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秀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2016-2016,F0003
高血压是心血管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其患病率、致残率高,危害甚重,而且因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致残甚至致命性的脑卒中可能是患者首发的临床表现,被称为隐形杀手.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按测量的形式分自测血压、诊室血压、动态血压.长期以来,临床上主要依靠诊室测量血压(CBP),但CBP常受到心理及人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局限性;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欧美国家已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汞柱式袖带血压测量技术仍是判定血压水平的“金标准”,几乎所有涉及血压的临床研究与诊疗指南均以此为基础。但由于这一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主要应用于医院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测量血压的频率,使得我们难以更为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特别是血压的昼夜波动与血压变异性。此外,医院这一特定环境还可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产生一过性影响(即所谓“白大衣性高血压”),仅仅依靠诊室血压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的血压分类错误;另一方面,又可能使那些在诊室血压正常但在其他环境血压升高(即“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汞柱血压计的逐步家庭化及其测量技术的日浙普及、以及多种新型血压检测设备(如真空机械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设备等)的问世,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在家中进行血压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诊室血压的不足。实际上“真实”血压是指人体长期的血压平均水平,而任何临床测量的血压都可视为患者“真实”血压的替代指标。非诊室血压监测(如动态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更为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真实”血压水平,并因之成为当今高血压防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就非诊室血压监测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及就诊时的诊室血压,探讨以2013版及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压控制建议判断的达标情况差异。方法本研究中受试者入选标准:(1)在北大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规律就诊的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通过臂式血压计测量2次诊室血压并记录均值;(2)通过智能臂式血压计,患者于非同日清晨、晚餐前静息状态下将家庭自测血压通过APP自动上传数据≥3次/季度。将患者诊室血压数值及就诊前一季度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均值配对比较,并以2013版及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压控制的一般建议[分别是<130/80 mm Hg、<140/80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标准,分析基于不同血压数据来源、以两版指南为达标切点的达标率差异。以χ2检验判断两组数据在达标率上的差异,以配对t检验分析同一患者两组血压数据间的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0例,患者末次就诊前一季度家庭自测血压数据9.5(5.0,25.0)次。诊室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40.9±17.2)、(82.8±9.3) mmHg,家庭自测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28.5±11.1)、(76.0±9.3) mmHg(P均<0.001)。基于诊室血压结果,以<140/80 mmHg、<130/80 mmHg为标准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2.5%、5.0%;而基于家庭自测血压结果,以<140/80 mmHg、<130/80 mmHg为标准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0.0%、52.5%,两组血压数据的达标情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5,P=0.002)。诊室血压≥140/80 mmHg的患者,相比其家庭自测血压均值,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高估(15.7±18.9)mmHg及(9.6±9.3)mm Hg(P均<0.001);家庭自测平均血压<130/80 mmHg的患者,相比其家庭自测血压均值,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高估(18.2±14.1)mmHg及(10.4±9.4)mmHg(P均<0.001)。结论相比于家庭自测血压,诊室血压对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估血压达12.3/6.8 mmHg。当以诊室血压作为血压不达标的判断时存在对实际血压更大的高估。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病人诊室血压和家测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蕾  李燕筠  杨彬  王兰  董捷 《护理研究》2008,22(31):2863-2864
[目的]了解门诊测量腹膜透析病人血压与病人在家中测压结果的差异性,观察门诊测压的可靠性,探讨门诊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30例,对家中测量血压者统一培训并对血压计校对核准,在限定多项影响因素之后收集病人诊室和家测血压值,并进行比较,统计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结果]诊室收缩压131.83 mmHg±23.11 mmHg,诊室舒张压78.40 mmHg±13.99 mmHg,家测收缩压127.91 mmHg±20.15 mmHg,家测舒张压76.60 mmHg±11.80 mm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高血压发生率为46.67%,家测高血压发生率为33.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约为10%.[结论]经对可能影响血压的多项因素控制后家测血压和诊室血压一致,并且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较既往文献报道更低.因此,本中心诊室测压值可作为质控标准和调整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主要危险要素之一,据统计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死人数不少于整体死亡人数的40%,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测量值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呈明显正相关[1]。因此,准确的血压测量及评价对诊治高血压举足轻重[2]。曾有1项模型研究报道,对诊室血压监测、家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诊室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HBPM)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及对降压疗效判定的影响。方法分析46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在应用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中,诊室血压与HBPM监测8周的血压变化。结果两种血压监测方法观察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表现了良好的相关性,但HBPM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均低于诊室血压,8周治疗血压下降的平均值略大于诊室血压的平均值,HBPM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血压水平,评价降压疗效,增加血压达标率。结论 HBPM作为高血压患者长期监测方法,简便易行,更能反映患者实际血压水平,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诊室汞柱式血压计与自测血压使用的汞柱式血压计、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判别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常用的各种血压计在血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65例自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使用自备的汞柱式血压计、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每天于06:00~10:00和16:00~20:00间,2次测量,每次3遍,共10 d.取全部血压的平均值为自测血压值,以诊室汞柱式血压计每天06:00~10:00和16:00-20:00间,测量2次,每次3遍,共10 d,取全部血压的平均值为诊室血压值.诊室血压与自测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诊室血压数值高于自测血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测血压计使用汞柱式血压计与臂式电子血压计比较血压数值较一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测血压计使用汞柱式血压计与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臂式电子血压计与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血压测量存在"诊所高血压"现象,自测血压低于诊室血压;②臂式电子血压计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方便,应推荐患者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门诊测量腹膜透析病人血压与病人在家中测压结果的差异性,观察门诊测压的可靠性,探讨门诊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30例,对家中测量血压者统一培训并对血压计校对核准,在限定多项影响因素之后收集病人诊室和家测血压值,并进行比较,统计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结果]诊室收缩压131.83mmHg&#177;23.11mmHg,诊室舒张压78.40mmHg&#177;13.99mmHg,家测收缩压127.91mmHg&#177;20.15mmHg,家测舒张压76.60mmHg&#177;11.80mm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高血压发生率为46.67%,家测高血压发生率为33.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约为10%。[结论]经对可能影响血压的多项因素控制后家测血压和诊室血压一致,并且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较既往文献报道更低。因此,本中心诊室测压值可作为质控标准和调整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隐匿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亚型,表现为诊室血压正常,而诊室外血压升高,由美国Pickering教授的团队于2002年首先报道[1]。近年来,随着诊室外血压测量应用逐渐广泛,隐匿性高血压的检出率也逐渐增高。隐匿性高血压人群转变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其导致的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风险与持续性高血压的危害相似[2-17]。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种"高危"的隐匿性高  相似文献   

10.
李静怡  王月英 《家庭护士》2008,6(7):617-618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病人确诊为高血压时需长期治疗,且依据血压值及并发症调整治疗药物,故院外自我血压监测对血压的治疗与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心血管门诊通过对血压不稳定病人24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了许多异常变动的血压。比如有的老年病人,偶测血压时,显示为临界高血压,常认为是年龄所致的正常现象,从而未予重视。但动态血压监测却显示其全天血压负荷已大于50%(大于40%即有诊断意义),甚至夜间收缩压负荷已达到10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很明显,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成立,必须给以及时、系统的治疗。还有的病人,一直在医院量血压,收缩压常在160mmHg以上,服用降压药效果不理想。而动态血压监测却显示其24h平均血压、夜间血压及血压负荷均在正常范围,并发现其带血压仪时血压明显升高。可以判断,该病人属于“诊室高血压”。这样,是否应用降压药物就需要慎重考虑了。针对以上情况我院为就诊的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测量血压作规范指导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监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评估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01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诊室血压及家庭血压的情况,并根据家庭血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 101例患者的家庭血压比透析前诊室血压低[140.5±13.6/76.2±12.8mmHg(1mmHg=0.133kpa)比147.1±14.6/81.5±15.9mmHg,P〈0.05],透析前高血压的患者为67例(66.3%),通过家庭血压监测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为51例(50.5%)。对于存在家庭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干预(下调干体质量和/或药物调整)后,家庭血压及诊室透析前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水平存在差异;家庭血压监测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评估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诊室血压测量(OBPM)、动态血压测量(ABPM)及家庭血压测量(HBPM)在高血压患者诊断和管理等方面的异同性,得出最优血压识别和管理模式。方法对OBPM、ABPM和HBPM在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性价比、对靶器官损害的预测意义、预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不良结局和进展及血压变异性(BPV)等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OBPM相比,ABPM在初步诊断高血压上性价比最高,HBPM在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自我管理方面性价比最优。在高血压人群中,HBPM和ABPM在预测心血管事件、脑卒中、终末期肾脏病及全因死亡率等不良结局方面比OBPM有着更高的临床价值,且HBPM在临床实践中更有优势。对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将ABPM和HBPM所得血压值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有利于延缓患者肾功能不全的进展,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减少患者长期透析治疗的需要,其中ABPM更胜一筹。OBPM、ABPM和HBPM得出的BPV都具有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意义,然而HBPM表现更为突出。结论与OBPM相比,ABPM在初步诊断高血压及CKD患者的血压控制上最优;HBPM在预测靶器官损害、评估BPV及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中临床实际运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家庭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一些患者在诊室内血压增高,而家庭自测血压及ABPM均为正常,于是把这一现象称为白大衣高血压。事实上,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20%,在老年人中可高达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既往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妊娠早期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发生率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连续纳入了妊娠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222例.在初次产检时测量患者诊室血压.培训合格后的患者及其家属一周内在家中连续3天每天早、中、晚测量3次家庭血压.在孕36周后的1周内用同样的方法测...  相似文献   

15.
<正>"白大衣效应"(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的暂时升高,高于诊室外血压的现象。该效应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1 h及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80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均自备血压计)自我监测血压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指导患者正确的自测血压,并制定家庭测量血压的记录表,出院1月后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及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接受指导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监测血压情况的比较,及入院时出院后1月随访测量血压的次数的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指导和自测血压能使患者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正常高值血压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将血压(120~139)/(80~90)mmHg(1mmHg=0.133kPa)定义为"正常高值",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过渡阶段,其患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与高血压相同。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危险呈连续相关,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不仅仅发生在高血压,也发生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  相似文献   

18.
“白大衣效应”(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的暂时升高,高于诊室外血压的现象。该效应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1h及最后1h(第24小时)有白大衣效应。本研究主要对动态血压中的WCF尤其是第1、24小时WCF进行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情况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4-2008年本院内一科进行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及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42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n=20)、隐匿性高血压(n=55)、单纯日间高血压(n=3)、单纯夜间高血压(n=20)的检出率分别是8.3%,22.7%,1.2%,8.3%,单用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漏诊率较高。结论:应加强24h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玉华  杨华英 《临床荟萃》2003,18(23):1374-1375
白大衣高血压 (whitecoathypertension ,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1] ,又称诊所高血压或单纯临床高血压。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 ,WC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WCH的危险性及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现就近几年来WCH的危险性评价作一综述。1 诊断标准在医院中偶尔测得的血压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 ,目前 ,2 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已被广泛接受 ,成为诊断WCH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患者在医院测血压高于正常标准而平均白昼血压或 2 4小时平均血压正常 ,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