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老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ury,IR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L-Arg组大鼠构建IRI模型,手术前24h及术前30min尾静脉注射左旋精氨酸,剂量为250mg/kg;IR组大鼠构建IRI模型,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分离肾蒂血管,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IR后生存时间,另分别于再灌注后4、8、12、24、48、72h处死动物,处死前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水平。获取肾组织标本,用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idase-1,HO-1)含量,以及病理学观察。结果①IR组存活率为37.5%,L_Arg组大鼠存活率提高至70.8%,而对照组大鼠存活率100%,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②IR组大鼠再灌注后4h时Scr和BUN水平开始逐渐升高,与C组相比,IR组Scr和BUN在各个时间段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后4~72h,L-Arg组大鼠Scr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1)。③单纯IR组大鼠再灌注后4h开始升高,各时间点肾组织MPO水平均高于C组(P〈0.01)和L-Arg组,且在再灌注后12,24,72h最显著(P〈0.01)。④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L-Arg预处理后,肾组织中HO-1阳性细胞数量增加,L-Arg组大鼠肾脏组织HO-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L-Arg预处理能够改善老龄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减少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提高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生存率。L-Arg通过诱导HO-1的表达可以保护老龄大鼠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IL -6和TNF-α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不同时间IL-6和TNF-α的变化,探索细胞因子在肾脏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分别在缺血和再灌注1、4和24h时取血和肾组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注4h(R4h)和24h(R24h)组IL-6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1h组与对照组相当,但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IL-6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肾组织和血液中呈直线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缺血和再灌注1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TNF-α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肾脏I-R时肾组织和血液中IL-6含量随时间的推迟而降低,而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早期增加。  相似文献   

3.
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网络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贝  蔡阳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2):48-50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反应网络在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SAM)夹闭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仅游离SMA而不夹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灌注2h后肠组织与血浆中IL-1B、IL-6、IL-8和IL-10的含量并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结果 再灌注2h后,模型组血浆及肠组织中IL-1p、IL-6、IL-8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IL-10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肠粘膜损害明显(P〈0.01);治疗组血浆及肠组织中IL-1B、IL-6、IL-8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IL-10含量增高(P〈0.01),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P〈0.01)。结论 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网络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幼龄 SD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肾脏的影响。方法:将80只4周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肠缺血组(10只),肠缺血-再灌注组(30只)和利多卡因干预组(30只),后两组再灌注后0.5h 、1h 、2h 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10只动物。分别测定各组血 Scr 值,肾组织 MDA 含量和 MPO 活性,ICAM-1和 TNF-α表达。结果:利多卡因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幼龄 SD 大鼠 Scr 浓度和肾组织中 MDA 含量及 MPO 活性,下调肾组织中 ICAM-1和 TNF-α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幼龄 SD 大鼠小肠 I/R 后肾损伤,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UN浓度、肾组织SOD活力、MDA及NO含量的变化及肾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灌注24h后血清BUN浓度明显下降(P值〈0.01),再灌注1、6、12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未应用天麻保护的对照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天麻的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唐群  吴华  雷久士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21-22,24
目的探讨山药多糖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山药多糖预处理组,每组各10只,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山药多糖预处理组,于造模前1周给予200mg/kg山药多糖灌胃。肾缺血再灌注6h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含量,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山药多糖预处理组血清BUN、SCr含量升高(P〈0.01),肾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山药多糖预处理组的血清BUN、SCr含量降低(P〈0.01),肾组织SOD、GSH—Px活性升高(P〈0.01),MDA水平降低(P〈0.01)。结论山药多糖预处理能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山药多糖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花提取物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红花低剂量干预组和红花高剂量干预组。参照文献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红花提取物进行干预,之后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取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相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ET-1及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SOD显著下降(P〈0.01),肾单位出现明显变性坏死。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和ET-1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红花低剂量组(P〈0.05);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OD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MDA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经红花提取物干预的两组大鼠肾单位变性坏死较轻。结论:红花提取物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下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预处理组(MHIP组)。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造成缺血,再灌注2h后取出肾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Ca^2+-Mg^2+-ATPase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肾组织形态细胞学变化。结果MHIP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SOD、GSH—PX、Ca^2+-Mg^2+-ATPase的活性均明显高于I/R组(P〈0.01),肾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亚低温缺血预处理能减少大鼠脂质过氧化,改善ATPase功能,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对心肌肌浆网钙泵(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 -ATPase,SERCA)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分别再灌注2、12、24和48h(I/R2h组、I/R12h组、I/R24h组、I/R48h组)。采用无机磷比色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心肌肌浆网SERCA活性,反转录酶PCR技术测定SERCA基因的表达。结果:I/R24h组、I/R48h组SERCA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均冠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I/R12h组SERCA的活性均低于似手术组(P〈0.01),但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I/R2h组SERCA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过程严重影响SERC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脂联素(APN)介导 APPL1/AMPK 信号通路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 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组(IRI 组)、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APN 组(APN/IRI 组)和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IRI 组),每组各12只。 APN/IRI 组在术前15 min、术后每24 h 分别经腹腔注射 APN 蛋白球状片段5μg/g,共3次;NS/IRI 组在相应时点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IRI 组均行双侧夹闭肾蒂30 min 后开放肾灌注,Sham 组分离肾蒂但不夹闭。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 d 随机各取6只小鼠,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 PAS 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肾脏组织 APPL1蛋白表达和 AMPK 磷酸化水平。术后14 d 每组取剩余6只小鼠肾脏标本,天狼星红苦味酸(Sirus red)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PCR 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 mRNA 表达。结果术后2 d,与 Sham 组相比,IRI组、APN/IRI 组和 NS/IRI 组小鼠肾组织小管间质损害加重,血 BUN、Scr 升高(P <0.05),APPL1蛋白表达和AMPK 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 <0.05);与 IRI 组相比,APN/IRI 组小鼠肾小管损害明显减轻,血 BUN、Scr 明显降低(P <0.05),APPL1蛋白表达和 AMPK 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 <0.05)。术后14 d,与 Sham 组相比,IRI 组、APN/IRI 组和 NS/IRI 组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α-SMA 和 TGF -β1的 mRNA 的表达明显增多(P <0.05);与 IRI 组相比,APN/IRI 组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α-SMA 和 TGF -β1的 mRNA 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 <0.05)。结论APN 介导 APPL1/AMPK 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多循环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加只雄性SD大鼠经切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4组:①缺血再灌注(I/R)组:直接夹闭左肾动脉45 min恢复血供24 h;②单循环缺血预处理(SCP)组:夹闭左肾动脉10 min,开放血流10 min,仅一个循环,余同I/R组;③多循环缺血预处理(MCP)组:夹闭左肾动脉2 min,开放血流5 min,反复三个循环,余同I/R组;④假手术(Sham)组:暴露术野60 min后,直接缝合.24 h后取材行生化、病理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sham组未见明显改变;I/R、SCP、MCP组血肌酐(Se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P<0.01),MCP组低于L/R组,差异显著(P<0.01);SCP组低于I/R组,差异显著(P<0.05);MCP组低于SCP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从功能和组织学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循环预处理方案的保护作用在24 h内强于单循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多循环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四组。1)缺血再灌注(I/R)组;2)单循环缺血预处理(SCP)组;3)多循环缺血预处理(MCP)组;4)假手术(Sham)组。24 h取材行生化、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明显改变;肌酐(Scr)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单循环缺血预处理组多循环缺血预处理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显著;多循环缺血预处理组低于单循环缺血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1)。HSP70表达水平多循环缺血预处理组最高。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从功能和组织学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循环预处理方案诱导HSP70表达及保护作用在24 h内强于单循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丹参注射液和川芎嗪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丹参注射液和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防治效果。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丹参组、川芎嗪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组分别注射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注射生理盐水,3d后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用血管夹阻断左肾血流1h,于缺血末摘除右肾,再灌注后6h及24h采血测肌酐(Scr)值;同时取左肾组织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行病理检查。结果:再灌注6h、24h后,丹参组的Scr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川芎嗪组和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6h后,丹参组与川芎嗪组肾组织MD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再灌注24h后丹参组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川芎嗪组(P<0.01);再灌注后6h、24h后,川芎嗪组肾组织SOD活性均高于丹参组(P<0.05)。肾脏病理检查提示模型组肾小管坏死明显,丹参组也有较明显的肾小管坏死,而川芎嗪组肾小管病变明显改善。结论:川芎嗪对肾脏IRI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而抗氧化可能是其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丹参无明显的防治肾脏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8 CD28-T细胞在远程缺血预处理保护早期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I)、肾脏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组(KIP IRI)、远程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组(RIP IRI),再灌注2h后各组抽血检测肌酐、IL-10、CD8及CD28并作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RIP IRI组、KIP IRI组外周血CD8 CD28-T细胞比例、血清IL-10浓度高于IRI组、sham组(P<0.01),而外周血CD28 T细胞含量低于IRI组,并伴随血清肌酐、肾组织中肾小管损害程度Paller氏评分的下降(P<0.01),RIP IRI和KIP IRI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处理与肾脏缺血预处理存在相似的保护早期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中CD8 CD28-T细胞参与其中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药多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药多糖预处理组,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1周,山药多糖预处理组每日予以山药多糖(200mg·kg^-1)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予以生理盐水(10mL·kg^-1)灌胃,再灌注6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含量,Western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HIF-1α蛋白及mRNA、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山药多糖预处理组BUN、Scr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肾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H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山药多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肾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进而诱导H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用右肾切除、左肾动静脉阻断1h开放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动静脉但不阻断。(2)肢体缺血预处理方法:LIP组在阻断前,先以止血带在双下肢根部绑扎,阻断血流5min,完全开放10min,反复4次。(3)评估指标:对比各组兔在再灌注后8、24h和3、7d时肾功能、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LIP组再灌注后血清Scr和BUN升高幅度要明显低于IR组(P<0.05),在再灌注后3d内血Scr和BUN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再灌注后24h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P<0.05),且在各时间点SOD活性均明显高于IR组(P<0.05),MDA含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光镜下病理改变轻于IR组。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并增加SOD活性,改善肾功能,对急性肾脏IRI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适血减轻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阻断肾下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11:6)、缺血组(Ⅱ组,11=6)、I/R组(m组,n=24)、IPC+I/R组(Ⅳ组,Ⅱ=24)。Ⅱ组在缺血4h末,Ⅲ组、Ⅳ组缺血4h并分别于再灌注后4、12、24和48h留取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胞同粘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ICAIM-1。结果 Ⅲ组中,PMN计数、肺组织的湿/干重比、MDA、MPO显著增加(P〈0.01)、ICAM-1 mRNA反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强,与Ⅰ组或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IPC处理的Ⅳ组中上述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IR组右肾切除,左肾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RIPC组分离股动脉后夹闭5min,松开动脉夹再灌注5min,反复3次,于1h后建立IR模型;S组麻醉开腹后右肾切除。各组动物于再灌注6h后处死,取血液分离血浆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IL-1β、TNF—α以及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含量;同时取肾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IR组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有肾小球肾炎表现,RIPC组肾脏损伤明显减轻。与S组相比,IR组和RIPC组血浆中BUN、Scr、IL-1β、TNF—α以及尿液中Ki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RIPC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中的炎性反应,减轻肾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即肝脏缺血再灌注组(PBS+I/R组),静脉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1 h后分离支配肝脏左、中、尾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胆管, 应用无损伤微血管夹阻断以上血管60 min;实验组即重组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组(rIL-33+I/R组),静脉注射重组IL-33蛋白(每只5 μg),1 h后分离上述血管并夹闭60 min;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除了不夹闭无损伤微血管夹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每组小鼠再均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及24 h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7A水平;另将30只同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不同时段缺血肝脏组织IL-3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结果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L-33的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 h,PBS+I/R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P < 0.01),rIL-33+I/R组血清ALT、AST含量较PBS+I/R组明显降低(P < 0.01);HE染色提示rIL-33+I/R组肝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脏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PBS+I/R组(P < 0.01);ELISA检测血清IL-17A含量提示rIL-33+I/R组明显低于PBS+I/R组(P < 0.01)。结论IL-3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7A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周慧  曲颂扬  田立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593-1597, 160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IgA肾病(IgAN)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低、高剂量组。采用口服牛γ-球蛋白(BGG)8周及尾静脉注射BGG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于造模完成后灌胃给予低、高剂量雷公藤甲素治疗8周。观察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24 h尿蛋白(24 h TUP)水平;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A、γ干扰素(IFN-γ)及IL-4水平;肾组织中IgA沉积情况;肾脏中IL-1β、Caspase-1、IL-18及NLRP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血清Scr、BUN及尿液中24 h TUP含量明显降低(P < 0.05~P < 0.01);雷公藤甲素能降低血清中TNF-α、IL-17A、IFN-γ和L-4水平(P < 0.05~P < 0.01),减轻IgA的沉积(P < 0.01),抑制IL-1β、Caspase-1、IL-18及NLRP3的表达(P < 0.05~P < 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对IgA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