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CD147和E.cadherin在117例甲状腺病变组织(甲状腺癌82例,良性病变35例)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CD117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68.3%)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分别为14.3%,82.9%)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0%,100%),均P〈0.01。甲状腺癌中CD147和E-cadherin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程度不同,均P〈0.01。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147和E—cadherin表达情况,可预测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HBME1和CD10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ME1和CD10免疫标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HBME1和CD10的存在情况。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没有HBME1和CD10的表达,良性病变没有一例HBME1和CD10同时阳性;HBME1和CD10在乳头状癌、滤泡癌、滤泡性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94%)、6/7(86%)、6/20(30%)、5/20(25%)和15/35(43%)、2/7(29%)、1/20(5%)、0。两者在甲状腺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均P〈0.001),两者在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表达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均P〉0.05)。结论HBME1和CD10免疫标记阳性提示恶性,但不表示就是乳头状癌或滤泡癌。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肿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与PPARγ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及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在原发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7例原发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乳头状腺癌38例,滤泡性腺癌21例,未分化癌5例,腺瘤23例)分别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测定AI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γ表达情况。结果:AI及PPARγ,蛋白在各甲状腺肿瘤组织均有表达,AI在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1),PPARγ在滤泡性腺癌及腺瘤表达显著高于乳头状腺癌及未分化癌(P〈0.01);AI及PPARγ有正相关性(r=0.554,P〈0.01)。结论:AI及PPARγ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显著相关,检测AI及PPARγ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酯酶基因(PTEN)异常表达与甲状腺滤泡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P—Akt、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P—Akt在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非甲状腺滤泡癌组织显著增高(χ^2=43.45,P〈0.001)。PTEN蛋白在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非甲状腺滤泡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00,P〈0.01)。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P—Akt表达与VEGF表达具有相关性(P=0.04)。结论P—Akt高表达在甲状腺滤泡癌发生发展及继发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PTEN的失表达可能通过调控P—Akt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VEGF在甲状腺滤泡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占重要地位,甲状腺滤泡癌中可能存在Akt/VEGF通路,Akt可能是调控VEGF表达通路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8例甲状腺癌包托13例乳头状癌和5例滤泡性癌及20例甲状腺瘤的PC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PCNA在甲状腺及甲状腺瘤细胞核上的表达,两者表达率分别为77.8%及35%,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头状癌及滤泡性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及8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CNA在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实时定量 PCR 方法对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5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进行 KAI1/CD82检测。结果①SP 法: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甲状腺滤泡癌中、髓样癌中,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0%、69.2%、16.7%,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 >0.05),滤泡癌及髓样癌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表达显著降低(P <0.05)。②RT-PCR 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滤泡癌中、髓样癌中的相对表达值为91.124±2.292、85.406±2.992、70.1±0.880、30.682±3.270,乳头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滤泡癌及髓样癌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意义,可能成为患者预后推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BME-1、RET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标记物。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单克隆抗体HBME-1、RET的表达。结果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9%和27.69%,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4%和0。结论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MMP-2和FA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黏着斑激酶(FA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方法,观察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2和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59/70)和80.0%(56/70);70例相应癌旁正常滤泡上皮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25/70)和14.3%(10/70)。两者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强度均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为高(P<0.05及P<0.01)。MMP-2分别在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呈高表达,而AK分别在40岁以上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呈高表达。MMP-2阳性表达强度与FAK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MP-2与FAK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预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对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中Tiam1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4%、19.7%,1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中有1例患者有Tiam1 mRNA表达,3类组织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1);胃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但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浸润深度加深、分化程度降低、TNM分期增高,而呈现增高趋势(P〈0.05)。结论FQ-Rt-PCR检测Tiam1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am1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转移的基因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MP一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I,C临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51例NSCLC患者癌组织(A组),36例癌旁组织(B组)和18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标本经外科手术收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病理的意义。【结果】A组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O.05)。MMP9在鳞癌中表达高于腺癌(P〈0.05),并且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P〈o.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肺癌组织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O.01)。【结论]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3(ING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癌7例,未分化癌3例。收集3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再取经病理证实无癌症侵犯的癌旁组织21例。将所有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染色情况;根据显色状态判断ING3阳性表达及高低程度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ING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癌旁组织(P0.05)。良性病变与癌旁组织中ING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及未分化癌组织中ING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ING3总低表达率为74.67%(29/42),高表达率为25.33%(13/42)。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组织中ING3低表达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率(P0.05)。结论 ING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相对于其他组织较高,可作为甲状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且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与ING3低表达有关,可有效评估患者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uPA和LN-R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uPA、LN-R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预后指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5例滤泡性癌、2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PA、LN-R的表达.结果 uPA、LN-R在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和57.33%;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和0.uPA、IN-R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预后指数不良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49%和70.21%;在EORTC预后指数良好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1%和35.7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uPA和LN-R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26.194,r=0.467,P<0.01).结论 uPA、LN-R可以作为良、恶性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也是判断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病灶内部的血流丰富程度、血流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测量血流峰值流速(PS)和阻力指数(RI),在甲状腺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Ⅱ级或Ⅲ级血流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分支型或穿入型的血管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②PS值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R1大于0.7,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栓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在提高鉴别诊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临床中的诊断率,本文主要研究CD56、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27例)、甲状腺滤泡癌标本(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14例)、滤泡性腺瘤标本(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30例)。把所有标本做成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56、CK19以及galectin-3在甲状腺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CD56多数表达缺失,且CD56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ctin-3以及CK19多数表达阳性,且在良性病变中表达率较低;在同一种组织中表达缺失的是CD56。结论 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为缺失,且CD56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CD56在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结合CK19以及galectin-3在组织中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贾万钧  郭艳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443-144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HBME-1和Ret的表达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LSAB法检测CK19、galectin-3、HBME-1和Ret在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40例癌旁正常滤泡中的表达。结果CK19、galectin-3、HBME-1和Ret在乳头状癌组织的阳性率为100%(70/70)、97.2%(68/70)、94.3%(66/70)和88.6%(62/7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K19、galectin-3、HBME-1和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增加,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1和P53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石蜡标本中P21和P53的表达。结果:P21和P53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及26.7%和57.8%及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6例同时存在P21和P53的过度表达,术后4a中3例死亡,8例复发。结论:癌基因P21的激活和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在甲状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P21和P53在甲状腺癌的共同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对1 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5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进行Survivin的检测.结果 1.SP法: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甲状腺滤泡癌中、髓样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60%、69.2%、91.6%,随甲状腺癌的组织学恶性度增高,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TR PCR法: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甲状腺滤泡癌中、髓样癌中的相对表达值为32.148±9.513、59.154±10.086、67.25±8.478、86.898±6.944,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Survivin在各组织分型的甲状腺癌中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 Survivin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相对定量大肠癌组织中Midkine(MK)基因的表达,探讨MK基因在大肠癌不同病理状态中的意义。方法提取34例临床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RNA,经寡聚脱氧胸腺嘧啶逆转录,RT—PCR扩增,以内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mRNA相对定量MK基因的mRNA表达,比较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K表达差异。结果34例样本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MK基因表达降低(P〈0.01);其中在Duckg分期中C期、女性组、淋巴结转移、管状腺癌和浸润浆膜层组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降低(P〈0.05),其余组大肠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病程晚期癌组织中MK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