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动物模型的数据显示,PPAR的激活也有独立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包括抑制血管炎症,氧化应激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这使PPAR成为研究治疗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理想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于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位于机体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交叉点,若被配体激活不仅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分化,抑制其恶性增殖,而且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罗格列酮是PPARγ人工合成配体,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在卵巢癌中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有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和PPARγ,其中PPARγ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最为密切,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的一般特性及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启动子调节基因转录而发挥多种有益的生理作用.一直以来,人们对PPARα激动剂贝特类药物的调脂作用和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降糖效应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其更为广泛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是配体活化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有PPARα、PPARβ、PPARγ 3种亚型.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PPARγ,因可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而得名.三者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不尽相同,PPARγ表达于脂肪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及气道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在这些研究中,活化后的PPARγ抗纤维增生性疾病的有效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PARγ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亦明  徐鲁白  王继生  周斌  余震 《浙江医学》2010,32(10):1509-1510,1513
目的 通过观察康莱特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 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康莱特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康莱特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康莱特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PPAR γ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康莱特可能通过下调PPAR γ mRNA的表达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周为  张宇 《青海医药杂志》2010,40(3):77-79,F0004
PPARs(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是配体活化型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γ在NSCLC 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PPARγ对细胞内信号转导及细胞周期的控制,对有丝分裂因子及癌启动子的抑制,阻止肿瘤细胞对胞外丝裂信号的识别,以及调节对肿瘤血管网络形成有重要作用的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PPARγ激动剂及其途径已成为新的治疗NSCLC的靶点.合成的以及天然的PPARγ激动剂可能成为治疗NSCLC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PPARγ激动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目前已鉴别出3种PPAR亚型 (PPARα、PPARγ和PPARδ),其中PPARγ与肿瘤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现有资料表明,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分化、抑制血管形成和降低肿瘤侵袭能力等不同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有望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董璇 《医学综述》2011,17(18):2799-2801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亦被视为血管性疾患,因而防治心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靶标。吡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活化靶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发挥作用。吡格列酮除了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压、抑制炎性细胞产生、降低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保护作用。现就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可分为PPARα、PPARγ、PPARδ三种亚型。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尤其是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PPAR就是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进一步探讨PPAR与肺部疾病的关系,可能为TZDs类药物治疗肺部炎症及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PPARs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荥娟  任利群 《医学综述》2006,12(17):1037-103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通过与位于某些基因上游的特异DNA反应元件(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PPRE)相互作用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PPARs在血管、心脏组织均有表达,参与调节糖脂代谢、炎症、细胞凋亡、平滑肌迁移和增殖等病理过程。而这些病理改变贯穿了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现综述核受体PPARs与AS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具有特色的核激素受体超家族,能被配体激活,激活的PPARs与另一种核受体树脂样X受体(RXR)结合成异二聚体,作用于特异的过氧化物增生反应元件上,改变很多靶基因的调控。最近研究表明,PPARs对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金黄地鼠糖脂代谢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s)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清洁级金黄地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2组金黄地鼠均给予质量分数10%高脂膳食。运动组金黄地鼠做跑台运动10周,对照组未做跑台运动。10周后检测金黄地鼠生物化学指标及肝脏组织中PPARs的基因表达。结果有氧运动10周后,2组金黄地鼠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金黄地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有氧运动可以金黄地鼠提高肝脏总胆固醇、肝脂酶、脂蛋白脂酶(LPL)水平(P<0.05);2组金黄地鼠血清、肝脏、肌肉及肾周脂肪中游离脂肪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运动升高金黄地鼠肝脏PPARs不明显(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金黄地鼠肝脏PPARs影响不明显,但可以调节糖脂代谢,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内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存在天然配体和人工合成配体2类。天然配体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机体的代谢产物,人工合成配体主要是贝特类降脂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目前发现,有些中药成分也可以作为PPAR的配体。文中对可作用于PPAR的中药配体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可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或)肾间质纤维化。有效抑制肾脏纤维化可显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为PPARs的表型之一,在抑制肾脏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就PPAR-γ及激动剂延缓肾脏纤维化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可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或)肾间质纤维化.有效抑制肾脏纤维化可显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为PPARs的表型之一,在抑制肾脏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就PPAR-γ及激动剂延缓肾脏纤维化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marine collagen peptides (MCPs) on markers of metablic nuclear receptors, i.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s), liver X receptor (LXRs) and farnesoid X receptor (FXR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without hypertension. Method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00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without hypertension and 50 healthy subjects, all of whom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MCPs-treated diabetics (n=50), placebo-treated diabetics (n=50), MCPs-treated diabetics with hypertension (n=50), placebo-treated diabetics with hypertension (n=50), and healthy controls (n=50). MCPs or placebo (water-soluble starch) were given daily before breakfast and bedtime over three months. Levels of free fatty acid, cytochrome P450, leptin, resistin, adiponectin, bradykinin, NO, and Prostacyclin were determine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1.5 months, and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Hypoglycemia and the endpoint events during the study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among the study groups. Result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period, MCPs-treated patients showed marked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patients receiving placebo. The protection exerted by MCPs seemed more profound in diabetics than in diabetics with hypertension. In particular, after MCPs intervention, levels of free fatty acid, hs-CRP, resistin, Prostacycl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diabetics and tended to decrease in diabetic an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hereas levels of cytochrome P450, leptin, NO tended to decrease in diabetics with/without hypertension. Meanwhile, levels of adiponectin and bradykinin rose markedly in diabetics following MCPs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MCPs could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by affecting levels of molecules involved in diabetic and hypertensive pathogenesis. Regulation on metabolic nuclear receptors by MCPs may be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its observed effects in the study. Further study into its action may shed light on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based on bioactive peptides from marine sourc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并筛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δ(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探讨其与三靶点相互作用情况。方法:根据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2D药效团特征设计一系列小分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对其进行虚拟筛选;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其与PPARα、γ、δ的相互作用。结果:设计得到一系列苯氧乙酸类衍生物作为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对接结果表明通过柔性的连接基团连接一个芳香基团的苯氧乙酸类衍生物可以与PPARα、γ、δ活性位点良好结合;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受体与激动剂复合物体系是稳定的,苯氧乙酸类衍生物可以在PPAR配体结合位点灵活波动并与受体AF-2螺旋周期性地形成氢键,使AF-2螺旋稳定于激活构象从而引导协同因子与受体结合来激动受体启动转录过程。结论:通过柔性连接基团连接一个芳香基团的苯氧乙酸类衍生物可以作为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活性成分,预测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数据库收集葛根的化学成分;采用Drugbank数据库基于结构相似性原理,筛选与葛根药效分子结构相似的药物,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采用OMIM数据库筛选高脂蛋白血症的相关蛋白。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疾病蛋白-靶点网络、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蛋白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预测葛根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关键蛋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关键信号通路。结果: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活性成分有7种,即4-甲氧基葛根素、黄豆苷、大豆黄素4’-7二葡萄糖苷、蝙蝠葛碱、γ-谷甾醇和甲基对羟基肉桂。葛根治疗高血蛋白脂症有20个潜在作用靶点,即酪氨酸蛋白激酶(Src)、核因子κB (NF-κB)、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雌激素受体α(Esr1)、芳香烃受体(AHR)、载脂蛋白A (APOAⅠ、APOAⅡ、APOAⅤ)、载脂蛋白B (APOB)、载脂蛋白C (APOCⅠ、APOCⅡ)、载脂蛋白E (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脂蛋白脂肪酶(LPL)、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溶血磷脂酸(LPA)、糖基磷脂酰肌醇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PIHBP1)、纤维蛋白原A (FGA)、细胞色素P450(Cyp158A2)和雄激素受体(AR)。KEGG通路有8条,主要是PPAR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葛根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7种可能的药效分子,通过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特征分析,得到20个潜在治疗靶点和8条相关通路,借此预测葛根可能通过PPARs、AR、LDLR等受体和相关蛋白调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以发挥抗高脂蛋白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迄今为止尚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NAFLD及其代谢障碍的分子机制,包括核转录因子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叉头蛋白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类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H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5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线粒体、大麻素受体和胆汁酸受体等。本文主要就这些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探讨这些靶点的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