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5-12就诊于沈阳市妇婴医院的慢性盆腔痛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静滴抗菌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部分有厌氧菌感染患者加替硝唑注射液;观察组4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egel训练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4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37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6.02±1.95)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6.08±1.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2.23±0.59)分与对照组疼痛评分(3.58±0.47)分相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沈阳市妇婴医院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egel训练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疗效显著,治疗过程简单无疼痛感,易被患者所接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盆腔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与髓内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接的治疗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髓内针植骨的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骨不连接均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3.85±25.97)min]、术中出血量[(76.41±19.11)ml]和骨折愈合时间[(2.57±0.65)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156.68±39.15)min,(202.75±50.69)ml,(3.74±0.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NEER评分和HSS评分无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和髓内针植骨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但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较快,效果优于髓内针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3.
徐红燕  邵亚敏  杨春萍   《护理与康复》2017,16(2):171-17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诉疼痛不适给予吲哚美辛栓1粒塞肛,观察组手术当日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三阴交穴和涌泉穴至停留置导尿后1 d,患者诉疼痛不适时亦给予吲哚美辛栓1粒塞肛。观察两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及膀胱冲洗转清时间,吲哚美辛栓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及膀胱冲洗转清时间、使用吲哚美辛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老年全髋置换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接受全髋置换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辅助镇痛,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8h镇痛后,试验组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自控静脉镇痛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总有效率为68.75%,其中试验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自控静脉镇痛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置换手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自控静脉镇痛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降低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米穴位敷贴在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患者头痛症状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aSA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太阳穴贴敷纳米穴位敷贴,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使用剂量及爆发痛的次数。结果观察组头痛平均分为(4.34±0.67)分,对照组(5.70±1.10)分;观察组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为18.0%,对照组为58.0%;观察组爆发痛的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穴位敷贴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症状,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认知障碍的程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的前提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线段二等分试验、删除试验对比两组患者单侧空间忽略认知障碍的改善程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MOCA评分、线段二等分试验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删除试验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认知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缓解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6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iper疲乏量表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疲乏维度干预前得分为(6.85±0.21)分,干预后为(6.76±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5);行为疲乏维度得分及Piper疲乏量表总评分观察组干预后为(5.53±0.18),(6.10±0.09)分,对照组为(5.65±0.22),(6.17±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5,2.615;P〈0.05);两组在行为、认知、情感疲乏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TEAS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术后4、24 h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肠鸣音评分、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舒适度量表(BCS)评分。结果 TEAS组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 d肠鸣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追加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防剖腹产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止痛、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产妇的急慢性疼痛情况及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在术后1、2、3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术后3个月的疼痛发生率为5.8%(7/120),对照组为17.5%(2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6个月的疼痛发生率为0.8%(1/120),对照组为1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的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术期产妇应用TESA,具有超前镇痛、预防中枢敏化、延长镇痛时效、改善局部炎症、调节自主神经等作用,有助于降低CPSP发生率,且短期和远期预防疼痛的效果都较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各7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的E、NE和Cor水平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术后6、12、24 h,干预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更有助于维持乳腺癌患者术后生理指标的稳定,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度,降低术后24 h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方丽英  赵平 《当代护士》2017,(12):136-138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贴防治痔病微创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30 min及6、12、24、48、7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由38.8%降低至8.2%,护理满意度评分由(73.7±6.5)分提高至(85.1±7.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显著降低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新华医院住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治疗的患者331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和一般护理,患者出院时使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护理工作满意度。随访患者术后一过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将发生术后一过性腰背痛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长效透皮缓释贴剂和口服短效镇痛剂进行疼痛管理,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来评价不同策略的有效性。结果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5.2)分;接受一般护理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过性腰背痛发生率24.2%;应用疼痛管理措施后,长效透皮缓释贴剂组疼痛明显改善,与口服短效镇痛剂相比,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时,全部病例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保障临床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作用于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5个穴位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TCSS、VAS、SNCV、MNCV及抑郁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VAS、SNCV、MNCV及抑郁评分方面改善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和缓解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后留置鼻胆管患者口鼻及咽喉部不适的方法.方法 将90例ENBD术后留置鼻胆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薄荷水进行咽喉喷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喷入.比较两组患者鼻胆管置入术后6,30,54 h口咽干燥、咽喉疼痛、吞咽不适、口咽并发症、鼻腔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ENBD术后6h吞咽不适、鼻腔不适、口咽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1.29)比(5.67 ±1.11)分,(5.20±1.47)比(7.60±1.24)分,(0.80 ±0.56)比(1.27 ±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0,4.823,2.214;P<0.05);术后30 h吞咽不适、鼻腔不适、口咽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0.90)比(4.87±0.64)分,(3.73±1.39)比(6.13±1.25)分,(0.53±0.64)比(1.07±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9,4.985,2.172;P<0.05);术后54 h吞咽不适、鼻腔不适、口咽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0.83)比(4.53±0.92)分,(2.87±1.19)比(5.27±0.96)分,(0.27±0.46)比(0.9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64,6.085,3.076;P <0.01).在咽喉疼痛方面,术后6,3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薄荷水的优势更加明显[术后54 h(2.93±0.96)比(4.06±1.22)分;t=2.822,P<0.01].在口咽干燥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自制的薄荷水进行咽喉喷入,对减轻患者ENBD术后留置鼻胆管的口鼻咽部不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病人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PH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止痛,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止痛,观察两组病人治疗24h后疼痛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能有效缓解病人PPH术后的疼痛症状,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方面的变化。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组MMSE在术后3 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能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5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行放疗的肺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时间(18.38d±0.31d)较对照组(15.10d±0.35d)延迟;观察组未发生急性食管炎的有15例(50.00%),对照组有23例(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不同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护理能有效、安全地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18-4819
探讨手术复位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效果。选取收治的86例踝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组和手术复位组,分别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法复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8%高于手术复位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组踝关节稳定、疼痛级行走评分均高于手术复位组[(12.5±2.2)分比(10.4±1.9)分,(12.6±2.3)分比(9.7±1.7)分,(13.8±1.1)分比(10.8±1.5)分,P<0.05]。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较手术复位可提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患者10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舒适度评分(BC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和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BCS评分显著提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患者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较传统止痛药物治疗而言,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安排穿好医用弹力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医用弹力袜的基础上安排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变化情况、发生血栓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除FIB外其他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 0.05),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 0.05)。结论将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回流,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高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达到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