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掀瓣行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LASIK术后欠矫和回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LASIK术后因欠矫和屈光回退的近视眼患者25例36眼采用掀开原角膜瓣的方法,对瓣下基质床行再次准分子激光消融。术后随访1a,观察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再次术后1,3,6,12mo,平均裸眼视力(UCVA)从术前的0.39±0.16分别提高为0.92±0.17,1.01±0.16,1.03±0.16,1.04±0.18,术前UCVA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87±0.64D,术后12mo的等效球镜度数平均为0.21±0.43D,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采用掀瓣的LASIK提升术治疗LASIK术后欠矫和屈光回退,此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吴坤  冯颖  朴正勋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558-1660
目的:LASIK术后即刻检测角膜瓣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0-01/2012-10就诊于我院行LASIK手术的2 040例4 080眼患者, LASIK术后30min之内,在裂隙灯下对角膜瓣进行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后角膜瓣对位不良、角膜瓣皱褶、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情况,针对上述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结果: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瓣对位不良102眼(2.5%),角膜瓣皱褶95眼(2.33%),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105眼(2.57%)等。无失败病例,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结论:仔细的术后即刻检查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而促进LASIK术后并发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对LASIK手术中游离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中出现游离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500例(2900眼)LASIK手术中出现的9例(9眼)游离瓣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1天,9例(9眼)角膜瓣复位良好,边缘整齐,瓣下干净。术后3天取出角膜接触镜,其中7眼视力≥1.0,2眼视力≥0.6。1月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月~1年视力稳定。结论LASIK手术中出现游离瓣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后2年角膜瓣反折移位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2 2岁。因右眼被划伤后视物不清、红、痛2 1天于 2 0 0 3年 7月 2 3日入院。患者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 2年。 2 1天前右眼不慎被扫把划伤后异物感 ,视力下降。在他院诊为“角膜挫伤” ,治疗无效 ,来我院就诊。既往双眼有近视史 10年。 2年前行双眼LA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前预留不同屈光度对LASIK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86眼近视LASIK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预留屈光度不同分成3组:Ⅰ组(全矫组)219眼,Ⅱ组(预留-0.25D组)215眼,Ⅲ组(预留-0.50D组)52眼。观察术前、手术后1,3和6mo裸眼远视力和等值球镜屈光度。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各组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矫正视力间无显著差异。术后等值球镜屈光度:各组1mo与3mo,1mo与6m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6moⅢ组和Ⅰ组、Ⅱ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留-0.25D以内屈光度6mo内对近视LASIK手术患者裸眼远视力和屈光无明显影响,术前预留-0.50D术后3mo开始影响患者术后屈光,达到预防老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LASIK矫治PR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回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用于矫治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欠矫及屈光度回退的效果。方法 2 6例(4 9眼)因PR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回退再行LASIK矫治。49眼PRK术前的屈光度为-5 . 5 0D~-10 . 0 0D ,平均(-6 2 5±1 .5 0 )D ,PRK术后欠矫及回退的度数为-2. 2 5D~-5 . 75D ,平均(-3 0±1. 12 )D。观察LASIK矫治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 裸眼视力≥0 .5者42眼(85. 71% ) ,其中≥1 .0者2 3眼(4 6 .94% )。实际屈光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的±0. 75以内者为43眼(87 .76% ) ,1眼发生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结论 PRK术后屈光欠矫及回退而残留的近视度数可以用LASIK手术矫治,且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刘明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99-1800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单纯粗大水流复瓣与粗大水流联合吸血海绵复瓣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07/08就诊于我院行LASIK手术的211例418眼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105例208眼患者给予单纯粗大水流复瓣,第二组106例210眼患者给予粗大水流与吸血海绵联合复瓣,观察术后1d,1wk,1mo患者角膜瓣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患者有无眩光不适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1wk,1mo角膜均无明显错位及皱褶,术后第1d第一组3眼出现龟背纹,第二组2眼出现龟背纹,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视力分别为1.07±0.11,1.10±0.18,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视力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眩光等不适。结论:LASIK术中单纯粗大水流复瓣与粗大水流联合吸血海绵复瓣所达到的术后疗效等同。  相似文献   

8.
例1:男,汉族,20岁.2003年4月在外院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术前及术中情况不详.2004年11月23日在蓝球比赛中伤及左眼,当时感到疼痛、视物不清,未处理,11月24日来我院就诊。查:右眼视力1.0,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可见以上方为蒂的角膜瓣对合良好;左眼视力0.08,球结膜充血,颞侧约1/2角膜瓣形成纵行皱褶暴露基质床约1mm,  相似文献   

9.
角膜瓣厚度对LASIK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瓣厚度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71眼,按角膜瓣厚度12 0 μm为标准分成两组。Ⅰ组角膜瓣超过12 0 μm ;Ⅱ组角膜瓣低于或等于12 0 μm。随诊半年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术前角膜厚度(5 3 7 . 88±2 9 . 62 ) μm ,角膜瓣厚度(13 6 .81±15 . 8) μm ;Ⅱ组术前角膜厚度(5 15 . 95±3 3 . 8) μm ,角膜瓣厚度(10 1 . 2 6±12 . 78) μm ,两组角膜瓣厚度数据采取均数t检验,P值小于0 .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视力与术前预测视力差值进行统计学处理P值0 . 911,大于0 .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厚度小于12 0 μm的角膜瓣与厚度大于12 0 μm的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视力恢复均无影响。故针对角膜较薄而近视度较高者采用做薄瓣的方法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角膜瓣皱褶和折叠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对LASIK术后11例角膜瓣皱褶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需经手术重新复位,在显微镜下采用去离子水冲洗角膜瓣加戴角膜接触镜24 h.术后观察角膜瓣状况、屈光变化、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经过处理的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皱褶,角膜瓣位置正常,无上皮植入.结论 角膜瓣皱褶和折叠是LASIK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正确快速的处理是获得最佳视力的关键.用去离子水重新复位角膜瓣并佩戴角膜接触镜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角膜瓣皱褶和折叠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5例10眼LASIK术后3a以上再次手术时成功启开原手术瓣;2例2眼术后6a以上再手术启瓣失败。方法:成功10眼中术后最短为36mo,最长为45mo。再次术中靠手感体会原手术瓣边缘位置,再启开角膜瓣,在原有手术区上再次磨削。结果:最终成功整齐掀开原手术瓣10眼,瓣与基质床界面清楚无粘连,顺利施行再次激光磨削。2眼寻找瓣边缘时有角膜上皮脱落。术后6a以上2例启瓣失败。结论:LASIK术后3a以上再次手术仍能掀开角膜瓣。提示手术切开的角膜愈合在3a以上仍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术后6a无法启开原手术瓣,提示6a以上角膜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2.
LASIK术后角膜瓣再次复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及其再次复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所有18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均进行再次复位。结果:所有LASIK术后角膜瓣的移位,再次复位后均获得了良好的视力及角膜瓣对位。结论:LASIK术后严密的观察、防止外伤、及时的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角膜瓣移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KN- 5000 型微型角膜刀与Moria 微型角膜刀在LASIK 术中制作角膜瓣时的优缺点。方法 选用连续病例56 例103 眼,随机分KN 组和Moria 组,KN 组28 例53眼,术前近视度数平均为- 9-21±7-41D,散光≤-5-00D,Moria 组28 人50 眼,术前近视度数平均为-10-47±3-73D,散光≤-2-50D,术中分别用KN-5000 微型角膜刀和Moria 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结果 两组病例角膜瓣边缘整齐。基质面:KN组全部术眼光滑、规则,Moria 组部分术眼有“搓衣板”现象。瓣异常:KN组游离瓣2 眼,Moria 组不全瓣5 眼。KN组角膜瓣质量优于Moria 组,瓣异常率低于Moria 组。结论 KN- 5000 微型角膜刀在LASIK术中制瓣时性能及安全性、稳定性优于Moria 组微型角膜刀。KN- 5000 微型角膜刀还具有良好的易学性和进行LASIK角膜板层移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角膜瓣厚度对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手术患者,根据角膜板层刀不同分为Moria One use plus-SBK薄角膜瓣(SBK)组和MORIA2-130Ixm厚角膜瓣(LASIK)组,每组各60例(12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Petencam三维眼前节分析及诊断系统检查,得到角膜前后表面中央20°、25°、30°、35°范围的Q值以及角膜前后表面球差Z(4,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厚度角膜瓣组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和角膜前后表面像差之间手术前后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增加和等效屈光度相关,LASIK组角膜后表面像差增加与等效屈光度相关。手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像差Z40和Q20、Q25、Q30、Q35均相关,手术后LASIK组角膜前表面Z40和Q20相关(r=0.306,P=0.029),角膜后表面Z40和Q25相关(r=-0.293,P=0.037)。SBK组角膜前表面Z40和Q20、Q25、Q30、Q35均相关(r=0.610、r=0.560、r=0.442、r=0.381),角膜后表面Z40和Q20相关(r=-0.364)。结论 LASIK角膜非球面的改变不受角膜瓣厚度的影响,薄角膜瓣主要影响角膜前表面,说明通过薄角膜瓣SBK来矫正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飞秒激光制瓣与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后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20例40眼患者作为飞秒组,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20例40眼患者作为板层刀组。所有病例使用同一台准分子激光机。比较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结果 LASIK术后1周,白天和夜晚状态下2组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3个月时,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飞秒组夜晚带眩光状态各空间频率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板层刀组夜晚带眩光状态各空间频率术后1周下降,至术后1个月、3个月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会出现短暂下降,但是飞秒激光制瓣相对于板层刀制瓣术后对比敏感度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对角膜瓣厚度稳定性和干眼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眼科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测量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1h,1d,1wk,1、3mo)的角膜瓣厚度,并比较不同方向上距离角膜顶点1、2、3mm及角膜顶点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比较患者术后1、3mo,1、2a OSDI评分和干眼症的发生率。

结果:飞秒激光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99.62±4.50μm,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125.25±12.81μm。飞秒激光制瓣不同离心点位置的角膜瓣厚度较为均匀,而机械板层刀制瓣角膜厚度变化较大。术后1、3mo,1、2a机械板层刀组OSDI评分高于飞秒激光组(P<0.01)。随访2a时间,飞秒激光组干眼发病率低于机械板层刀组(χ2=4.692,P=0.030)。术后1、2a,飞秒激光组轻度干眼所占比例高于机械板层刀组(P=0.044、0.001)。

结论:相对于机械板层刀制瓣,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患者的角膜瓣厚度稳定性更好,更为均匀,误差更小,且患者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更低,以轻度干眼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Hansatome自动旋转式显微角膜刀及AmadeusⅡ自动平推式显微角膜刀制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厚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来我院行LASIK的患者50例100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Hansatome显微角膜刀16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另一组用AmadeusⅡ显微角膜刀14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测量,从而计算角膜瓣厚度。所有的患者均先行右眼手术再行左眼。对两组患者实际切削的角膜瓣厚度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种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左右眼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ansatome组实际角膜瓣厚度67~158(平均98.70±18.04)μm;AmadeusⅡ组实际角膜瓣厚度69~171(平均110.60±16.47)μm,两种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nsatome组右眼104.40±18.78μm,左眼93.00±15.61μm,两眼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adeusⅡ组右眼115.12±18.74μm,左眼105.20±12.29μm,P=0.024,患者左眼角膜瓣均比右眼要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LASIK术中角膜板层刀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有一定的偏差,术中测量角膜瓣厚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屈光性弱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4月经LASIK治疗的24例(39眼)屈光性弱视病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25~0.5,平均0.43±0.09。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术后3月,裸眼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4.10%和2.58%,平均0.55±0.19;最佳矫正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1.54%和17.95%,平均0.65±0.22。残余球镜度≤±0.5D及>±0.5~≤±1.0D眼分别为38.46%和17.95%,平均-0.43±1.61D;残余柱镜度≤±0.5D和>±0.5~≤±1.0D眼分别为30.77%和41.03%,平均(-0.75D,0.69D)。结论LASIK可有效矫正屈光性弱视的屈光度,有效提高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