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4):F0003-F0003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著,由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  相似文献   

2.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6):F0003-F0003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著,由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  相似文献   

3.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F0002-F0002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著,由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_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  相似文献   

4.
自杀原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自杀不是疾病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行为。自杀的原因是复杂的 ,难以对其提供简单的解释。自杀是心理、社会和生物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是在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彼此消长的影响下 ,个人素质与应激相互作用的产物。现从心理、社会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对自杀的原因予以介绍。一、心理学研究1 认知方式和人格变量 (personalityvariables) :这是近年对自杀原因进行的主要研究之一。自杀未遂者的认知方式和人格变量具有以下特征 :较高的冲动性、极端的思维 (dichotomousthinking ;指“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5.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2):F0002-F0002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由作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恪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中国人的民族化与心理特征、精神痛苦的成因、引起精神痛苦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著,由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精神痛苦的成因、引起精神痛苦的内部因素,以及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的相关与区别、精神控制与精神虐待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个体恢复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恢复力量表(CD-RISC)、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认知方式问卷对36例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某部32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CD-RISC评分中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忍受消极情感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r=0.23,P0.05),接受变化与E分、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4-0.32,P0.05),控制感与P分、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6、0.30,P0.05),而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感与消极应对、N分、认知方式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24~0.33,P0.05)。结论: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恢复力是抵抗创伤和促进恢复的积极因素,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人格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88名初中生的父母亲及其本人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精神质性和神经质性呈负相关,与外向性和说谎倾向呈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与精神质性和神经质性呈正相关,与说谎倾向呈负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神经质性呈正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与精神质性和神经质性呈正相关,与说谎倾向呈负相关.结论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多给孩子理解、信任、鼓励、肯定和表扬,少些埋怨、惩罚和责备,对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心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预后较差,其康复是一个长期、周而复始的过程。药物依赖者的康复过程受许多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一系列因素如人格、注意偏向、治疗动机、自我效能感、应对技能、家庭因素、生活事件、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因素等对药物依赖者康复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著,由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精神痛苦的成因、引起精神痛苦的内部因素,以及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的相关与区别、精神控制与精神虐待现象,继而指导精神超脱心理治疗、心理调节技能,帮助国人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实现健康人格与理想人生的完整结合。  相似文献   

11.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3):F0003-F0003
《中国人的心理解读》是一本心理学专著,由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全书从人性的生物性方面、人性中的气质与性格、个性与行为的差异、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各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理论谈起,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精神痛苦的成因、引起精神痛苦的内部因素,以及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的相关与区别、精神控制与精神虐待现象,继而指导精神超脱心理治疗、心理调节技能,帮助国人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实现健康人格与理想人生的完整结合。对国内心理学研究及西方心理学本土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与首次发病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对52例首次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和2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接纳问卷(SAQ)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更少情感温暖、理解(P<0.01),母亲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更少偏爱被试(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母亲的温暖、理解具有统计学判别意义(P<0.01);抑郁症青少年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P<0.01)。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程度低与青少年抑郁发病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UMB)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躯体化障碍组的EPQ-E和EPQ-N分、EPQ-L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躯体化障碍组父母有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P<0.01),母亲有更少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和偏爱被试(P<0.05);(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与EPQ-E呈正相关(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EPQ-N呈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与EPQ-N呈正相关(P<0.05);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与EPQ-L呈正相关(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的人格问题,表现为外倾、神经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有关,个体童年时期经历过多父母对其情感上的忽视、被拒绝、压抑与躯体化障碍人格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1.变态人格的概念: 精神医学方面人格(personality)与性格(character)虽然有时通用,但实际上两者还有一定区别。人格的内涵要比性格广些,它以性格为核心,还包括了先天性素质、禀赋、气质、智力、适应社会方式与能力、神经活动类型、以及个人心理的其他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现在神经认知科学揭示:行为与脑的发育、成熟及认知构建具有相互的双向的作用,不仅人类基因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脑发育和行为适应,功能神经影响的研究也发现:大脑存在行为依赖的基因转录和表达的机制,即特定的行为活动通过行为对大脑相应脑区的基因位点具有影响其转录,表达的作用,由此构成个体脑发育及认知图示发育的基础.个体行为显著受到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或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塑型,从而发展了适应该文化生产方式的认知行为方式.什么是文化脑?从认知心理学与神经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个人提出:在特定文化的个体经过世代遗传和行为学习作用,由此形成对所在文化适应和生存的认知结构及脑工作模式,其功能是在自己文化达到生存和适应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价值观问卷对137名男性在押少年犯施测,以140名男性普通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普通少年组相比,犯罪少年在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和需要表达等维度上差异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接受权威和需要表达对青少年犯罪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谨慎性、道德观及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犯罪有负向的预测作用;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变量联合预测青少年犯罪行为时,预测成功率达到76.5%。结论人格五因素、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特点。方法:对49例社交恐怖障碍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接纳问卷(SAQ)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父母更少情感温暖、理解(P<0.01),母亲更多拒绝、否认和更少偏爱被试(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母亲的温暖、理解具有统计学判别意义(P<0.01);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社交恐怖障碍患者自我接纳程度低,父母养育方式中较少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能与社交恐怖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伴有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及应对方式进行研究,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抑郁症患者200例,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CV)、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评。结果抑郁症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8.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PQ的精神质维度与FES-CV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等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维度与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矛盾性分别进入以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积极应对方式分别进入以精神质、内外向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情感表达进入以精神质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P0.05或0.01)。结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其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如个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生活事件则对康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护理人员应如何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疾病的原因 ,精神病人的人格常受到了不同程序的扭曲 ,从而不能自由地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对这些病人是否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以及如何尊重他们的人格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又是面临的特殊职业的道德问题。要讨论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 ,首先应了解他们的人格状况。心理学认为 ,人格包括四个方面 :全面整体的人 ,持久统一的自我 ,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精神疾病有可能从这四个方面破坏病人的人格。由于罹患精神疾病 ,其全面整体的人可能分裂 ,病人持久统一的自我也可能破坏 ,病人的个人特色可以发生巨大改变。病人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格个性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行为和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癌症疼痛调查表”、汉密顿情感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型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其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和疼痛行为差异显著。P,N,E量表分越高,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障碍也越严重。A型行为者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和疼痛的表现程度也较重。神经质个性者及精神不稳定个性者与其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及疼痛行为明显相关。结论:患者病理性人格、负性情感反应和个性人格特征对疼痛的控制和病情的转归将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