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ICH约占所有卒中亚型的10%~15%,其30 d死亡率高达35%~52%~([1,2])。影响自发性幕上ICH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出血部位、血肿体积、入院时意识水平、脑室出血和血肿扩大等~([2,3])。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ICH)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非创伤性自发出血,出血也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占首次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为35%~52%。ICH是由环境因素、多种致病高危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生ICH时,由于脑结构的破坏,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诊断     
张红梅  王勤周 《山东医药》2008,48(42):103-104
脑出血(ICH)是指脑实质内和脑室内出血,可由动、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其中动脉破裂出血最为常见。目前,ICH是脑卒中各类型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因此,及时确诊并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血压是否有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早期血压升高常见,与不良预后关系密切。ICH后血压升高导致血肿扩大,脑水肿加剧;另一方面,ICH后血压反射性升高可能有助于保证脑血流灌注,过度降低血压会影响脑血流  相似文献   

5.
岳伟 《山东医药》2011,51(23):48-48
脑出血(ICH)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ICH患者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死率高达43%~51%,是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ICH主要有3种手段:一是传统的内科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治疗出血量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对于出血量大、有明显脑组织受压和移位的患者,内科治疗难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常形成大小小等的脑内血肿,有时可穿破脑实质成为继发性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约占10%-20%,其死亡率约占50%,由于脑出血的发病年龄比脑梗死患者年轻,所以还有丧失工作能力和照顾家庭能力的问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常见致死病。多见于50~70岁。高血压是重要病因。总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约81·10万~(-1)·年~(-1),病死率70%~80%。我国每年发生150万脑卒中,死亡100万,年存患者600万,每年经济损失100亿以上,给患家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这其中主要来自ICH。  相似文献   

9.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表现为在梯度回波T2加权MPI(GE-MRI)上均匀一致的卵圆形T2信号减低区。8%-66%的脑出血(ICH)患者、21%-26%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6%的正常老年人可检出CMB。CMB可能与易于出血的微血管病相关。CMB患者发生ICH的危险性较高,在卒中治疗时应加以考虑。溶栓治疗时,MRI检查有无CMB有很重要的价值。CMB可预测再发性ICH、抗凝后ICH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时出现的ICH等并发症,还有助于评估淀粉样脑血管病的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约占所有卒中的4%~14%,病死率和残疾率均很高。一些临床和放射学因素,如年龄、意识水平、高血压、血肿体积、血管周围水肿体积、首次CT扫描中线移位和脑室内出血,都是自发性ICH预后不良的标志。但是,尝试确定与功能转归良好有关的因素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多数未使用血液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徐红辉 《山东医药》2009,49(21):39-40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继续出血原因。方法对238例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H后继续出血65例(发生率27.31%),患者多发生在ICH后24h内(6h内多见);血压持续升高、丘脑出血、壳核出血、不规则血肿等易发生继续出血,与年龄无关。结论ICH后继续出血与出血时间、血肿形态、出血量、出血部位、血压持续升高、超早期使用脱水剂、糖尿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脑出血(ICH)是第二大最常见的脑卒中亚型,也是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种重要疾病~([1])。ICH占全脑卒中的10%~20%,其7 d、30 d、1年内的病死率分别为35%、40%、59%,只有12%~39%的幸存者可以实现生活自理~([2])。ICH发病早期主要由于脑实质血肿造成机械性损伤,损伤程度与出血量和血肿体积相关,且约1/3的患者在24 h内会出现血肿扩大及再出血。红细胞(RBC)是血肿的主要成分,在数天内破裂释放大量血红蛋白(Hb),其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脑微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表现为在梯度回波T2加权MRI(GE—MRI)上均匀一致的卵圆形1、2信号减低区。8%~66%的腑出(ICH)患者21%~26%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6%的正常老年人可检出CMB。CMB可能与易于出血的微血管病相关.CMB患者发生ICH的危险性较高.在卒中治疗时应加以考虑。溶栓治疗时,MRI检查有无CMB有很重要的价值。CMB可预测再发性ICH、抗凝后ICH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时出现的ICH等并发症,还有助于评估淀粉样血管病的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脑出血后MMP-9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人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酶谱分析法测定ICH后6、12、24、48h及3、6、10d等时间点MMP-9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24h时MMP-9表达的特征,用湿重-干重(wet-dry weight)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MP-9在ICH后6h开始表达(P〈0.05),24-48h最明显(P〈0.01),此后活性渐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景在ICH后6h开始增加(P〈0.05),24~72h达高峰(P〈0.01),此后渐减。到6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ICH后6h~3d出血灶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和组织含水量均增加,MMP-9可能参与急性期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ABC法测定脑内出血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内出血(ICH)的死亡率较高。出血量、意识水平及出血破入脑室内是决定ICH预后的重要因素。后两者容易评估。本文作者将ICH量床边测定法与计算机平面积测定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前瞻性测定了118例发病3 h内CT证实的自发性ICH,除外SAH、新近创伤、孤立性脑室内出血及动脉瘤或AVM所致的ICH。出血量应用计算机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急性期不同时间点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0只。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入大脑基底核区,建立大鼠ICH模型,根据ICH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随机分为2、8、24 h,3、5、10 d组,各时间点设相应假手术组,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后2、8、24 h,3、5、10 d,检测Nrf2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点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及脑含水量的测定。结果①从ICH后24 h开始,出血组大鼠的前肢抬起的比例均低于假手术组,出血组的右向转角比例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ICH后24 h,3、5 d,出血组的脑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脑含水量在3 d达到高峰,为(86.9±5.4)%,此后逐渐降低。③与假手术组比较,Nrf2 mRNA在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2 h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rf2下游基因血红素加氧酶(HO)、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GST-α1)、谷胱甘肽(GSH)及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HO-1mRNA表达上调最为显著,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3 d时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与假手术组比较,Nrf2蛋白在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24 h达到高峰,相对表达量为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1蛋白在ICH后8 h至10 d均高于假手术组,3 d达到高峰,相对表达量为0.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在大鼠ICH急性期被激活,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其中HO-1表达变化与神经行为学、脑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可能在反映ICH继发性脑损伤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手术方案较多,其中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具有独特的优点,故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亦称脑溢血或中风、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本病好发于50-6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年轻人患高血压可并发脑出血。我院每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大约20-30例,现就我院今年以来收治的该类患者的护理体会做一个简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自发性脑内出血(ICH)多为短时出血,但仍有部分患者继续出血致使血肿扩大。作者分析了419例ICH患者,以评价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其中男性272例,年龄36~91岁(平均59.9岁)女性147例年龄37~94岁(平均56.9岁)。发病后24h内首次CT扫描,入院后24h内第2次CT扫描。揭示血肿扩大的标准为血肿体积增加超过首次扫描时血肿体积的50%以上,或两次CT血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指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出血。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卒中,但其致死率却高于后者。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脑心综合征会增加不良转归的风险。但目前急性脑出血后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为了给临床治疗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从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