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8、IL-13的影响.[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IL-8、IL-1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8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IL-13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乌梅丸大剂量组降低IL-8、升高IL-13的效果最显著,其IL-8、IL-13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8、IL-13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能通过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IL-8的含量、升高IL-13的含量,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IL-8、IL-1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8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3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IL-8I、L-13参与了UC的发生。乌梅丸可能是通过下调IL-8,上调IL-13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乌梅丸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疗效的大小,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56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4组,分别为乌梅丸组、SASP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观察治疗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匀浆NF-κB p65的变化.结果:在正常结肠组织中NF-κB p65无或仅有弱阳性表达,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45.67%±4.25% vs 10.45%±5.20%,P<0.05),乌梅丸(26.32%±9.65%)和SASP(31.23%±5.18%)组阳性细胞率则明显低于模型组,乌梅丸组阳性细胞率较SASP组更低.结论:NF-κB与UC发病关系密切,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活性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ICAM-1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O.01)。[结论]NF-κB、ICAM-1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ICAM-1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kappaB p65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乌梅丸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kappaB p65疗效的大小,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2, 4-二硝基氯苯(DNCB)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 将56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 按雌雄随机分4组, 分别为乌梅丸组、SASP组、模型组和正常组, 分别观察治疗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匀浆NF-kappaB p65的变化. 结果: 在正常结肠组织中NF-kappaB p65无或仅有弱阳性表达, 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NF-kappaB p65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45.67%±4.25% vs 10.45%±5.20%, P<0.05), 乌梅丸(26.32%±9.65%)和SASP(31.23%±5.18%)组阳性细胞率则明显低于模型组, 乌梅丸组阳性细胞率较SASP组更低. 结论: NF-kappaB与UC发病关系密切, 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kappaB p65活性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溃肠宁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肠黏膜形态、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溃肠宁抗UC的相关作用机制以及疗效.[方法]采用TNBS复合50%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分别采用中药溃肠宁和柳氮磺胺毗啶(SASP)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肠血清以及肠黏膜中IL-6、IL-10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和血清中的IL-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L-10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SASP组结肠及血清中IL-6、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相比,结肠和血清中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L-10的含量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与西药SASP组比较,中药组结肠和血清中IL-6含量低于西药组,IL-10的含量高于西药组,可见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溃肠宁对TNBS复合50%乙醇法UC大鼠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肠四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比较四方疗效大小,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98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7组,分别为乌梅丸组、白头翁汤组、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观察治疗后大鼠结肠黏膜TNF-o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造模后细胞因子TNF-αmRNA的表达升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平均吸光度比较P<0.01,t=4.128 vs正常组),理肠四方各治疗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q=12.37vs乌梅丸组,q=9.52 vs白头翁汤组,q=8.79vs参苓白术散组,q=8.54 vs痛泻要方组,q=8.92 vsSASP组),但除乌梅丸外,理肠四方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两两比较后,乌梅丸疗效最好,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与SASP组疗效相当.表明理肠四方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从而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期模型结肠黏膜CXCR2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栓组和SASP组,每组12只.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UC急性期模型.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d后处死.Elisa、免疫组化检测病变部位结肠组织中的CXCR2含量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CXCR2含量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清肠栓及SASP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结论]清肠栓通过调节结肠黏膜CXCR2蛋白含量,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病变局部黏膜组织的趋化和激活,从而起到缓解病变部位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肠四方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理肠四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不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四方疗效大小,并分析其中医病机.方法:应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98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为7组[乌梅丸组、白头翁汤组、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4只,分别观察治疗后大鼠一般情况变化、结肠组织损伤评分、结肠粘膜病理及超微病理变化.结果:经理肠四方治疗后,其组织学呈不同的病理变化.结论:乌梅丸疗效最好,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与SASP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五加胶囊对抑郁症大鼠结肠氧自由基(OFR)和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及结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予以刺加五胶囊(300、600、900 mg/kg)与5-氨基水杨酸(5-ASA)灌肠给药2周后,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COX-2表达升高(P<0.01);不同剂量的刺五加胶囊均可使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MDA降低(P<0.05),SOD升高(P<0.05),并能下调COX-2的表达(P<0.01).[结论]刺五加胶囊可能通过改变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MDA,SOD和COX-2的表达来改善其结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起有关键作用。目的:探讨乌梅丸对结肠炎模型大鼠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乌梅丸组、美沙拉秦组和空白组,模型组、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采用5%TNBS和50%乙醇灌肠诱导结肠炎。造模成功后,乌梅丸组、美沙拉秦组分别予乌梅丸药液和美沙拉秦悬浊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予0.9%NaC l溶液灌胃,连续15 d,第16 d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乌梅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炎症损伤。模型组结肠组织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UC发病过程,乌梅丸可能通过干预该通路发挥对UC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NF-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9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0.26 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渍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因通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调肠通络饮(TTD)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对实验性UC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TTD、柳氮磺胺砒啶(SASP)治疗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与结肠黏膜病变疗效;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分别予TTD、SASP治疗后腹主动脉采血,测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性,血浆与结肠组织中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125 I-6-Keto-PGF1α),并取结肠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TTD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SASP组;TTD能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病理状态,降低血浆及结肠组织中TXB2,升高血浆6-Keto-PGF1α.[结论]TTD为治疗UC的有效方药,能改善UC大鼠病损状况,有抑制血小板功能亢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常安治疗组。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PS)。造模及美常安干预7 d后处死大鼠,取结肠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黏膜细胞因子IL-1β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可见脓性分泌物、糜烂及溃疡,美常安干预后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DAI和HPS评分下降显著,并明显降低UC大鼠IL-1βmRNA和CD44的表达(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能通过下调UC大鼠IL-1βmRNA和CD44的表达而发挥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白细胞介素受体(IL-R)角度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大鼠UC模型;4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栓组,清肠栓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治疗组均分别予肠道给药;1周后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组织可溶性IL-R(sIL-R)2,4、6水平;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结肠黏膜IL-2R、IL-4R、IL-6R mRNA的表达.[结果]清肠栓各剂量组sIL-2R、sIL-6R的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大剂量组IL-2R、IL-6R 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0.05,清肠栓各剂量组皆有降低IL-4R mRNA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清肠栓有效防治UC,其作用机制与降低slL-2R、sIL-6R水平,下调IL-2R、IL-6R mRNA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减少炎症递质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成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机制.[方法]除1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外,其他大鼠采用TNBS复制UC模型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中药组,肉眼及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组织学损伤,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中药组、SASP组在减轻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方面和改善细胞因子方面较模型组、对照组均具有明显效果(P<0.05);中药组较SASP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组成方剂对UC治疗有效,其机制可能是提高抗炎因子的含量,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维持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进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等剂量组.秋水仙碱组[0.11mg/(kg·d)]、鳖甲煎丸高剂量组[2.2 g/(kg·d]及鳖甲煎丸等剂量组[1.1 g/(kg·d]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剂量的0.9%氯化钠灌胃,共6周.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ALT、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能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P<0.01);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P<0.01).[结论]鳖甲煎丸能有效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抑制大鼠肝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液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IBS模型组、眼针组、眼针+VIP受体拮抗组(针抗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建立D-IBS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QP8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眼针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眼针组相比,针抗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进而调控了结肠的水液代谢,其中AQP8的调控可能是通过VIP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T L R4蛋白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TLR4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全细胞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方法对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β-actin作为内参,以目的蛋白与β-actin密度的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0.843±0.201 vs 0.472±0.07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TLR4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0.620±0.178 vs 0.843±0.201,P<0.05).结论:TLR4可能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溃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鳖甲煎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鳖甲煎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鳖甲煎丸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分别为(83.13士13.21)、(197.45±23.18)U/L,与模型组比较,P<0.01],减轻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的表达(17.23±3.81,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鳖甲煎丸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