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平均每100个细胞内的阳性细胞数为凋亡指数(AI)。结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粘膜的AI分别为3.4±0.9%和1.4±0.7%,明显低于慢性胃炎(6.0±1.8%)(P值均小于0.01);Hp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AI分别为3.7±1.1%和1.5±0.7%,与Hp阴性肠化生(3.1±0.7%)和异型增生(1.3±0.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胃癌癌前病变粘膜细胞存在凋亡抑制,尽管Hp感染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但可能对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中药石楠藤提取物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假手术组(SO组);②AHNP组(AP组),该组动物在AHNP诱发后,不做特殊治疗;③石楠藤提取物治疗组(SN组)。该组动物在AHNP诱发后10分钟经腹腔内注射石楠藤提取物(1%石楠藤提取物5ml/kg体重)。结果表明:SN组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SN组16130±5030U/L6h、19290±5380U/L12hvsAP组23780±3960U/L、28470±4150U/L,P<0.01)。血中PAF含量明显降低(SN组1.3±0.30ng/ml1h、2.0±0.34ng/ml6h、2.1±0.32ng/ml12hvsAP组2.2±0.25ng/ml、6.1±0.42ng/ml、10.1±0.53ng/ml,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SN组69.9±7.2EU/L、6h、91.1±8.4EU/L、12hvsAP组98.4±6.9EU/L、151.7±9.1EU/L,P<0.01)。石楠藤提取物治疗组术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P组(SN组:43.5h,AP组11.5h,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胃粘膜及血浆中胃泌素(SS)、生长抑素(GA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45例证实为Hp感染的DU患者,采用PPI三联疗法,1月后胃镜复查。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和胃粘膜中GAS、SS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①溃疡愈合率为86.7%,Hp根除率达91.1%;②血浆和胃粘膜中GAS、SS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υs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剂对乙酸浸蚀法肝郁脾虚型胃溃疡(GU)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影响,进而对胃溃疡愈合后的复发机制进行探讨,用okabe法复制SD大鼠胃冲胡机分为健胃愈疡颗粒剂组(10只),胃苏颗粒组(1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8只),取胃标本采用TUNEL法观察胃粘膜上皮细胞原位调亡。结果:GU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健胃愈疡颗粒剂组(P均〈0.01),胃苏颗粒组AI明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PU)的发病密切相关 ,根除Hp后溃疡愈合率提高 ,复发率显著降低。本文采用奥美拉唑、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短程三联方案 ,观察对Hp的根除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本院消化科门诊 1999年 7月至 12月经胃镜检查和胃粘膜Hp检测 ,证实有Hp感染的PU患者 ,并在 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Hp治疗 ,无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 ,无摄入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 ,无青霉素过敏史 ,共 76例 ,随机分成 2个组 ,A组 3 9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4 2 5± 13 4岁 ,十二指肠溃疡 (DU) 3 1…  相似文献   

7.
HP,HBV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及HBV致PU的机制;方法:368列接受内镜检查,同时行胃粘膜快速尿毒酶Hp检测和血清HBV标记物(HBV-M)检测的住院患者。并对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368例中检出PU150例(43.21%),其中:①胃粘膜Hp(+)与Hp(-)组PU检出率为47.4%和21.47%,两且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5)。②  相似文献   

8.
分枝杆菌多糖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分枝杆菌多糖(MPS)对环磷酰胺抑制BALB/c小鼠骨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CPA使小鼠骨髓GM-CFU抑制约30%左右。1.0mg/kg的MPS对GM-CFU有促进作用(第1批实验CPA对照组316.5±34.6,实验1组454.5±19.1,P<0.05;第2批实验CPA对照组208.7±43.7,实验2组437.8±54.1,P<0.02);而0.15mg/kgMPS无促进作用。在0.15和1.0mg/kg剂量下,小鼠血清GM-CSF活性水平明显提高;0.15和1.0mg/kgMPS可分别刺激小鼠每0.1mL血清产生500U和850UGM-CSF。分析认为MPS与日本的Z-100活性水平相当,这些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单核或T细胞而间接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和比较活动期和愈合期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及其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30例DU胃窦粘膜NOS活性及胃体粘膜NOS活性分别是对照组胃窦和胃体的1.75倍和1.84倍(P<0.05)。27例HP阳性DU胃窦粘膜NOS活性是6例HP阳性对照胃窦粘膜NOS活性的1.6倍(P<0.05)。28例愈合期DU胃窦与胃体粘膜NOS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果提示,DU患者胃粘膜活性明显增高,其增高与HP感染无直接关系,NO在DU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病人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肾病综合征(NS)时抗氧化功能状况,我们测定36例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维生素E,以及尿SOD、MDA。结果表明:NS患者血总SOD、Cu-Zn-SOD及维生素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6.22±27.48μU/L比104.20±18.80μU/L,P<0.001;20.40±22.63μU/L比62.99±15.60μU/L,P<0.001;6.68±3.52mg/L比16.38±1.05mg/L,P<0.001);尿SOD及MDA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4.98±31.73μU/L比82.34±26.50μU/L,P<0.001;3.99±1.98μmol/L比2.64±0.78μmol/L,P<0.001).研究提示,NS时抗氧化功能减退,肾脏易遭受氧自由基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室制备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程多肽(Ph—SA)对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Ph-SA对69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腹腔感染后经尾静脉注射药物方法测定Ph—SA及对照药物对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Ph-S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强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IC50分别为8mg/L和0.5mg/L,按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换算,强于万古霉素12倍和48倍;体内抗菌试验结果显示:Ph—SA对MRSA菌株ATCC BAA-42抗菌效力极强,按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换算,至少强于万古霉素59倍。结论Ph-SA对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外均呈现极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儿童轻度铅中毒症状、体征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探讨有效的中医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儿童轻度铅中毒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该病的中医临床证型。结果①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可见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多话、胆怯易惊、多动、睡眠不宁、头晕或头痛、攻击行为、孤僻交流困难、学习困难、反应迟钝等。②儿童轻度铅中毒的证型可见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肺脾气虚、肝肾阴虚、无症状型等。结论①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临床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多话;次要症状为胆怯易惊、多动、睡眠不宁、头晕或头痛、攻击行为等。②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为儿童铅中毒的主要证型,肺脾气虚、肝肾阴虚、无症状型为其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冬夏结合"法与单纯"冬病夏治"法疗效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冬夏结合法通过补益人体正气,调节脏腑阴阳,对缓解期哮喘的症状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胆囊腺瘤癌变的病理观察及PTEN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胆囊腺瘤癌变的病理形态改变,研究PTEN与胆囊腺瘤恶变的关系。方法观察14例胆囊腺瘤癌变的病理形态改变,并应用原位杂交(DNA—RNA)技术与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其PTEN mRNA和PTEN蛋白。结果胆囊腺瘤癌变肿块平均直径1.5cm,可出现实性、筛状、乳头状增生、致密纤维问质和坏死;与腺瘤相比,其PTEN转录水平下调、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异型、坏死、致密纤维间质和肿瘤大小是胆囊腺瘤恶变的主要病理指标。PTEN低表达参与了胆囊腺瘤的恶变,可作为胆囊腺瘤癌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健康公正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今天健康公正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的原因;考察了健康公正概念的内涵;指出了打造健康公正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健康公正应该放在社会公正的大背景下来考虑;要摆正卫生事业领域公正和效率的关系,健康公正和健康效率并行不悖;健康公正的关键是卫生资源分配的公正;健康公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结果公正;健康公正的着力点是政策层面;健康公正的核心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国产注射用枸橼酸阿奇霉素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枸橼酸阿奇霉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并与进口阿奇霉素进行比较.方法:体外实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两种阿奇霉素对临床分离的220株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实验采用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建立动物模型,阿奇霉素皮下注射给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评价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国产品与进口品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谱,MIC50,MIC90基本一致;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国产阿奇霉素对细菌感染的小鼠EDso分别为1.9、0.71、14.6mg/kg,进口阿奇霉素分别为2.4、0.55、15.3mg/kg,国产注射用枸橼酸阿奇霉素的体内疗效与进口样品基本相同.结论:国产注射用枸橼酸阿奇霉素和进口阿奇霉素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氧化物维生素E(Vitamin E)对人类体外培养胚胎凋亡及体外发育的影响,并观察培养过程中胚胎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以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transfer,IVF-ET)后废弃的胚胎为材料,培养过程中添加抗氧化物质维生素E,观察其对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用TUNEL方法对胚胎进行染色,观察其凋亡情况;用Hoechst33342对胚泡进行荧光染色,根据胚泡细胞总数及凋亡形态学变化对其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当添加100μmol维生素E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人类扩张期囊胚形成率和孵化率(P〈0.05),降低其凋亡率(P〈0.05)。结论维生素E能够降低人类囊胚的凋亡率,提高其体外发育率。  相似文献   

18.
周艳峰  廖荣丰  聂海燕 《安徽医学》2012,33(10):1279-128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患者术后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和Epi-LASIK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2周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无论是LASIK组还是Epi-LASIK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之间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与Epi-LASIK虽然负压吸引时间不同,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对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对于中低度近视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化学类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检验、药学及法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 作者根据长期教学经验, 分析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分析化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体制, 克服片面追求小而全、相互封闭的思想; 将分散在各系( 部) 的分析化学类课程教学人员集中起来成立统一的分析化学教研室, 并与实验中心的分析测试室合并, 将分散的分析仪器集中起来建立统一的实验室, 这样可对全院各系( 专业) 开分析化学类课程, 并承担校内外各种测试分析任务, 以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黎  王金玲  吴山  范志勇 《广东医学》2016,(23):3609-3612
目的 对在体和离体"一指禅推法"的动力学参数进行初步对比研究分析.方法 记录1位手法熟练者在体和离体不同条件下的一指禅推法的手法运动轨迹曲线,同步采集保存手法的数据,用压力测试配套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手法的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结果 在体与离体组间的最大垂直作用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最小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力与频率是"一指禅推法"的主要特征.对于同一操作者,在体和离体一指禅推法的不同主要是体现在最大垂直作用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