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外线、He-Ne激光照射对CAG大鼠胃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红外线、He-Ne激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酸的影响.方法:将63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红外线组及各激光照射组.应用2%水杨酸钠和30%酒精的混合溶液灌胃8周,刺激大鼠胃粘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建立大鼠CAG模型,照射组在建模完成后,分别给予红外线、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照射,每日一次.照射20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胃酸的变化.结果:红外线组及3.36 J/cm2的He-Ne激光组与模型组比较,胃酸分泌明显增多.结论:红外线及3.36J/cm2的He-Ne激光照射能够促进CAG大鼠的胃酸分泌,对大鼠CAG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在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红外线与胃黏膜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水杨酸钠和酒精的混合溶液灌胃,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建立大鼠CAG模型,采用红外线灯照射CAG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 PCNA及Bcl-2在模型对照组胃黏膜中均呈高表达(P〈0.05),但在红外线组均无显著降低.结论 红外线照射未能降低PCNA及Bcl-2 的表达,细胞的增殖调节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He-Ne激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e-Ne激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的影响,将5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非治疗组及各激光治疗组。应用2%水杨酸钠和30%酒精的混合溶液灌胃8周,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建立大鼠CAG模型,各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6.24J·cm-2,4.80J·cm-2,3.36J·cm-2)的He-Ne激光照射,每日一次,连续20d,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变化。发现3.36J·cm-2的He-Ne激光组与非治疗组比较,胃黏膜变厚(P<0.01),炎细胞减少(P<0.05),细胞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表明3.36J·cm-2的He-Ne激光照射能够促进CAG大鼠的胃黏膜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云母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母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HTH〗方法:以60%的乙醇、20 mmol/L 的去氧胆酸钠和0.1%的氨水在24周建立SD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在造模的同时用云母进行预防实验。实验终期观察鼠胃黏膜大体观及各项病理学指标,并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生长激素浓度。 〖HTH〗结果:云母预防组胃黏膜腺体排列规则,无明显的萎缩现象;胃窦部的胃黏膜炎症级别低于模型组(P<0.01);胃黏膜腺体厚度(L1)和黏膜肌层厚度(L2)之比(L1/L2) 高于模型组(P<0.01);单位长度内胃黏膜腺体数目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胃窦部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的高度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高于模型组(P<0.01,P<0.05),而生长激素浓度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 〖HTH〗结论: 云母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有预防作用。减少损伤因子的破坏作用、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内源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外线体外照射对大鼠血液与生化指标成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健康wiste大鼠90只.随机分为9组,实验大鼠分为连续照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三个计量组,同时设立相应的3个对照组。另针对红外线照射72小时后,设立脱离红外线12小时及1个月检测组,再设立脱离红外线作用1个月后实验大鼠实验组,并相应设立对照组。采用物理教研室神灯照射,通过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病理解剖、血液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查,分析神灯照射对实验大鼠的血液与生化指标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结果:9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大体病理解剖、血常规检查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3.14 P〉0.05)。结论:红外线体外照射对实验大鼠血液与生化指标无作用,因此红外线对于生物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养胃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施行胃 肠吻合术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 ,连续灌胃给药 3个月后 ,大体观察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 养胃冲剂能明显改善胃上皮损伤程度、减少炎症浸润范围 ,缩小胃小凹的宽度 ,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别 (P >0 0 5)。结论 养胃冲剂通过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逆转肠上皮化生能有效的修复损伤的胃黏膜 ,从而改善胃黏膜萎缩  相似文献   

7.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AG组、维酶素(V)组、黄芪建中汤(HJD)组,观察大鼠胃黏膜、空肠黏膜、肝和胰外分泌部组织中的糖原含量、SDH、LDH、ANAE和ACP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一般状况欠佳,体质量明显减轻;大鼠胃黏膜萎缩、变薄,胃黏膜炎症程度积分和胃黏膜糜烂程度积分明显升高,而胃黏膜厚度和腺管总长度明显降低;空肠和肝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大鼠上述脏器的糖原含量、SDH、ANAE、ACP和LDH活性多数显著降低;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维酶素组.结论:脾虚型CAG状态下,机体存在多脏器代谢紊乱,黄芪建中汤对之有良好的复健作用,其疗效显著优于维酶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分成高电位水组(试剂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用透明膜标记法和注水法记录伤后3、7、14d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取创面修复组织作病理学观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3d,高电位水组的伤腔面积与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电位水有明显缩小创伤伤口皮肤面积和体积、促进伤口愈合、杀灭细菌、抑制创伤炎症反应的作用;与创伤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和细胞转移因子TGF-β2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高电位水具有消炎、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的作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大鼠淋巴滞留性脑水肿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滞留性脑水肿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阻断大鼠脑淋巴引流的方法,建立淋巴滞留性脑水肿模型,观察其行为变化,并从术后不同时间取脑标本,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及TUNEL染色光镜观察、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自术后第2天动物出现明显行为改变;脑膜及脑组织肿胀、充血、小血管壁外膜及Virchow-Robin间隙增宽,内含大量水肿液,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神经元固缩、凋亡及肿胀、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硬脑膜表面凹凸不平,水肿明显。上述变化以术后5天最显著。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断后,可以导致淋巴滞留性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与3种传统类型的脑水肿不同,属于另一独立类型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一般范围大,组织切除多,特别是腹股沟部位的肉瘤或淋巴结转移瘤,术后由于血运差,皮缘容易引起坏死,创口不易愈合,特别是该部位淋巴管丰富容易形成淋巴漏,使手术切口变成感染伤口,久治不愈,最长者可达月余。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应用红外线照射后外敷速高捷疗软膏的治疗方法加快创面愈合,现将治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准确辩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抓住主证,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选加辨病治疗中药,中西结合,做到遵古而不泥古,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还能使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张维颖1惠保定1李见勇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重度腺体萎缩伴胃粘膜上皮化生(IM)及非典型增生(ATP)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研究CAG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14.
张皓 《医学信息》2019,(7):112-114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发缺铁性贫血(IDA)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40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DA,分为贫血组35例和非贫血组105例。分析并发IDA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结果 所有患者中IDA的发生率为25.00%。贫血组中病程>5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吸烟、酗酒、食量下降占比为80.00%、91.43%、60.00%、62.86%、65.71%,均高于非贫血组的52.38%、65.71%、38.10%、33.33%、39.05%(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是并发IDA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65、2.606、2.344、2.065、2.462,P<0.05)。结论 CAG并发IDA的风险较高,病程>5年、Hp感染等均是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红新 《医学信息》2018,(13):151-153
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胃黏膜EGF,EGFR、TGF-a水平、黏膜萎缩、IM和Dys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90%,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嗳气、乏力、口苦等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EGF,EGFR、TGF-a表达量均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黏膜萎缩、IM和Dys积分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变组织的增值,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活血化瘀与西药联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实施治疗,研究组使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药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中医活血化瘀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bout 10% of gastric cancer (GC) has been described to be Epstein-Barr virus (EBV) positive.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describ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BV and GC.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of EBV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AG) is underrecognized. Our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BV and AG and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EBV on gastric function.Methods: A total of 468 pathologically-confirmed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underwent circulating EBV DNA test, include 271 non-atrophic gastritis (NAG) and 197 AG patients.Results: In this study, H. pylori infection rate was 33.3%, EBV infection rate was 40%, and co-infection rate was 15%. The EBV DNA-positiv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G (P=0.031, OR= 1.509, 95% CI 1.037-2.194), especially in H. pylori-negative subjects (P=0.044, OR=1.619, 95% CI 1.012-2.589). EBV DNA-positive patients had a lower pepsinogen I (PG I) / pepsinogen II (PG II) ratio (PGR) than EBV DNA-negative patients (P=0.0026), especially in the AG subgroup (P=0.006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EBV and H. pylori co-infectio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AG (P>0.05).Conclusion: EBV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AG, especially in H. pylori-negative patients. The circulating EBV DNA had a potential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atrophic gastr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