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娩出后60 s及以上结扎脐带)对极早产儿(孕周<32周)疾病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100例极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试验组为50例延迟脐带结扎的极早产儿,对照组为50例按照临床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cord clamping,ICC)(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极早产儿.比较2组极早产儿生后24h及2周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生后2周2组极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2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生后24h及2周,试验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 h 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生后2周HCT比较,DCC组高于IC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及PVH-IV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C可以在住院期间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输血概率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娩出后60 s及以上结扎脐带)对极早产儿(孕周<32周)疾病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100例极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试验组为50例延迟脐带结扎的极早产儿,对照组为50例按照临床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cord clamping,ICC)(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极早产儿.比较2组极早产儿生后24h及2周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生后2周2组极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2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生后24h及2周,试验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 h 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生后2周HCT比较,DCC组高于IC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及PVH-IV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C可以在住院期间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输血概率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赵月乔 《当代医学》2021,27(36):13-16
目的 探讨两种挤压脐带断脐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及与立即结扎脐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出生的144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脐带挤压组1(n=52)、脐带挤压组2(n=47)与常规断脐组(n=45).脐带挤压组1新生儿娩出后距脐带根部30 cm处断脐,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娩出后距离脐带根部约20~30 cm处暂时钳夹脐带,常规脐带结扎组新生儿生后立即于30 s内结扎脐带,比较3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pH、HCO3-、光疗总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常规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水平,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挤压脐带断脐方式与立即结扎脐带新生儿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无明显差异,脐带挤压不增加光疗总时间,对于新生儿是一项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选取150例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孕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延迟脐带结扎(新生儿娩出后30 s以上结扎脐带),对照组行早脐带结扎(新生儿娩出后30 s内),比较两组产后出血、蓝光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贫血及新生儿核黄疸发生率。结果延迟脐带结扎组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蓝光治疗及新生儿核黄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迟脐带结扎可减少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率,不增加产后出血率,虽可引起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但新生儿蓝光治疗率、核黄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延迟脐带结扎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34周早产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孕周<34周早产儿388例,按照脐带结扎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常规组于分娩后30 s内结扎脐带;延迟脐带结扎组于分娩后120 s结扎脐带;挤压脐带组于近新生儿端20 cm处,从母亲端向新生儿端挤压脐带2~3次后结扎脐带,耗时5~10 s。分别于生后48 h 和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出生后1~7 d测定经皮胆红素值;记录住院期间光疗、1周贫血、输血及窒息发生率。 结果 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48 h,7 d时Hb、HCT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48 h,7 d时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和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快速挤压脐带与延迟脐带结扎均能提高早产儿机体内Hb和HCT水平,减少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且不增加出生后窒息和光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研究,为降低临床婴幼儿贫血率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97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脐带结扎(娩出10 s内结扎),实验组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娩出2 min结扎),比较2组新生儿娩出1 min以及5 min的Apgar评分,出生后24 h、出生后4周以及出生后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出生后3 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接受光疗的平均天数、贫血率及输血率。 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4周以及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光疗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贫血率以及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能够有效升高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了机体的铁储备量,并减少婴幼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生率,而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Apgar评分未发现明显不良影响,是改善婴幼儿贫血的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经阴道分娩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脐带结扎(出生后10 s),观察组采用延迟脐带结扎(延迟至出生后2 min),均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生后24 h内的血常规指标(Hb、RBC及HCT)、生后1周内额部黄疸峰值、早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Hb、RBC及HC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红细胞增多症;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额部皮测胆红素峰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可成为一项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措施,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DCC)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胎龄<32周、住院时间≥7d的25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后15s内断脐(常规脐带结扎)196例,为对照组;60s断脐57例,为DCC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出生窒息、晚发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动脉导管开放(hs-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及处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情况,黄疸持续时间。结果DDC组早产儿晚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窒息、BPD、IVH、hs-PDA、NEC发生率,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比例以及黄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DCC可减少晚发感染的发生,并不增加出生窒息发生率,安全性与常规脐带结扎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宫体应用缩宫素后的断脐方法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共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晚断脐(即等待脐带搏动自然停止后断脐);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立即注射缩宫素,并按摩子宫,等待出现宫缩时,于近胎盘端断脐.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胎盘残余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新生儿出生5d后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新生儿最高1次胆红素值、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蓝光治疗、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以及10 min复苏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胎盘残余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出生后5d足跟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是否需要蓝光治疗、新生儿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10 min复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较对照组产后出血较少、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高;试验组同样能增加胎盘输血,防治新生儿贫血的发生,并不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560例新生儿(足月儿组508例,早产儿组52例),足月儿和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早断脐组在生后5~10s内断脐,晚断脐组在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Apgar评分、新生儿体温、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值及胆红素峰值均高于早断脐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Apgar评分、生后5 min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早断脐组P<0.05);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晚断脐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且未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发生率,未发现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17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对照组按目前临床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Apgar评分及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母儿结局。结果:足月儿127例,早产儿49例,足月儿两组脐血血红蛋白浓度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量及出生后最高1次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两组母儿结局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和早产儿两组新生儿贫血和需要光疗者所占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比早断脐(生后10 s)有更少的产后出血量,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未显示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有不良影响,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以防止过早断脐可能的潜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302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分别在生后24 h、48 h及72 h给予脐血总胆红素浓度 >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提早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为23.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44%(P<0.01)。生后24 h干预组和生后48 h干预组及72 h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于生后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方法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结果在顺产组中,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快速断脐组,而剖宫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断脐时间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组等待脐带搏动自然消失的时间短于顺产组。结论顺产接产时,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值,减少贫血的发生;但对剖宫产的新生儿,此方法不增加也不减少血红蛋白值,而且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将延迟脐带结扎(娩出后60 s结扎脐带)的40例早产儿设为试验组,按照临床常规结扎脐带(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40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及2周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贫血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结果生后1周,两组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试验组贫血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两组早产儿生后2周血红蛋白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的输血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出生延迟结扎脐带可以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以及输血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迟断脐对于中晚期早产儿早期发生黄疸和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顺产的中晚期(32~36+6周)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顺产的早产儿在娩出后15 s内断脐(早断脐组),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的传统治疗方法,试验组则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气指标都有所改善,但试验组PaO 2/FiO 2(35.66±2.7)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aO 2/FiO 2(18.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0%(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颅脑手术使用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引发颅内感染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407例,观察组188患者使用的引流装置为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对照组219例患者使用传统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对比分析2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21例(9.59%),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患者引流管留置管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感染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比观察者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能够缩短引流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张方凤 《当代医学》2016,(29):87-88
目的:探讨改良式助产术对降低临床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效果与分析。方法选取初产妇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各70例,分别为给予改良式助产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助产术的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产后会阴撕裂情况及产后身体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会阴完整性比例为51.43%,侧切比例为27.14%,对照组为1.43%,侧切比例为6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会阴Ⅰ度裂伤13例,占18.57%,对照组患者会阴Ⅰ度裂伤24例,占34.28%,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Ⅱ度裂伤的比例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产后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的状况均表现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助产术可明显降低产妇的侧切率,对减少产妇产后出血,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