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优良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两组麻醉效果及镇静效果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优良,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少,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开始10~30 min,研究组患者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后,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低于研究组;手术开始后的24h后,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能够有效减轻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镇静效果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并行股骨头置换术中的老年患者31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1例行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予以处理,比较组间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麻醉用量则相比较对照组更少;HR、SBP、DB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安全性相对较高,不易导致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震 《中外医疗》2013,(23):99-99,129
目的探讨分析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9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108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研究组接受针内针单纯腰麻,对照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呼吸困难发生率、麻醉平面、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寒颤发生率、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术后腰酸腰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有特点,在剖宫产术中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轻比重腰麻方式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50例。采用股骨头置换术常规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采用轻比重腰麻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轻比重腰麻方式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上蔡协和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曾照利 《求医问药》2014,(19):256-257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19±1.51)min,阻滞完善时间为(7.01±0.57)min,麻醉用药量为(3.98±1.56)ml;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5.26±2.05)min,阻滞完善时间为(21.09±0.59)min,麻醉用药量为(15.34±3.76)ml。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血压下降的患者有4例,发生心率减慢的患者有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6.67%;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血压下降的患者有1例,发生心率减慢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具有起效时间较短、麻醉时间不受限制、阻滞完善、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95-97,104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需接受下肢手术患者10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腰麻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所用时间、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阻滞平面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法能够明显缩短疾病的治疗时间,有效减少药物所用量且使得阻滞平面得到有效提升,干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玉琢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74-7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6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SBP、DBP、HR和SpO2的变化情况,并观察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03±0.64)明显快于对照组的(6.04±1.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但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个时间段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4例患者产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为临床理想麻醉方式,且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有效预防于闭孔反射的发生,安全系数较高,有利于前列腺电切术的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0.
张国伟 《吉林医学》2014,(5):1011-1012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应用疗效,进而提高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进行有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采取对照麻醉后,其中观察组患者MAP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单纯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使用静脉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及各时间血压、心率的控制情况。结果:麻醉开始之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麻醉之后及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低,手术牵拉脏器、组织时血压、心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增加麻醉的安全性,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麻醉诱导前低剂量(0.5μg)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22例择期行胃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实施相同的全麻方案,麻醉诱导10 min前,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全麻
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氯胺酮组患者给予0.5 mg/kg
氯胺酮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
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同时静脉输
注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
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记录POCD发病率;并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 h
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
者清醒睁眼至拔管时间(T2)明显延长(P<0.05)。各组患者术后1和7 d POCD发病率,对照组为26.7%、13.3%,氯胺酮组为6.7%、0%,右美托咪定组为20.0%、10.0%,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为13.3%、3.3%;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和7 d POCD发病
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和7 d POC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独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骨科全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不能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且POCD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4.
张晓红  张旭  肖晖 《吉林医学》2011,(24):4963-4964
目的:分析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麻醉组检查前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咽喉表面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麻醉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P<0.05),麻醉后心率、血压较对照组低(P<0.05),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检查所造成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在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3月88例急腹症病患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联合局部浸润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表现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组优占76.09%(35/46),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出18.11%。两组患者苏醒期临床症状对比,观察组体温异常、血压异常、排尿困难、烦躁以及误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时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苏醒期各种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采用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麻醉效果更好,苏醒期的不良症状减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任永伦 《中外医疗》2012,31(15):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全麻组(观察组)和喷雾表面麻醉+全麻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上呼吸道喷雾,两组患者检查时均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观察术中呛咳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记录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纤支镜检查时剧烈呛咳病例数、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及心率升高低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配合全身麻醉,可更好地维持检查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和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提高纤支镜操作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分析和研究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超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于本院治疗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ASAⅡ~Ⅲ级的超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治疗组)和布比卡因组(对照组)各45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CSEA)方法于L2-3或L3-4间隙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射0.4%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溶液3 mL和0.4%轻比重布比卡因溶液3 mL,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后血压及心率参数变化、感觉和运动阻滞参数、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麻醉效果对照组优36例,良9例,治疗组优40例,良5例,两组优良率均为100%;治疗组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低血压8例(17.78%),治疗组3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超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预防腰麻下剖宫产缩宫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方法: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60例,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均给予缩宫素10IU静脉注射+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持续静脉点滴。P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静脉注射缩宫素前给予去氧肾上腺素30μg静脉注射,然后在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以30~50μg/min去氧肾上腺素(200μ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微泵静脉持续输注。C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性血管收缩药。静脉注射缩宫素后如出现严重低血压,P组给予治疗性去氧肾上腺素30~50μg静脉注射,C组给予50~100μg静脉注射。记录产妇SBP、HR变化、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结果:静脉注射缩宫素后P组无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出现高血压2例(6%),无心动过缓发生。C组低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治疗性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静脉输注能有效预防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静脉注射缩宫素引起的低血压及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早期妊娠孕妇的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因急性阑尾炎需急行手术的56例早期妊娠孕妇,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共28例;对照组病例应用硬膜外麻醉,共2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患者与胎儿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100.00%,对照组患者麻醉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3.5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与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相比,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更高(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麻醉后15 min,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病例麻醉后的S/D略高于对照组,两组的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罹患急性阑尾炎的早期妊娠孕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孕妇以及胎儿安全性较高,麻醉效果确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术中15min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血压心率控制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患者恢复更快,麻醉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