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4年来对食管胃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到1999年12月共治疗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32岁~73岁,平均54.5岁±14.2岁。原发病有食管癌30例,贲门癌8例,胃底癌3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  相似文献   

2.
对于瘢痕性食管狭窄,只要及时有效地消除狭窄,缓解症状,常能达到顺利进食之目的。作者采用气囊导管扩张术治疗瘢痕性食管狭窄,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其它几种扩张方法。治疗原则:气囊导管扩张术适应于瘢痕性食管狭窄,尤其是严重、复杂的狭窄,如多发性狭窄,伴有食管腔内弯曲之病人。术前摄多轴向食管造影片,明确狭窄的部位、类型及狭窄处上下段食管的情况;了解病人吞咽困难的程度及发病原因、时间、以往治疗情况;尽可能作食管镜检查并取活检以明确食管炎症程度及病理诊断。扩张的时机应在瘢痕狭窄形成的过程中尽早开始,但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或术后3—6周时即可进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7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对67例食管狭窄病人在内镜引导下行食管狭窄沙氏探条扩张术,癌性狭窄放置国产带膜记忆合金支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6年~1995年对492例来自全国的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者,应用“自制多功能食管扩张器”(已获国家专利:ZL95215610.5)和Japan-dilator进行扩张术加药物治疗(中药:开膈散、通关口服液),有效率98%,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这种方法对各类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均感满意,尤其适用于老年、体质差者,可避免再次开刀施行手术狭窄成型或切除狭窄再吻合的痛苦或手术死亡的危险。这种自制“多功能食管扩张器”,吸取国内外扩张器的优点,克服其不足之处,设计合理、痛苦小、并发症少、扩张力度大、效果好。对吻合口重度狭窄者扩张术前辅以中药,疗效理想。本组病例,不包括癌复发。  相似文献   

5.
张萍 《工企医刊》2012,25(4):56-57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内镜室采用胃镜直视下探条扩张器扩张食道狭窄段后置人国产钛镍记忆合金网状支架(以下简称支架)的方法,对21例明显吞咽困难的食管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食管狭窄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9岁~72岁,平均63.5岁.良性狭窄5例,为肺癌晚期纵隔淋巴结转移外压食管造成狭窄.癌性狭窄16例,包括未经治疗的晚期食管及贲门癌及癌术后复发性狭窄,其中1例为食管癌术后复发性狭窄合并食管气管瘘.狭窄长度:最短者4 cm,最长者10 cm.狭窄部位:颈段3例,下段18例.狭窄长度:均为重度狭窄,直径小于5mm,仅能进流质或不能进食.全部病例均经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造成相应肺叶和肺段不张,导致通气功能不良及反复阻塞性感染,在临床上尤为多见,抗结核药物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支气管球囊扩张术具有操作简便、即刻起效、远期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少等多项优势,是治疗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瘢痕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目前结核性气道狭窄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自应用于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的临床治疗以来,在其人为操作、不良反应等方面尚存争议。本文就其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规程、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狭窄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食管狭窄并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患者112例,随机设为研究组(n=56)与对照组(n=56)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人性化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口腔黏液血、颈部气肿、食管破裂穿孔等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口腔黏液血、颈部气肿、食管破裂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 <0.05);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36,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食管狭窄患者球囊扩张治疗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降低,且能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导丝扩张钳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96例,其中64例直接经皮气管切开,32例气管插管后转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全部采用Griggs技术导丝扩张钳法(即Potrex法).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89例病情稳定后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后无气道狭窄梗阻或其他并发症.5例患者拔管前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患者带管自动出院.结论 掌握合适的指征、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导丝扩张钳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快速、微创、安全,可作为神经外科在紧急情况下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并能够耐受APC治疗的患者37例,给予内镜下APC再通治疗,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后再狭窄的时间。结果 37例食管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的患者31例经病理证实为新生癌组织堵塞管腔,6例为肉芽组织增生。37例患者共行48次APC再通治疗,效果肯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PC治疗为解除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扩张治疗和食管支架再植入相互补充,使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难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诊断为PCS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患者84例,均行EPBD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84例中82例(97.6%)成功实施EPBD,2例(2.4%)未成功者为乳头冗长变形无法实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末端微小结石26例(31.0%),乳头炎性狭窄28例(33.3%),乳头旁憩室12例(14.3%),肝胰壶腹括约肌运动障碍(SOD) 14例(16.7%),先天性小乳头4例(4.8%).术后第1周:腹部症状消失74例,减轻4例(乳头旁憩室),无变化4例(SOD);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示胆总管内径恢复正常70例,减轻12例.术后第4周:腹部症状消失78例,减轻4例(SOD);MRCP示胆总管内径恢复正常76例,减轻6例.EPBD治疗后发生并发症6例(7.1%,6/84),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4例,乳头部出血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是PCS的常见病因,EPBD不但能进一步明确PCS的病因,而且能有效治疗PCS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52例,并以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予以预扩张球囊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导丝保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血清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再狭窄率、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使用的导丝数量和造影剂量、X射线暴露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扩张球囊技术相较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对患者病变的分支血管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2组患者均予以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  相似文献   

13.
陈冉 《职业与健康》2002,18(1):146-147
食管气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我国90年代开始运用这一技术,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内外放置支架多在x线监视下进行12J,难于直视病变情况和操作过程,不能及时观察和局部治疗术中出血,并可发生x线损伤。为克服这些不足,我院自行研制内镜直视气囊扩张器和支架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治疗食管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组患者行胃和空肠造瘘术行胃减压,避免胃液及营养液返流入食管,食管旷置后瘘口愈合.结果 本组治疗均成功,使其治疗期间维持足够的肠内营养,改善营养状态,瘘口自行愈合.结论 此法疗效满意,方法 简便安全易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邻近皮瓣修复术和经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邻近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行经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色泽、柔软度、厚度及血管分布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邻近皮瓣修复术相比,经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效果更佳,有利于瘢痕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