(57.8%)梗阻部位及28例(62.2%)梗阻原因,B组能确定29例(64.4%)梗阻部位及31例(68.9%)梗阻原因,C组能确定43例(95.6%)梗阻部位及44例(97.8%)梗阻原因,A、B两组对梗阻部位和原因的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诊断不论在梗阻部位或梗阻原因方面优于A或/和B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MPR后处理,能大大提高小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的患者CT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和重建。采用动态形式连续显示横断面图像,追踪患者肠管走行,确定梗阻位置,最后重建横断面图像以获取不同角度MPR图像。结果梗阻发生部位:小肠35例(58.3%),结肠25例(41.7%);梗阻发生原因:单纯性肠梗阻46例(76.7%),绞窄性肠梗阻14例(23.3%)。64排螺旋CT与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MPR技术能清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灶部位,提高了确定病因及病灶范围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方法7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全腹多层螺旋CT扫描,并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成像特征及图像后处理MPR的应用价值。结果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23例非癌性粘连,螺旋CT清楚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梗阻移行处肠管塌陷或锯齿鸟嘴状,移行带光滑,未见明确器质性病变;5例癌性粘连,清楚显示梗阻移行处或周围网膜、系膜有大小不等结节灶,而2例术后证实为癌性粘连CT不能作出癌性诊断;7例绞窄性肠梗阻显示肠壁增厚,密度减低或增高,肠壁增强明显减弱或无强化,肠壁积气,肠系膜水肿或血管增粗,腹水等特征性影像。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成像,确定其梗阻部位和原因。结果45例中36例经手术治疗,对照临床及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97.78%,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为95.56%。其中包括:肠道肿瘤19例,粘连性肠梗阻11例,肠扭转4例,单纯性肠套叠梗阻2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腹股沟疝及脐疝4例。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地判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病因,是临床上一种重要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49例肠梗阻患者病例,行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及(MPR,MinIP,VR)图像重建,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肠梗阻诊断率为100%,病因诊断率为95.9%,包括肿瘤性、肠粘连、肠扭转、疝气、肠套叠、粪石性梗阻、Crohn's病;结论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准确显示肠梗阻部位、原因及周围情况,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十六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六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经十六排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分析其CT直接增强扫描的结果。结果73例肠梗阻患者中,72例经手术治疗后确诊,1例结合过去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螺旋CT正确诊断结肠肿瘤47例(64.4%,47/73),粘连性肠梗阻15例,阑尾炎4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腹内疝1例。72例患者中5例合并肠缺血或绞窄。CT冠状图像及失状图像均显示肠梗阻的存在。根据单纯轴位图像能够确定60例(83.3%)患者的梗阻部位和51例(70.8%)患者的梗阻原因,结合多平面图像重建可确定70例(97.2%)患者的梗阻部位和67例(93.1%)患者的梗阻原因。5例肠壁缺血和绞窄患者均为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建诊断。结论十六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准确,可全面显示肠梗阻的存在、梗阻的部位、梗阻原因,以及是否合并缺血坏死或绞窄,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临床、CT及手术资料齐全的肠梗阻患者,其中21例为单纯CT平扫,36例在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其中三期动态增强12例,将CT原始数据进行MPR冠状、矢状重建,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梗阻56例,符合率98%;确定梗阻部位48例,符合率88.9%;确定梗阻原因47例,符合率82.5%;10例血供障碍患者,CT检出7例,符合率70.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确定有无血运障碍也具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疑似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手术、病理比较,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3%,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3例,肠道肿瘤24例,肠扭转5例,粪石性肠梗阻5例,肠套叠4例,腹部疝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机械性肠梗阻病变,提高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病例行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后,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0%(20/25),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22/2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轴俺图像的补充,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