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畅达 《山西中医》2012,28(8):1-4
郁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郁"在中医文献中不但是一个病证概念,更重要地是一个病机概念;中医的郁证既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有相类之处,但中医郁证的内涵要更为宽泛;七情所伤虽是郁证发病重要因素,但脏腑虚弱才是郁证的发病基础;郁证的诊断虽不困难,但临床治疗却困难不少,移情易性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中医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林  李鹏 《陕西中医》2010,31(8):1099-1100
抑郁症是一组以心境显著而持久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的论述却散见于许多古代医籍。笔者认为抑郁症较符合明代医家张景岳所描述的因郁而病的郁证,并不等同于中医“郁症”。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病始在肝,与脑相关。本文基于抑郁症"肝郁气滞"基本病机和"脑失神明"的病机关键,立足"肝脑相关",提出"脑郁"病机理论,并通过对原发性抑郁症、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乳腺癌并发抑郁症、卒中后抑郁和焦虑性抑郁症中医病机特点及治法方药的系统性研究,体现抑郁症"脑郁"病机理论的合理性,为抑郁症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栗锦迁教授认为郁证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因素、情志因素有关,外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体气机郁滞,而生郁证。栗师强调对于郁证应当中医辨证为主,再辅助结合西医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郁证的中医证治,有独道的见解,主张根据病情分清郁证气血痰火食湿郁何郁为主,多用越鞠丸加减,对郁证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茅晓 《山西中医》2007,23(4):1-3
基于当今临床郁证的多发和年轻化趋势,从张介宾郁证论入手,疏析了张氏"因郁致病"、"因病致郁"以及从怒郁、思郁、忧郁三方面阐论郁证的学术本义;认为,张氏创制的若干治郁方剂和"以情病者,非情不解"的论治思想对现代抑郁症等多种心理和情志障碍病症的治疗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医学称为"郁证"。现代西医认为是由心理、生物、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精神节奏的紧张、压力的加大,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如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迫在眉睫。与西医抗抑郁药相比,针刺具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势。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等。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经济、针对性强、个体化治疗等优点。本文旨在通过整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进展,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拟补源解郁汤治疗妇女忧郁症1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忧郁症是中西医临床常见的病证,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多见于郁证后期虚证的证型。由于心脾肝肾虚损,气血失和,郁劳沉疴,临床多证并见,错综复杂,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西医多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癔症施治;中医多按郁证施治,但多疗效不佳。笔者经长...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情绪障碍.中医虽无"抑郁症"的病名,但根据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郁证"、"癫证"范畴,反应性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属郁证,内源性抑郁症属癫证.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目前高发的精神类疾病,其部分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针对郁证"六郁"所设的越鞠丸,对抑郁症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故对近年来关于越鞠丸抗抑郁的理论探索及主要针对的临床抑郁症类型进行综述,并结合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越鞠丸抗抑郁研究对临床用药剂型和治疗范围的启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越鞠丸抗抑郁的中医临床运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中医药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人群逐渐扩大,使得其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必须重视的疾病。笔者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郁证论治思想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有关郁证的论述,阐述《素问》中"五郁论治"思想对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取穴的指导作用,以丰富针灸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时代性疾病,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除了常见的"虚"之外,还有"郁"。从"郁"的角度阐释人体之郁——气血津液之郁、脏腑之郁、经络之郁。并以此为基础,拟定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即调畅情志,木郁达之;合理饮食,土郁夺之;动静结合,经络活之,从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属中医学中的情志疾病。抑郁症虽临床表现不一,但都有共同病因,即情志不遂,气机失调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脏腑功能紊乱,产生抑郁症状。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状的论述却见之于古代医籍中,包括:郁证、癫病、梅核气、百合病、脏躁等。就古代抑郁症从七情致病的原因、特点、调摄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中医学所包含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以下简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敏感方法:分别接受电针治疗的30例和服用药物治疗的31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虚自评量表(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与副反应评分。结果:电针与药物治疗后SDS、HAMD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组伴躯体综合征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治疗后电针组焦虚/躯体化症状群、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的分数均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 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和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对躯体主诉多、焦虚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可首选电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方法:运用临床群体研究的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8月入院、发病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4周,干预组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用中药干预4周,4周、12周、24周时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在4周、12周、24周时脑卒中抑郁率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对91例经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型的抑郁症患者进行HAMD量表评分,并对两证型患者的HAMD量表7个症状因子结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证型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7个症状因子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肝郁气滞型患者在认知障碍、病情日夜变化症状因子上载荷较大,而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迟滞症状、体重减轻因子上载荷突出。结论抑郁症患者虽然HAMD量表得分相同,但是其症状构成差异较大,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疗效。方法 :将5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取中医辨证施治 ;对照组15例单服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3个月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 4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 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宏丽  谢源  董莉 《光明中医》2016,(21):3083-3086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解郁清心方结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5-HIAA、NE、DA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中药组(补肾解郁清心方)30例,中药+针灸组(补肾解郁清心方+针灸)30例,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HAMD积分、Kupperman指数评定及血清5-HIAA、NE、DA的检测。结果针药结合与中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均有效,而针药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P0.05)。两组治疗后HAMD积分、K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针药组治疗后HAMD积分、KMI评分均低于中药组(P0.01,P0.05)。治疗后,针药组5-HIAA、NE、D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5-HIAA、DA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NE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5-HIAA、NE升高更明显(P0.01,P0.05),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改善患者围绝经期抑郁症相关症状,降低HAMD积分与Kupperman指数,且起效快于单纯中药治疗。针药结合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症,能提高5-HIAA、NE、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体内的含量,使之达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出自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8年7月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根据系统评价标准依次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研究,共11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在降低HAMD评分、提高QLOIE-31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癫痫发作频次改善率效应值合并量OR=3.53,95%CI(1.73,7.17),Z=3.48(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效应值合并量OR=0.59,95%CI(0.35,0.98),Z=2.0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足疗程治疗癫痫伴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临床安全性良好,但因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待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与产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以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妇产科于2008年6月-2009年2月分娩的432名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3天对产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产后42天填写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结果:本研究表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7.78%,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后中医体质有明显相关性。产后体质偏颇者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对产妇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并对体质偏颇者进行食疗、中药泡脚等方式“纠偏”,有利于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对于本病的辨证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抑郁症辨证分型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辨证分型标准、临床治疗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详尽将抑郁症辨证分型特点、变化规律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对于抑郁症辨证分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旨在将抑郁症辨证分型研究规范化,为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