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包括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器官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靶向微泡的出现更为超声分子影像提供了可能。微泡造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或基因载体,通过局部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实现药物或基因的定位释放,可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关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进展,提高研究级临床认识水平,必定能促进超声微泡造影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声造影剂通过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吸收、反射和折射,使所在部位的回声信号增强。新兴的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包括二次谐波显像、间歇式谐波显像、脉冲反向谐波显像、次谐波显像等,使超声造影剂的显像得到极大提高。肝脏应用的超声造影剂分为自由微气泡、糖化微粒悬浮液、包裹微气泡、过氟化物气体微泡、组织特异性造影剂等几大类,可分别通过增强肝实质和肝肿瘤的不同血管结构的显示,或造影过程中时相变化提供的血流灌注信息等,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提高肝占位病变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杨淼 《医学综述》2010,16(14):2218-2221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王龚  卓忠雄  何芬 《西部医学》2012,24(4):633-635,639
目的探讨高频诊断级超声联合微泡对肝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MI)为1.2的高频诊断超声,并经实验大鼠尾静脉注射0.2ml/kg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大鼠肝脏时间分为1、3、5、7min。用伊文氏蓝(Evens Blue,EB)观察超声辐照后肝血管通透性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血管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结构改变。结果高频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肝脏后,肝组织EB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证实肝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连接中断明显。结论高频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肝脏时可增加肝脏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徐海燕  高勇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7,27(5):411-411,413
目的:探讨动态超声造影在不同性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和价值。方法:使用造影剂SonoVue及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成像CnTI技术,对超声检出的肝脏占位性病变39例行超声造影研究。病变经手术病理、增强CT或增强MRI等作为最终确诊依据。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36例(92.3%)。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灌注过程、回声变化规律及对良、恶性病灶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新型造影剂Sono Vue静脉团注法,对28例患者共32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造影剂灌注过程分析,其结果与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确认对比分析。结果28例32个占位病变中31个超声造影表现符合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确认结果,1例假阳性,诊断符合率达96.4%。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定。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已经在临床中得以应用,超声造影也已广泛用于肝脏及肝脏以外器官的显像,如肾脏、胰腺、脾脏、前列腺、卵巢、子宫和腹部外伤,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声造影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采用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SonoVue法对2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造影剂灌注过程,分析其超声造影表现。结果:21例病灶中20例超声造影表现符合欧洲医学和生物学超声协会联盟(EFSUMB)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超声造影诊断标准,1例假阴性。本组超声造影判别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敏感性为93.75%。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美国放射协会的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分类标准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具有HCC高危风险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63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并依据超声造影LI-RADS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及造影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利用超声造影剂及其匹配成像技术对226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总结超声造影中的护理配合及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置措施.结果 226例肝脏超声造影通过造影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95.1%(215/226)的患者顺利完成超声造影并取得良好显影效果,4.9%(11/226)的患者超声造影显示不满意.结论 由于超声造影剂的特殊性,超声科护理人员熟悉造影剂的使用方法与禁忌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技术,掌握过敏反应知识并能及时处置并发症,对保证超声造影顺利进行和良好显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继Gramaik 1968年首开超声造影的先河以来,1986年,Mastada通过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直接注射CO2气体入肝动脉诊断肝脏肿瘤,肝脏超声造影技术首次在临床得到应用。1987年Mattrey采用氟碳化合物Fluosol—DA经外周静脉注射,超声探测到肝实质回声增强,从而使经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行肝脏造影应用于临床,现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造影技术还是超声造影剂都有了迅速发展,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也日趋成熟与完善,现将有关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脏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各期相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SonoVue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成像技术,对54例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研究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判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良恶性病变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结果表明,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机械指数诊断超声及低声压治疗超声对造影剂微泡的作用效果.方法 低机械指数的诊断超声及不同声压下低能量治疗超声体外辐照造影剂微泡,通过获得的超声造影图像间接分析微泡总浓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机械指数诊断超声及不同声压治疗超声下微泡发生稳定空化及惯性空化情况.结果 低机械指数(<0.2)诊断超声及低声压(<0.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造影剂SonoVue及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成像技术,对82例肝脏占位病变行超声造影,并与增强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结果:增强CT漏诊原发性肝癌2例,超声造影漏诊原发性肝癌1例;增强CT误诊4例(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2例),超声造影误诊3例(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检出率分别为98.7%(81/82)和97.6%(80/82),准确率分别为96.3%(79/82)和95.1%(78/82)。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对增强CT扫描阴性的小肝癌病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先行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CPI)与造影剂SonoVue对局灶性病变(共89个)进行实时造影检查,完全记录整个造影过程,分析造影前后的图像特点。结果:7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转移性肝癌12例、血管瘤20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5例、非均质脂肪肝8例、肝硬化结节7例。超声造影显示不同病变具有不同的造影增强特点,而且病灶图像清晰。超声造影前30例恶性病变仅20例被明确,经造影后明确诊断达28例。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超声造影剂微泡在诊断治疗中的运用是当前医疗行业研究热点之一,其不仅可以作为造影剂用于改善图像 质量而提高诊断水平,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修饰携带不同药物、基因等用于靶向治疗。该文总结了目前超声微泡在血 管病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对微泡的优势、微泡介导的造影、溶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政  左松  高云华 《重庆医学》2000,29(6):572-573
九十年代后 ,尽管超声诊断仪在分辨率和敏感性方面有很大提高 ,但是包括彩色多普勒、新型能量图显像在内的血流显像观察到的仍然是一种相对静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声诊断技术长期缺乏有效的动态造影以增强信息是一种明显的不足 ,故在诊断肝脏肿瘤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准确性方面被认为略逊于经常使用造影增强的CT、MR等影像技术。为此 ,许多学者致力于肝肿瘤声学造影研究 ,曾采用在肝动脉插管中注射二氧化碳微气泡增强肝脏肿瘤二维灰阶影像[1~ 3] 和经静脉注射第二代包裹空气微泡造影剂增强肝脏肿瘤血管影像[4~ 6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配合CnT1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这些患者的肝脏病灶进行定性诊断,同时使用常规超声对其进行检查。结果:用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进行检查的检出率均高于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脏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注射造影剂后其检出率低于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检查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并与增强CT/MRI对照,探讨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新型造影剂SonoVne对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6例,肝血管瘤28例,3例为肝内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为肝硬化结节,3例为局灶性肝内脂肪缺失。通过造影还可明确:(1)肿瘤内坏死区;(2)在延迟期发现了肝内小转移灶;(4)门静脉内栓子的鉴别诊断。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心血管领域,超声心动图以其优秀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具有可重复性、能床旁实时成像等特点而广泛用于临床。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是超声心动图的一个重要分支。1968年,Gramiak和Shah[1]首次报道了经心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主动脉根部显影现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心脏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一直局限在认定心内结构及诊断分流性疾病等方面。这种原始的声学造影是心肌声学造影的前身。心肌声学造影是指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的微泡在特殊的造影成像技术作用下,造影剂与超声波相互作用,致使左室或心肌成像,从而对缺血性心脏病进行诊断。1984年,Fein stein[2]首次报道了采用声振的方法制备声学造影剂,所产生的微泡直径小于红细胞,经静脉注射可使左室显影,开创了声学造影剂的先河。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对声学造影微泡及超声波相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声学造影发生了巨大变化。能通过肺血管床的微泡出现以及声学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左室成像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心肌声学造影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评估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临床手段。1心肌声学造影剂目前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