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茶花  杨水秀  袁海珍 《全科护理》2014,(25):2376-2377
[目的]探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外周血管条件较差的肿瘤病人运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 置管。[结果]38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1针成功30例,2针成功8例。[结论]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孙杉杉  余琪  沈蕾  陈友玲  赵洁  童瑾  冯丽娟 《全科护理》2021,19(24):3383-338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婴儿下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1岁以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取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24 h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和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儿下肢PICC置管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对16例危重患者行PICC。结果 16例危重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能满足危重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有效提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超声下塞丁格尔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入院的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患者30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2例为二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10d一6个月,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尔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PICC置管的适用范围和置管成功率,且损伤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选择因肥胖或先天因素致肘部静脉不显露、肉眼无法看清,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难以成功,以及一些因年龄小、静脉细无法行3F或4F PICC置管的婴幼儿共98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根据儿童特点在MST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98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找到了适合小儿MST穿刺的最佳方法。穿刺时使用小号的外周留置针更易使患儿接受PICC置管,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和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针器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提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90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导针器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5.9%、对照组85.5%,x2=9.189,P<0.01。结论超声引导导针器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应用于婴幼儿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镇静效果及置管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睡眠剥夺的护理干预联合10%水合氯醛灌肠后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后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时的镇静效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发生率、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结果对照组镇静显效、有效例数为20例、14例,观察组分别为32例、12例,两组比较Z=-2.928,P=0.00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38例,送管困难10例,导管异位颈内静脉10例,观察组分别为44例、2例和3例,两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操作时间(31.98±5.72)min,观察组操作时间(29.09±4.47)min,两组比较,t=2.68,P=0.009。结论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应用于婴幼儿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可提高镇静效果,提升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降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置管后和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导管异位率3.1%,穿刺点出血14.1%,静脉炎4.7%,静脉血栓6.3%,非计划拔管6.3%,堵管7.8%,导管相关性感染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探讨PICC的扩大应用。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率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74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时机、部位、置管静脉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174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96.0%,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渗液。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右侧肘上贵要静脉、熟练技术及良好的维护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成功率.[方法]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穿刺置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4%)高于对照组(54.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配合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病患儿PICC置管术,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叶昱  马灵  龚红霞 《华西医学》2013,(2):265-266
目的总结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实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3月对51例肿瘤患者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其中10例在超声引导下施行。结果 50例首次操作置管成功,1例首次置管失败,1周后再次置入成功,无重要并发症。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头皮钢针替代长穿刺针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3例成人应用9F头皮钢针穿刺浅静脉置入PICC患者(观察组),并与应用塞丁格穿刺套件中长穿刺针穿刺浅静脉置入PICC的10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头皮钢针可以替代塞丁格穿刺套件中长穿刺针的使用,值得在无超声引导条件下行PICC置管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 1年1月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的20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开展PICC.结果 患者均采用巴德4FrPICC及改良型4Fr塞丁格套件.置管成功19例,其中1针成功16例,2针成功3例,失败1例.结论 采用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导丝引导下了解血管走向,扩皮时注意扩皮刀平躺在导丝上,置管鞘旋转进入,患者痛苦小,提高了适用率和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传统的PICC置管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的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置管使用的时间等。结果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PICC置管组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盲穿组(均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缩短了置管使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PICC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应用广泛.塞丁格技术是PICC置管的一种重要技术,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由瑞典的放射科医师塞丁格发明,是以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肤和皮下组织穿刺血管,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经套管送入导丝后,拔出套管,扩张器或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人,通过插管鞘置人PICC至预测量的长度,操作易掌握[1].我科在塞丁格技术传统操作上对3个步骤做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三步法;塞丁格技术;护理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63-0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 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8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塞丁格技术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静脉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 PICC 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在鼻咽癌患者诱导加同期放化疗中应用的利弊。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单号置管的患者行传统PICC置管设为A组(35例),双号置管的患者行改良塞丁格技术设为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在舒适度、相关并发症、价格方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管舒适度、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塞丁格技术优于PICC技术,但改良塞丁格技术的费用高于PICC技术费用。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诱导加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化疗时的舒适度,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但传统PICC技术有价格优势,对于血管条件好、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