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a aneurysm,RAAA)中的表达,探讨AAA破裂的分子基础。方法选取RAAA标本18例,以20例AAA标本作对照。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抗CD34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 RAAA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AAA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 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0.9±10.8)%,与AAA(17.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725,P<0.01)。 HIF-1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AAA中层平滑肌细胞及外膜。RAAA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多(P< 0.01)。结论 HIF-1α及其相关基因过表达在RAAA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 (PK)Cα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的表达 ,探讨其在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改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和 3 0例正常的肝组织行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肝细胞的PKCα表达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 ,平均吸光度为 0 .0 3 0 1±0 .0 0 79;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的肝细胞呈强阳性 ,平均吸光度为 0 .0 685± 0 .0 0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的PKC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KCα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炎后肝硬化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改变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Ang2、HIF-1α及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52例HCC中Ang2、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Ang-2、HIF-1α、VEGF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如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远处转移、门静脉癌栓等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以及病人的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 Ang2、HIF-1α及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和肝内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PTE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大肠腺瘤一腺癌序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8例大肠腺瘤和62例大肠腺癌组织中PTEN-mRNA、HIF-1α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比较三者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8例大肠腺瘤PTEN-mRNA、HIF-1αmRNA、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14/18),38.9%(7/18),33.3%(6/18),大肠腺癌分别为51.6%(32/62),67.7%(42/62),59.7%(37/62).腺瘤组织HIF-1αmRNA、VEGF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腺癌细织(P <0.05),腺瘤组织PTEN-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组织(P <0.05).大肠腺癌细织中PTEN-mRNA吸光值随Dukes分期增高而逐渐降低,A期(0.1782±0.0271),B期(0.1538±0.0397)分别与C+D期(0.1470±0.0524)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HIF-1αmRNA、VEGF蛋白吸光值随Dukes分期增高而逐渐升高,A期,HIF-1α(0.1029±0.045),VEGF(0.1207±0.0436)分别与B期(0.1656±0.0329、0.1572±0.0514)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A期,B期分别与C+D期(0.2335±0.0748、0.2219±0.0803)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PTEN-mRNA表达分别与HIF-1α、VEGF呈显著负相关(rs=-0.36,P<0.05:rs=-0.68,P <0.05),HIF-1αmRNA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rs=0.71,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丢失或表达下调,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CO2气腹压力条件下,大鼠移植性肝癌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将48只肝痛模型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气腹压力0、5、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恒定一定时间及流量.术后处死全部大鼠,切取肝肿瘤,4%甲醛固定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IF-1α及VEGF表达.结果 随着CO2气腹压力的增加,HIF-1α、VEGF在肿瘤模型上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各组肝癌组织中HIF-1α VEGF呈正相关关系(其r分别为0.835、0.714、0.761、0.781).结论 随着CO2气腹压力的增加,HIF-1α与VEGF的表达逐渐增加,且HIF-1α与VEGF呈正相关.CO2气腹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可能与HIF-1α VEGF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与张力蛋白和辅助蛋白同源的磷脂酶mRNA(PTENmRNA)、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HIF-1α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ENmRNA、HIF-1αmRNA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mRNA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杂交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组织坏死边缘区域的肿瘤细胞胞浆中。62例大肠腺癌标本中,PTENmRNA、HIF-1mRNA、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67.7%、59.7%。18例大肠腺瘤标本中,PTENmRNA、HIF-1mR-NA、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44.4%、33.3%。大肠腺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5),而PTENmRNA则相反。有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高的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而PTENmRNA表达则相反。HIF-1α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χ2=4.751,P<0.05);HIF-1αmRNA表达与PTENmRNA呈显著负相关(χ2=21.84,P<0.01);HIF-1αmRNA与VEGF无相关性(χ2=2.597,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低表达或突变缺失诱导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腺瘤-腺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测不同临床分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及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了解HIF在骨巨细胞瘤发病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间18例骨巨细胞瘤病例,根据Campanacci骨巨细胞瘤影像学临床分期进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18例骨巨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HIF-1α、HIF-2α和VEGF染色,观测其表达水平及分布状况.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为Ⅰ期病损,4例为Ⅱ期病损,5例为Ⅲ期病损,4例为复发病损.组织标本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7例(7/18)呈HIF-1α阳性反应,全部标本呈HIF-2α、VEGF阳性反应;HIF-1α表达水平在各期病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IF-2α、VEGF表达水平在Ⅱ、Ⅲ期和复发病例组明显高于Ⅰ期病例组(P<0.05).结论 骨巨细胞瘤进展中HIF-2α、VEGF表达水平增高,并与骨巨细胞瘤骨破坏程度及局部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贲门及周围组织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组8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20只的贲门及周围组织行HIF-1α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其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术后30 d小网膜组织内出现小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术后60 d食管胃底组织肌层及黏膜下层新生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呈阴性或弱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1α和VEGF过度表达可能在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lα,HIF-l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继发性SC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66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假损伤组(B组,6只)和SCI组(C组,54只)。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C组大鼠在椎板切除术后采用脊髓静压法建立T10静压SCI模型。A、B组于术后1h,C组于术后1、3、6、12h及1、2、3、7、14d各处死6只大鼠,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行HE染色,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HIF-1α阳性表达情况并计数。结果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HE染色示,A、B组脊髓组织结构致密,细胞核圆而大、染色浅、核仁清晰。C组术后1~12h,损伤局部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胞质深伊红染色;1~3d,轴突肿胀,出现空泡,白质内神经髓鞘散乱、崩解破裂;7、14d,胶质细胞增生明显,损伤段脊髓变细,部分灰质崩解坏死,可见囊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HIF-1α阳性细胞少,B组稍增多。C组术后1、3h,HIF-1α阳性产物开始增多,主要在脊髓前角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中表达;术后1d达峰值,1~3d维持较高水平,此后逐渐减少;14d时仅可见少量白质中的胶质细胞。A、B组间HIF-1α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137)。C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B组(P<0.05),C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后HIF-1α表达开始升高,与继发性SCI缺血缺氧密切相关,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断流促进癌旁正常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动脉断流对癌旁正常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肝动脉结扎(HAL)阻断裸鼠肝脏原位移植瘤(高转移性MHCC97H肝癌细胞)血供(nHAL=10,n假手术=10).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移植瘤内或癌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imonidazole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分子如E-cadherin和N-cadherin分子表达;体外用CoCl2模拟缺氧环境,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处理后L-02肝细胞内上述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HAL增加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内HIF-1α表达和Pimonidazole阳性细胞数(HAL组:9±3比假手术组:4±2,P<0.05),减少癌旁肝细胞内E-cadherin水平,增加其N-cadherin蛋白表达.100 μmol/L CoCl2有效模拟体外缺氧环境,增加L-02肝细胞内HIF-1α表达,上调N-cadherin同时降低E-cadherin表达.结论 HAL 增加肝癌及癌旁组织缺氧,诱导癌旁正常肝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及受体Tie-2、血管内皮牛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8例肝细胞痛(HCC)、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标本。观察血管生成素及受体、VEGF的表达与HCC肿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Ang/Tie-2,VEGF在肝细胞癌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Ang-2和VEGF,Tie-2蛋白在肝癌表达增强。Ang-2/Ang-1 mRNA比值、VEGF mRNA与肿瘤血管侵犯及CD34染色的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Ang/Tie-2,VEGF、在HCC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IF-1α与VEGF分别在32例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与11例健康皮肤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32例恶性黑色素瘤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4.8%(27/32);11例健康皮肤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18.2%(2/11).健康皮肤组与恶性黑色素瘤组间比较,HIF-1α与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恶性黑色素瘤组的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①HIF-1α、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②HIF-1α、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HIF-1α可能参与了对VEGF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诱导人BMSCs(human BMSCs,hBMSCs)成软骨分化,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HIF-2α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为阐明HIF参与调控成软骨分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已消化的悬浮hBMSCs进行离心沉淀,形成细胞微球。将细胞微球分为2组,对照组加入含2%FBS的H-DMEM培养基,成软骨诱导组加入软骨诱导液,于低氧(2%O2)条件下培养。培养3周后行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1周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HIF-2α蛋白表达,培养1、2、3周行实时定量PCR检测成软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及相关标志基因表达。结果甲苯胺蓝染色示,对照组染色细胞核整体分布稀疏,而成软骨诱导组分布致密;成软骨诱导组细胞外基质染色明显较对照组深。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质内;与成软骨诱导组相比,对照组细胞核分布较稀疏且着色浅。Western blot检测示,培养1周成软骨诱导组HIF-1α和H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345,P=0.001;t=7.683,P=0.002)。实时定量PCR检测示,与对照组比较,成软骨诱导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在培养1周时降低、2周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软骨诱导组培养各时间点H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ox-9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过程中,Ⅱ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第2、3周时两者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软骨诱导组多聚蛋白聚糖mRNA相对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F-1α参与诱导h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但HIF-2α表达在该分化过程中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53及细胞凋亡在大鼠肝脏低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动脉结扎组(n=32)。各组均行剖腹、肝脏骨骼化及肝素林格液肝脏灌注,肝动脉结扎组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1、3、7、14d留取肝脏组织及血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HIF-1α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HIF-1α及p53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评价肝损伤。结果:肝动脉结扎后肝组织HIF-1αmRNA及HIF-1α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于结扎后3d和7d达峰值[0.834±0.129比0.372±0.048,(7.8±3.1)%比(2.1±1.7)%,P均<0.01]。肝动脉结扎组肝细胞p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于术后7d达峰值[(41.2±9.1)%比(5.2±4.3)%,P<0.01]。肝动脉结扎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于术后7d达峰值[(21.3±7.4)%比(3.7±3.5)%,P<0.01]。肝动脉结扎组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IF-1α、p5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都主要位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结论:HIF-1αmRNA表达增加、HIF-1α蛋白积聚以及p53促凋亡途径的激活在肝脏低氧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Hu XH  Yang J  Liu CW  Zhang ZS  Zha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4):1509-151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关基因在腹主动脉瘤(AAA)中的表达,探讨AAA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AAA标本22例,以5例腹主动脉(NA)标本作对照。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抗CD34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AA组织中HIF-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明显高于NA(P<0.01);caspase-3和VEGF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3和0.693,P<0.01)。HIF-1α表达主要分布在AAA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外膜处,与caspase-3和VEGF的分布部位基本一致。AAA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HIF-1α在AAA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或caspase-3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对不同放疗处理的lewis肺癌小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60只lewis肺癌细胞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大剂量单次放疗组、小剂量分次放疗组、大剂量单次放疗联合YH-16组、小剂量分次放疗联合YH-16组.作相应处理后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各组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并对HIF-1α、VEGF和抑瘤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抑瘤率和HIF-1α及VEGF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7.823、-8.314,P<0.05),而HIF-1α与VEGF表达则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 放疗前使用YH-16,可降低lewis肺癌小鼠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使放疗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H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PHC患者的蜡块组织标本,其中有29例患者包含有癌旁组织,作为PHC组织的对照。所有组织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阳性细胞的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的乘积判定HIF-1a、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HC组织HIF-1a、VEGF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5.00%、70.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的0.00%、3.33%(P0.05)。在PHC组织中,HIF-1a、VE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5)。PHC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HIF-1a、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PHC分期、转移情况与HIF-1a、VEGF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HIF-1a阳性、阴性表达者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8.1、4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阴性表达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6.4、3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VEGF在PH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V)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BUC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HIF-1α和VEGF在两种不同组织的表达和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在BUC中的阳性表达率(57.1%、72.5%),都明显高于正常组织(4.1%、6.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UC中HIF-1oα表达水平和VEGF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水平与BUC肌层浸润、非肌层浸润、细胞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BUC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因此,联合检测HIF-1α和VEGF有助于BUC的预后判断及复发风险预测,对分子靶向治疗膀胱癌也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失重环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别设1~7 d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失重和同步对照各6只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建立失重动物模型,应用TUNEL法原位检测失重大鼠肝组织中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V-6001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53表达.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悬尾大鼠肝组织中均可见阳性染色细胞,细胞核呈黄棕色颗粒,少数细胞质淡染;失重1~5 d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77.608,P<0.05),失重6 d和7 d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接近.p53阳性染色颗粒均位于细胞核内,呈颗粒状、弥漫性或混合型等多种表现,悬吊早期大鼠肝组织中p53表达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113.063,P<0.05),失重1 d组最为明显,悬吊后期和对照组标本中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变化与失重应激反应和失重耐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兔耳静脉瘀血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普通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每组8只。麻醉后于左耳背制作大小6cm×3cm的静脉瘀血皮瓣模型。皮瓣成形术后立刻于对照组右耳缘静脉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ml,治疗组缓慢注入前列地尔注射2ml(1μg/1ml),每天同一时间点注射一次至实验结束,观察皮瓣外观及皮瓣存活率,分别于术后1、3、5、7d,各组分别随机取1只,切取皮瓣中点处皮瓣组织,HE染色观察红细胞瘀积及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瓣中VEGF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皮瓣肿胀情况、瘀血情况均明显较对照组轻。治疗组皮瓣成活率为(90.80±3.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示治疗组红细胞瘀积及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明显较对照组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治疗组皮瓣中VEGF的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IF-1α的阳性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通过促进皮瓣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降低皮瓣中HIF-1α的表达量,促进瘀血皮瓣中新生血管的生成速度及减轻瘀血皮瓣的缺血缺氧双重作用改善瘀血皮瓣的微循环,提高静脉瘀血皮瓣的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