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支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例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支架治疗组(n=14)和药物治疗组(n=15),观察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4例支架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均成功置入支架,在术中有4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有2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有1例患者因发生再灌注损伤、脑出血而发生死亡,有1例患者在术后48个小时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在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其均未发生急性脑梗死。在对这些患者随访2年时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膜轻度增生。在15例药物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年时因发生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而导致半身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有1例患者在服药2年,停药半年后出现左侧颞叶及左基底节区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其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遗留言语表达欠流利的症状;有2例患者服药2年后多次出现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或TIA;有1例患者在服药的第2年因发生颈内动脉极高度狭窄而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2年后其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均较治疗前加重。结论: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在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但在进行介入支架治疗半年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较低。与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相比,此类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发生远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较高,其血管狭窄程度可持续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狭窄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所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与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介入科收治的43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为其施行内支架置入术引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有卒中史、吸烟、饮酒等),分析用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引发并发症的多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的43例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均未发生死亡及脑出血,其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从术前的(87yue jihao2.98±8.6%)降低至术后的(17.22±8.8%),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血压心率反射性下降,占9.30%;有2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占4.65%;有1例患者出现高灌注损伤,占2.33%。从表1可知,在本研究的患者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0%-75%的患者有33例,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5%-99%的患者有10例,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不同的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时,患者发生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与其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几率有关。临床医师在为颈内动脉狭窄度>75%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前,应加强对其病情的评估,并为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妥善的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8例为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15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并全部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全部顺利置入支架。1例术中发生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2例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处理未出现永久并发症。20例术后狭窄程度减少>90%,3例减少>70%,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间歇性反复发作头昏、头晕5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4例陈旧性脑梗死经随访2年未发生再次卒中事件,伴有高血压者16例术后血压明显降低。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39-41+46+169
目的探讨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形成的效果、安全性及急性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1例接受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急性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CTA、术前及术后DWI+MRI脑血流灌注分期、TICI血流分级、NIHSS评分,评价其疗效、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手术相关适应证。结果11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颈部外伤史,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均明显改善。结论急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血流灌注不足达Ⅱ期或血流灌注不足伴缺血症状发作或狭窄程度大于70%,均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75%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球囊预扩后满意后,将自膨式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78例患者共治疗80支血管,置入81枚支架,配合使用56枚保护伞,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7±10)%下降至(13±6)%,狭窄血管最大血流速度从(190±14)cm/s下降至(84±6)cm/s。21例发生短暂性血压及心率下降,29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及心率下降,1例(未使用保护伞)术中出现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事件,紧急溶栓、碎栓后血管开通,其余77例术中无中风并发症。13例围术期出现过度灌注表现,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3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77例支架内无再狭窄,1例出现再狭窄(〈50%),但患者无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临床效果好,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围术期处理得当,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颈动脉狭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病例均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两组围手术期均予抗血小板等治疗,此外,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后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隋况。结果对照组有6例支架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发生率16.7%;治疗组有1例,发生率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预防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磨莉  李吕力  王桂凤 《广西医学》2010,32(11):1436-143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经验。结果对37例患者41条病变血管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56%;2例术中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发生护理并发症,7~10d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术前周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秀玲  李扬彬  何伟文  伍健伟 《广东医学》2006,27(10):1584-158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6例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使狭窄血管扩张,造影证实血流畅通,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在支架成形术治疗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减少并发症,是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李键  孙祥冬  常杰 《海南医学》2013,24(21):3146-3148
目的 探讨同期及分期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双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老年患者20例,同期手术10例,分期手术10例(间隔1个月),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30d临床表现及术后6个月随访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球囊预扩及保护伞,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效改善.同期手术患者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2例,8例发生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分期手术患者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2例,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者1例,同期手术患者术后30d内高灌注综合征4例,无卒中发生;分期手术患者术后30d内高灌注综合征1例,3例发生对侧微小脑梗死,1例发生对侧较严重梗死.均无出血、死亡病例.6个月随访同期和分期手术患者各有1例单侧再狭窄50%.结论 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同期支架成形术较分期手术术中心率下降风险增加,术后半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研究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方法对23例头颅MR I或CT检查表现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相关问题及其疗效进行研究。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涉及责任病变血管在颈总动脉的3例、颈动脉窦部(C1段)14例、颈内动脉C2段2例、颈内动脉(C5、C6)段4例;左侧病变8例、右侧病变15例。本组23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共涉及责任病变28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所致的脑分水岭梗死在神经影像学(CT或MR I)上有其特殊表现,如果能早期识别诊断,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对治疗脑动脉狭窄所致脑分水岭梗死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脑缺血,在预防与延迟致死性中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所有23枚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支架内及远端血管血流通畅。置入后随访,均未出现TIA及其他临床症状。结论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8例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接受了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均接受了术前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术前术后头颅MRI检查,评价术后新发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术后支架即刻残余狭窄率与钙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28例次CAS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内复查头颅MRI:新发DWI病灶15例(53.6%),均无神经系统症状。根据术后有无新发DWI病灶,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钙化弧度(calcium radian,CR)及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1例患者发生手术侧脑卒中,其余27例恢复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术后1年复查颈动脉超声,并随访颈部X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支架断裂发生率为0。结论  在实施远端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CAS对颈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钙化斑块的位置、体积大小、CR、Agatston钙化评分、钙化斑块CT值、钙化斑块体积百分比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术后新发DWI病灶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5例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别为:颈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开口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1例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病例由于手术径路差,支架无法到位而中止手术,其余4例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残余狭窄率小于10%。术申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后恢复正常,术后该患者48h内出现血压下降,经使用多巴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1例椎动脉支架患者术后穿刺点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而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成功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对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能是有效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忠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63-964,966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的患者共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给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均显著改善,轻度狭窄的TCD与DSA相符率为56%,中度与重度的相符率分别为75%与78%.患者术后1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的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和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相比,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 CVR)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 - 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 CVR 变化。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 CVR 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 CVR 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 + PCoA + ICA - ECA > ACoA + ICA - ECA > ACoA > ACoA + PCoA> PCoA + ICA - ECA > PCoA > ICA - ECA,支架术后 CVR 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TCD 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 CVR 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栓保护伞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方法: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19例血栓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均成功实施,回收的保护伞中13个发现碎片组织,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使用血栓保护伞可能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王梅芳  陈东明 《现代医学》2011,39(3):325-32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防治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9例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和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狭窄段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08例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平均狭窄程度从99%降至10%(P<0.01)。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狭窄28例。结果治疗狭窄颅内动脉28支,其中置入冠脉球扩式支架16枚,Wingspan支架6枚,apollo支架6枚,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1例。27支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36±5.63)%下降至(4.23±1.57)%,无死亡病倒,术后27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 d后恢复正常,其他26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访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显示,原狭窄血管近端、远端血流速度和支架置入后24 h的TCD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术中熟练的导管导丝技术和围术期的专业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